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HPS的电解质教学研究
【图文】:
探查工具测验法是诊断学生相异构想的有效方法之一,即在测验试题中有部分是由题目和简单的答案构成,第二部分是学生作答的理由定知识主题教材的分析,确定了下列知识主题,如表 5-2 所示。表 5-2 电解质知识命题表念图知识命题质是一种化合物,混合物和单质不属于电解质。质溶液或熔融的电解质能够导电是因为产生了自由移动的离子。质和非电解质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能够自身电离。质包括酸、碱、盐和金属氧化物,以及水。质按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程度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解质包括强酸、强碱、大部分的盐和金属氧化物,弱电解质包括部分的盐,水是弱电解质。
3.了解阿仑尼乌斯的“离解度”概念,学习科学家严谨求实的精神。通过溶液导电性实验,进一步培养细致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能够从微观的角度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本质。5.6 教学重难点分析经过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如何让学生理解电离的过程,并以电离来定义电解质。这是学生理解物质在水溶液中状态和反应的重要基础。教师应当利用微观演示动画进行电离的教学,促进学生从微观角度理解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状态,进而用是否电离来定义电解质和非电解质。而本节课的难点在于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概念的建立,,由于课本上使用导电性实验作为概念的定义,学生很容易形成导电的物质就是电解质这一相异构想。教师在讲解时应当逐步推进,明确电离与电解质和非电解质之间的联系,再讲解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原因,阐述电解质概念的由来,促进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合理的认识。5.7 教学思路综合上述分析,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本研究基于 HPS 设计了如图 5-2 的教学思路: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G633.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付小军;;以电解质为例浅谈化学概念教学[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6年10期
2 毕华林;万延岚;;当前国际化学课程改革的发展动向及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15年09期
3 高晓伟;郑长龙;徐洁;;“电解质”的教学设计与反思[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5年13期
4 苏慨;谢祥林;;“电解质”有效教学设计初探[J];化学教与学;2015年07期
5 陆余平;赵拯;;电解质概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化学教育;2014年11期
6 卢姗姗;毕华林;;化学学习中“电解质”概念相异构想的跨年级研究[J];化学教育;2013年12期
7 闫云龙;;“电解质(第1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J];高中数理化;2013年22期
8 亓英丽;毕华林;;科学知识主体的历史嬗变与教育意义[J];山东社会科学;2013年09期
9 张丙香;毕华林;;化学三重表征的含义及其教学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13年02期
10 李发顺;;“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教学与反思[J];化学教学;2012年1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刘玲玲;基于HPS教育理念的高中化学教材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2 王丽君;基于化学史的电解质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年
3 王向坤;基于HPS的中学化学教学设计研究与实践[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4 卢姗姗;中学生“电解质”概念相异构想的探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刘明;基于HPS的化学教学设计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6 高霞;中学生关于“电解质”的概念转变的初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胡诚;HPS融入科学课程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8 钱华;高中生对“电解质溶液”的相异构想及概念转变策略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5567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2556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