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中教育论文 >

汉语语码视野下的中学古诗词教学

发布时间:2019-10-17 01:41
【摘要】:作为我国古代文学星空中一颗璀璨醒目的明珠,古诗词无疑满盈着独特而显著的魅力。它既是我国传统文化当中不可须臾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学语文教学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学习内容。毋庸置疑,古诗词的教学已经成了语文教学研究者以及广大一线语文教师孜孜不倦的一项研究课题。诚然,在此背景之下的研究成果亦是异彩纷呈。总的来说,有关中学古诗词教学的研究大都集中于两个方向:一是基于中国古典美学视野之下的以内容为主的诗词感性鉴赏,二是基于西方现代理论视野之下的以形式、技巧和符号为主的诗词理性探讨,两者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一种较为鲜明的对照态势。笔者以为,中国古诗词有其特殊的历史性和文化性,若单纯以感性或理性的某个角度来研究古诗词教学,都难免陷入“隔靴搔痒”的偏离误区。一方面,中国古诗词本身具有独一无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因此其鉴赏势必不能离开中国古典传统美学的大背景;另一方面,西方文论的方法术语,如符号论,确也为我国古诗词教学提供了全新而有效的体验见解和理论支撑;因此,唯有两者的融会贯通才能更好地对古诗词鉴赏加以审视。缘此,笔者写此拙作,将“语码”一词纳入到研究视野的范畴当中,试图将其作为中国古典美学和符号论美学的联结点,在古诗词教学方面提供某些新的设想,以期抛砖引玉,为我国中学古诗词鉴赏与教学尽一份绵薄之力。本文将结合我国古典美学的审美范畴和西方文论中的符号论美学来观照我国中学古诗词鉴赏与教学。全文分为上、下两阕,一共四章。绪论部分主要对研究背景、现状进行相关交代,同时对古典美学和符号美学作简要论述;上阕是理论基础部分,第一章从东、西方两个不同的视野对“语码”进行概述,第二章侧重于论述语码与中国古诗词的相关性;下阕是实践启示部分,第三章从古诗词教学的现状出发,探讨语码教学的现实意义,第四章则是探讨在语码视野下的中学古诗词教学的具体问题及策略等。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33.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益斌;古诗词教学如何激发审美自觉[J];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2 朱红英;古诗词教学浅谈[J];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S1期

3 周晓曦;;古诗词教学——朗读寻趣[J];大学时代;2006年09期

4 施茂枝;;疏言 显象 悟意 化言——古诗词教学的基本思路[J];语文建设;2006年01期

5 施茂枝;;古诗词教学的两个基本点[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6年01期

6 毛学良;;关于新课标下古诗词教学的几点感受[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7 王晓枫;;古诗词教学中要重视培养朗诵能力[J];晋中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8 黄吉鸿;;小学古诗词诵读创新策略[J];教育科研论坛;2006年S1期

9 谢金辉;;“通读、通讲”的古诗词教学法[J];科教文汇(下半月);2006年03期

10 吴征翠;;古诗词教学中“读”的艺术[J];写作;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孙慧玲;;诗“情”+画“意”=诗意——浅论小学情景交融类古诗词教学[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神州教育卷2)[C];2013年

2 覃冬梅;;浅谈初中古诗词的鉴赏技巧[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3卷)[C];2010年

3 吕衡;;锦上添花——运用多媒体创设古诗词教学情境[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将顶旭;;《忆江南》教学反思[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五卷)[C];2013年

5 王春霞;;古诗词赏析技法例谈[A];2014年6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6 蒋瑞霞;;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学生情感的培养[A];2014年3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7 赵欣;;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学生情感培养的思考[A];2014年2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8 张娟;;初中古诗词比较阅读教学之我见[A];2014年1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9 罗英;;阅读古诗 陶冶情操——浅析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1卷)[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姜堰市东桥中心小学 陈佩芬;小学生古诗词诵读“三要素”[N];江苏教育报;2012年

2 张家界四中教师 郑玉兰;古诗词教学的几点尝试[N];张家界日报;2013年

3 贵州省黔西县铁石中学 王杰;古诗词教学之我见[N];大众科技报;2007年

4 记者 杨济泽 通讯员 芦艳 黄剑;古诗词走进海州小学校[N];连云港日报;2008年

5 永年四中 陈付林;中小学阶段古诗词教学的几个环节[N];学知报;2010年

6 上蔡县东岸乡大苏学校 黄翠平;如何培养小学生古诗词学习兴趣[N];驻马店日报;2014年

7 织金县龙场镇中心村小学 罗皎瑜;浅论小学古诗词教学修辞手法[N];山西青年报;2014年

8 广汉市七一学校 肖玲;浅析古诗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N];学知报;2011年

9 海安县实验小学 张蓉;浅析古诗词教学的情趣化取向[N];江苏教育报;2013年

10 绍兴市北海小学教育集团 章玲花;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点滴谈[N];绍兴日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琦;中学古诗词教学的实践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2 王艳燕;高中古诗词教学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于航;试谈初中古诗词情趣教学[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4 陈凤娟;中学古诗词教学的反思与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张海波;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古诗词教学[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周群伟;中职校古诗词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汪光宏;基于“生命需要”的高中古诗词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丽萍;古诗词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雒婷婷;初中古诗词教学现状与改革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年

10 崔玉颖;文本互涉理论与高中古诗词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5502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25502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397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