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中教育论文 >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奖励策略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05 11:29
【摘要】:立德树人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基本要求,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课程宗旨。与初中阶段其他的课程相比,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目标和宗旨显得比较抽象。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达成上述要求也就显得难度较大。为了让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能够充分达成育人的宗旨,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参与的热情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实践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的方法多种多样,奖励方式便是其中之一。当学生努力学习、积极参与或表现出课堂目标所要求的行为时,教师给予其物质奖励或语言表扬。这种方式在强化学生良好的行为表现方面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当前教师在应用教学奖励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有实施奖励的目标不够明确,实施奖励的标准不够统一,实施奖励的时机把握不够合理,进行奖励时不能因人而异、因事而异等。针对上述问题,为了能使教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找到系统、科学、可行的奖励策略,本文采用了文献研究、案例分析、实验研究以及访谈等方法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分析出道德与法治课应用教学奖励时出现问题的原因。其原因既来自于教师自身关于教学奖励应用的理论知识不足,例如教师关于奖励时机、奖励内容、奖励人数等细节把握不当,也来自于学生对于受奖励的归因不当。本文根据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应用教学奖励的要求,研究出教学奖励应用的策略。这些策略包括:明确教学奖励的目标,制定科学的奖励标准,运用多样的奖励方法,选择得当的奖励时机,掌握适当的奖励力度等。本文的创新点体现在,作为一线教师,可以深入道德与法治课的课堂教学实施教学奖励,并在实施教学奖励后,能够不断地反馈、调整。此外,作为班主任,对初中生的心理状态有充分的了解,对初中学生的日常表现有细微的观察,对初中生受用奖励的行为表现也可以有长期的关注。因此,本文中奖励实施的大量案例来源于实践,同时也可以回归实践,使教师在实践应用中能获得有益的参考。
【图文】:

宣传图,物品


与法治课教学中,当学生达到课堂教学所要求的奖励目标时,给予其图书、铅笔、逡逑橡皮、笔记本等物品的奖励。像Z中学制定的“志行”卡卡片教学奖励中,学生最逡逑后可以用自己积攒的卡片兑换一系列奖品,就是物质奖励形式的表现,如下面图3.1逡逑与图3.2所示。逡逑f邋r,邋7逦.逦r-逦S逦^逡逑J邋fe邋*邋*邋?逦■邋1逦a逦XV“?、二逦..产N秦14邋li邋,逡逑I逦l逡逑I逦!::.r:.;;邋I邋l邋?逦门[逡逑■逦^"赛;*邋一逦■逦?邋?E?3Z?邋?K?fi邋?E3!2E?逦?EHS^?邋棚娜薯邋CB^RKS逡逑■二:*7逦iflil邋鹄V-::逦I逦W逡逑H逦,.,,,H邋If.邋'邋I1邋*3^逦■?£_?:?邋CSOE3^l邋?3tmS9邋cil^Qi邋I3SX30I邋V^X3S9邋CSOSE9逡逑■邋*邋ft-邋,,邋,:.邋;邋f邋v",.零M邋''P峰危礤危澹掊危义希慑澹澹剑蓿海颍蓿蓿慑澹戾澹蓿ュ澹ュ澹苠澹ュ危郑椤ⅰ保簚}、逡逑■逦rm邋?邋*“.w逦nr逦^邋imK逡逑I邋eeaorji邋e£sas?逡逑BHHHHHHHIHHHHHIHliHHHHBHHHHHHHHHi邋ih<",m_..__,x..' ̄邋.邋iTnyiasaw*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逦逡逑图3.1奖励物品宣传图逦图3.2志行卡兑换说明逡逑物质奖励的方式在某些情形下是不可缺少的,其效果也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在逡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如果一味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G633.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史春颖;;浅谈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奖励机制[J];现代交际;2015年02期

2 金珊;;激发学习动机 培养创新型人才——以一种奖励教育的方式[J];教育教学论坛;2014年32期

3 李建;;关于家庭教育的几个问题[J];学苑教育;2014年13期

4 姜冬梅;萨茹拉;王璐;;牧民参与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意愿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5 陈珊珊;何善亮;;课堂教学激励的内在机制、具体方法及实践限度[J];教学与管理;2014年01期

6 刘洋;;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谈教学中奖励的意义[J];考试周刊;2013年13期

7 李鹰;;奖励的教育意蕴及实践[J];教育研究;2013年01期

8 赵英娣;;基于激励理论的“奖励旅游”激励效应分析[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9 施文

本文编号:26500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26500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e1a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