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中教育论文 >

国家认同视域下新加坡与中国中学历史课程标准的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05 14:07
【摘要】:由于全球化进程的纵深发展、狭隘民族主义的滋长,国家认同面临着超国家认同与次国家认同的双重挤压,部分社会成员对国家的深刻体认与坚持程度降低,个体的国家特性日渐模糊。当国家认同遭遇双重解构所导致的裂痕时,重新定位国家认同的时代价值、思考历史教育的方向,是对历史教育提出的考验与挑战。新加坡这一年轻国度不仅在经济领域取得了较大成就,而且在凝聚社会成员的国家认同方面所采取的举措更是卓有成效。20世纪末,新加坡政策研究院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新加坡人的国家认同程度较高。但作为世界重要的贸易口岸之一,近年来新加坡也面临着国家认同的危机,他们同样担心在全球化进程中丢失了自己的“根”,因此,他们希冀借助教育手段进一步增强新加坡人的国家认同程度。由于新加坡与中国血缘相亲、风俗相近,都以东方的价值观为核心,而且面临相似的认同危机,所以笔者从中新两国的历史课程标准着手,将新加坡的历史教育经验作为“他山之石”,在其成功经验的烛照之下寻求启迪,探寻出适合我国自身环境的、有助于进一步增强我国国家认同的历史教育方式。首先,梳理两国历史课程标准的沿革,剖析它们在嬗变过程中对国家认同的重视程度的变化,并说明研究文本的选择。其次,厘清中新两国历史课程标准中国家认同的维度划分,根据国家认同的划分依据及两国历史课程标准的目标、内容、价值取向等,将其分为政治维度、文化维度、地域维度、符号维度等四个维度。再次,阐述两国历史课程标准是如何通过政治、文化、地域、符号这四个维度培养学生国家认同感的,并对比两国历史课程标准中国家认同侧重点的异同。最后,在相互参照、比较中,尽可能地提炼出切实的建议,总结对我国的启示,即中国历史教育在培养学生国家认同感时,既不能丧失脚下的土壤,还要从起跑线上解放出来,让学生从多种维度了解自己所处的世界,教导他们在全球化时代,树立正确的国家认同观,做一个有国际观瞻的人。也即是说,我们的历史教育既要正确解释世界各国政治权力的演进、梳理文化交融的脉络、呈现地域范围的变迁、剖析符号象征的意涵,还要使学生拓宽国际视野、增强国际理解、拥有博大胸怀、关怀人类共同命运。毕竟,21世纪的历史教育应将现代化和民族化有机结合起来,时代精神、国际意识、民族精神都不可偏废。
【图文】:

示意图,历史课程,渐进性,关联性


图 1 历史课程之间关联性、层次性和渐进性示意图(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 年版)[EB/OL].http://www.moe.gov.cn/ srcsite/A26/s8001/201801/t20180115_324647.html.)在政治维度上,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主要集中于以下四个方面,分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形成正确的国家观和对祖国的认同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家国情怀。其一,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的当中,对学生的要求是掌握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其二,要求学生形成正确的国家观和对祖国的认同感,也就是说,学生要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国情,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趋势,形成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正确的民族观,具有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其三,要求历史教育能够帮助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并树立正确的三观;其四,,是要求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因为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G633.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泽环;;文化传统、意识形态与国家认同——由亨廷顿美国国民特性论引发的思考[J];齐鲁学刊;2015年06期

2 范香立;郭晓燕;;论唐代和亲视域下的文化认同与国家认同[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4期

3 李克建;;“天下”与“一统”:认识中国古代国家观的基本维度[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4期

4 杨旭;刘欢;;唐宋时期播州筑城活动的国家认同构建[J];民族论坛;2015年06期

5 李占录;;现代化进程中族群认同、地域认同与国家认同之间关系探讨[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3期

6 吴玉军;;历史教育与国家认同[J];北京教育(高教);2015年03期

7 吴玉军;;论国家认同的基本内涵[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5年01期

8 彭丰文;;秦始皇东巡与秦王朝国家认同的建构[J];东岳论丛;2014年09期

9 赵琼;;国家认同建构中的历史记忆问题——以对共有祖先的追述为视角[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4年03期

10 王树亮;;国家认同对象体系的“三层四维”结构[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肖振南;台湾社会科教科书“国家认同”教育变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7年

2 姚文帅;国家认同的价值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6年

3 陈雅莉;历史中的传播与隋唐时代的国家认同建构[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4 沈晓晨;反新疆分裂斗争中的国家认同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14年

5 段锐超;北朝民族认同研究[D];郑州大学;2014年

6 任勇;公民教育与认同序列重构[D];复旦大学;2011年

7 班红娟;国家意识与地域文化[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s

本文编号:26502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26502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cf7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