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中教育论文 >

中学物理教师课程价值观念的透视与反思

发布时间:2020-04-18 23:02
【摘要】: 物理教师的课程价值观念是物理教师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在专业理论学习与教育实践中,对物理课程价值进行澄清、筛选和反思过程中所形成的观念体系。它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秉承的、用以指引教师行动的观念体系,是对物理课程价值的经验性的凝结。物理教师的课程价值观念是教育观念的缩影和具体化,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起着整合和驱动的作用。它既是实现物理课程价值的关键环节,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成长为研究型、智慧型或创新型教师的核心理念。因此,透视物理教师的课程价值观念成为一种研究的必然趋势。整个研究中,分别应用文献分析、访谈、观察和调查问卷等方法,结合理论探讨,对中学物理教师的课程价值观念进行透视与反思。 文章主体由四部分组成:一、基本概念的解析和核心概念的理论建构;二、对物理教师课程价值观念的背景进行考察与分析,统整物理教师应该持有的课程价值观念;三、物理教师课程价值观念的现状分析;四、物理教师课程价值观念的建设思路探讨。 首先,基于现实中普遍存在的教师课程价值观念淡漠的现状,提出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并对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进行说明。结合心理学等领域对观念的认识,在对物理课程价值来源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界定物理教师课程价值观念。提出构成物理教师课程价值观念的三种意识要素,即:关涉课程价值观念质量基础和宏观指向的“规范意识”、充当课程价值观念具体发展方向和核心的“首位意识”、影响观念向行为转化效率的“实践意识”,三种课程价值意识交互作用于教师的课程观念之中,构成了完整的课程价值观念。在此基础上,论述物理教师课程价值观念所具有的基本特点,即生成上的先在性、发展上的主体性和表现上的超知识性。 其次,梳理20世纪以来主流的课程价值发展取向。一方面利用文献法整理不同课程哲学领域的知识观、学生观,并对英国、美国及德国三个国家的物理课程理念的特点和价值取向进行分析;另一方面,对我国物理课程的价值取向进行历时性的纵向分析。得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当今国际物理课程价值取向的基本定位。在此基础上建构物理课程价值体系,并对物理教师的课程价值观念进行统整。提出物理教师应该具有三种积极的课程价值观念:(1)发挥物理课程的认知价值;(2)重视物理课程的功利价值;(3)倡导物理课程的文化价值。 在现状分析中,针对372名中学物理教师的课程价值观念进行问卷调研,并结合部分教师的访谈、实际观察以及其它途径收集到的素材,分三个主题:“成长中的物理教师”、“抉择中的物理教师”和“行动中的物理教师”,以冲突的视角透视物理教师课程价值观念的现实表现。三个主题分别侧重研究物理教师课程价值观念中的规范意识、首位意识、以及实践意识。在此过程中利用Microsoft Excel 2003和SPSS 17.0,对问卷数据进行分析。通过相关性分析显示,教师的学历水平和学校级别与教师的课程价值规范意识呈现显著的正相关,而教龄、职称等因素未能产生显著影响;首位意识总体上依旧偏重于认知价值,且以习题、练习为主要实现形式;实践意识受制于行政管理制度、教学条件的限制,需要创设良好的教师评价机制来促进物理教师的课程价值观念的完善。 最后,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三种基本取向,针对课程价值观念的特点,提出以“实践——反思”为主的,以“理智取向”和“生态取向”为辅的发展机制。并从教师赋权的角度对教师的“实践”进行外在保障,从树立发展型职业理想的角度对“反思”给予内在的促动。 本文主要工作:1.解析物理教师课程价值观念的内涵和结构。2.构建物理课程价值体系、统整物理教师课程价值观念。3.分析影响中学物理教师课程价值观念的因素,探讨发展机制,并提出建设思路。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G633.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柏华;;内外给力,让教师远离不幸福[J];师道;2011年Z1期

2 史金霞;;今天,我们怎样做教师——读《重寻教师尊严》有感[J];北京教育(普教);2011年07期

3 ;教师签到的利与弊[J];河北教育(综合版);2011年05期

4 黎胜军;毛亚娟;;小议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年16期

5 贾玉珍;;聆听·沟通·支持:打造和谐园所[J];天津教育;2011年07期

6 张颖;;教师应在教学反思中成长[J];职业技术;2011年06期

7 周玲玲;;教师成长的密码[J];成才之路;2011年23期

8 杨焕云;周茂菊;;乌鸦喝水与教师成长之道的启示[J];中小学电教(下);2011年08期

9 舒小平;;立足县域教研 引领教师成长[J];江西教育;2011年17期

10 冉明柱;;中小学校如何开展校本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月鲜;;在教学反思中成长[A];2007“校本培训”主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潘水添;;学校内涵发展与教师成长的研究与实践[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3 ;附件材料⑨ 四川省青川中学校教师成长档案袋管理办法[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四川卷)[C];2010年

4 刘友开;;敢立潮头唱大风——我的30年教师成长和专业发展总结与反思[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四)[C];2009年

5 潘水添;;学校内涵发展与教师成长的研究与实践[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东卷)[C];2010年

6 杨雄;;反思其实很美丽[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四川卷)[C];2010年

7 郭红霞;;一位中学数学教师的成长之路——解读张思明[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8 黄庆坤;向兰花;;民办学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四)[C];2009年

9 刘友开;;敢立潮头唱大风——我的30年教师成长和专业发展总结与反思(二)[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江苏卷)[C];2010年

10 王继亨;;在反思中充实 在反思中前进[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山东省齐河县教育局 韦清;教师成长,,功夫在“培训”之外[N];中国教育报;2005年

2 吴忆红邋本报记者 刘领;“教师成长袋”装着谁的未来[N];锦州日报;2008年

3 陈曦;北京丰台搭建校外优秀教师成长平台[N];中国改革报;2008年

4 记者 沈祖芸;上海师大营造教师成长“软环境”[N];中国教育报;2008年

5 张丽梅 曾祥花;一六六团中学师徒结对促年轻教师成长[N];兵团日报(汉);2009年

6 本报通讯员;共同愿景引领教师成长[N];济南日报;2009年

7 张文科 大连教育学院学校发展评估中心主任;期末总结是教师成长的重要契机[N];中国教育报;2010年

8 记者 吴骞 通讯员 吴其林;读书展示助推教师成长[N];莱芜日报;2010年

9 黎祖业;试论教师成长的规律[N];钦州日报;2010年

10 记者 吴骞 通讯员 王凤莲 吴其林;莱城区小学网络教研加速教师成长[N];莱芜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费金有;中学物理教师课程价值观念的透视与反思[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邢志芳;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价值及实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宋燕;和合学视野下教师合作研修共同体建构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李飞;引领与自主:学校变革中的教师领导与管理[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毛齐明;教师有效学习的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向永;信息技术课程价值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郑秋贤;“冲破坚冰”——三位浸入式教师成长的故事[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赵昌木;教师成长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9 周珂;中学体育教师职业认同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10 焦岩岩;“权利本位”理念下幼儿教师专业自主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阚兴芳;教师角色期待及其对教师成长的影响[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2 宗永杰;普通高中教师工作状态调查[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马艳艳;教师培训者任职资格标准探究[D];河南大学;2011年

4 邓雪梅;研培教师对“研培合一”模式的不适应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5 黄雪亚;生命之光与价值之镜[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涂欣;作为一个人的教师[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7 彭智琨;虚拟学习社区:构筑信息技术教师成长的平台[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8 孟凡森;中学优秀物理教师成长的叙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王慧娟;论教师关怀能力及其培养[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明菊;论教师的教学自主权[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6326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26326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359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