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中教育论文 >

婺源县农村高中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流行现状及其危险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3 04:22
【摘要】:目的:通过调查婺源县农村高中生非自杀性自伤(NSSI)行为的流行现况,与同类研究比较,探讨高中生NSSI行为的流行特点,研究婺源县高中生NSSI行为的危险因素,并探讨危险因素的累积效应,为当地教育系统开展中学生健康教育、健康促进活动提供决策依据。方法:以某定点高中为调查现场,对高一、高二年级所有学生进行整群抽样,现场组织给每个班级的学生发放《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2018)》问卷,开展现场调查。数据录入、清洗、分析分别使用EpiData 3.0、SAS 9.0、SPSS 19.0软件。单因素分析应用卡方检验(Chi-squire test),多因素分析应用Logistics回归。采用指标比值比(Odds ratio,OR)来判断NSSI的危险因素以及危险程度,检验水准取双侧ɑ=0.05。结果:(1)共计发放问卷1,695份,现场回收1,678分,有效问卷1,667份。(2)1,667名调查对象平均年龄为16.75±0.75岁,留守高中生559人(33.53%)、非留守高中生1,108人(66.47%)。在过去12个月内发生过NSSI行为的高中生共184名,总体检出率为11.04%。NSSI行为实施方式中,排名第一为“用力咬自己”,共65人(3.90%)、第二名为“抠或抓自己、用力拔扯自己的头发”,共64人(3.84%)、第三名为“用刀或利器割刺自己”,共45人(2.70%)。(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中生NSSI行为在“家庭结构”、“是否打架”、“是否遭遇欺凌”、“学习力压”、“是否有恋爱经历”、“健康状况”变量的分布上存在差异(P0.05)。未检测出高中生NSSI行为的“性别”、“年龄”、“年级”、“父亲最高学历”、“母亲最高学历”、“家庭经济状况”以及“是否留守”之间的差异(P0.05)。(4)控制调查对象的人口学差异之后,“有打架行为”(OR=4.57,95%CI:3.01~6.94)、“遭遇欺凌”(OR=3.67,95%CI:2.52~5.33)、“吸烟”(OR=2.49,95%CI:1.65~3.75)、“饮酒”(OR=2.53,95%CI:1.82~3.51)、“存在家庭功能不良”(OR=2.45,95%CI:1.79~3.36)、“有恋爱经历”(OR=1.47,95%CI:1.06~2.03)、健康状况“倾向于不健康”(OR=4.02,95%CI:2.59~6.24)和“一般”(OR=2.09,95%CI:1.50~2.91)的调查对象,发生NSSI风险高于无此类特征的调查对象。有留守高中生发生NSSI的风险是非留守高中生的0.98倍,但是差异无统计意义(OR=0.98,95%CI:0.70~1.37)。(5)完全控制变量的相互影响后,“女性”(OR=1.84,95%CI:1.29~2.63)、“存在打架行为”(OR=3.22,95%CI:2.09~4.98)、“遭遇欺凌”(OR=2.56,95%CI:1.73~3.80)、“饮酒”(OR=1.98,95%CI:1.40~2.79)、“存在家庭功能不良”(OR=1.76,95%CI:1.26~2.45)、健康状况“倾向于不健康”(OR=3.00,95%CI:1.88~4.76)、健康状况“一般”(OR=1.85,95%CI:1.24~2.77)、学习压力“倾向于大”(OR=1.71,95%CI:1.20~2.42)是发生NSSI行为的独立风险。(6)与危险因素个数为0的调查对象相比,危险因素个数为1的调查对象发生NSSI的风险是其2.78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危险因素个数为2的调查对象发生NSSI行为的风险是0个危险因素者的5.55倍(P0.01),危险因素个数为3个的调查对象发生NSSI行为的风险是0个危险因素者的14.33倍(P0.01);危险因素个数为4个及以上的调查对象发生NSSI行为的风险是0个危险因素者的28.46倍(P0.01)。结论:(1)高中生NSSI行为的检出率为11.04%;(2)高中生NSSI行为存在“家庭结构”之间的差异;(3)女性、打架、欺凌、饮酒、家庭功能不良、健康状况“倾向于不健康”、健康状况“一般”、学习压力“倾向于大”是高中生NSSI行为的独立危险因素;当出现了上述任意两个及以上危险因素时,高中生NSSI行为发生的风险较高。(4)“留守”状态未见增加高中生发生NSSI行为的风险,相关部门开展NSSI行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时,可不用区别对待“留守”群体。(5)学校需重点加强对校园内欺凌、打架现象的预防干预,尤其是女性群体,并多渠道缓解学习压力。家庭应充分发挥其亲子功能,给青少年更多温暖。从而减少NSSI行为发生。
【图文】:

危险因素,风险,风险信息,行为


矫正后潜在单个危险因素发生NSSI行为的风险

风险


完全矫正后潜在危险因素发生NSSI行为的风险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G637.9;R19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玉龙;;家庭无效环境对不同家庭类型青少年自伤行为的作用[J];中国特殊教育;2015年05期

2 袁保诚;王宏;李建桥;吴瑞;;重庆某库区县中学生自伤行为与亚健康的相关性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5年06期

3 李庆海;孙瑞博;李锐;;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模式与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基于广义倾向得分匹配法的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4年10期

4 隋海梅;宋映泉;;留守经历影响中职学生的考学行为、辍学行为和升学意愿吗——基于浙江、陕西两省的跟踪数据[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4年03期

5 吕利丹;;从“留守儿童”到“新生代农民工”——高中学龄农村留守儿童学业终止及影响研究[J];人口研究;2014年01期

6 徐云;马龙;;农村留守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特征与原因探讨——基于湖北省麻城的调查[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7 全国妇联课题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 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J];中国妇运;2013年06期

8 攸佳宁;钟杰;梁耀坚;;北京市高校大学生自伤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3年05期

9 段成荣;吕利丹;郭静;王宗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生存和发展基本状况——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J];人口学刊;2013年03期

10 于丽霞;凌霄;江光荣;;自伤青少年的冲动性[J];心理学报;2013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徐云;自我伤害行为青少年的情境知觉[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2 于丽霞;一样自伤两样人:自伤青少年的分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3 赵久波;中国大学生自杀行为流行现况及三因素预警系统的初步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俊橙;隔代抚养对留守儿童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8年

2 傅燕艳;中学生应对方式与情绪行为问题对非自杀性自伤的影响及路径研究[D];南昌大学;2018年

3 唐寒梅;中学生情绪行为问题和亲子依恋对校园欺凌与非自杀性自伤关系的影响研究[D];南昌大学;2018年

4 马双双;童年期虐待与中学生自伤行为的关联研究:心理病理症状、应对方式及冲动控制的中介作用[D];安徽医科大学;2018年

5 谢东虹;留守经历对新生代农民工收入水平的影响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7年

6 毛绍菊;大学生非自杀性自伤的早期风险评估模型研究[D];南昌大学;2017年

7 李tJ妮;南昌市某高校医学生非自杀性自伤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南昌大学;2017年

8 沈宏艳;留守经历大学生压力源、应对方式与人际和谐的关系及干预[D];安徽师范大学;2017年

9 何婷婷;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身心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比较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7年

10 李兵超;中学生自伤行为调查分析及其干预[D];江西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6613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26613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53b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