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中教育论文 >

《生活与哲学》教学中提升学生哲学素养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5 02:35
【摘要】:新课改正在如火如茶地进行中,以核心素养为纲是此次课程改革的共同追求。在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中,都内含着对学生哲学素养培养的要求。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体,良好的哲学素养有助于学生拓展知识领域、提升思维能力、强化理性认知。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四个模块中,《生活与哲学》模块是培养学生哲学素养的主阵地,培养学生的哲学素养也是《生活与哲学》重要的教学目标。当前高中生哲学素养的培养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使得学生哲学素养培养的效果欠佳。立足于这一实际,本文对《生活与哲学》教学中学生哲学素养的培养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讨。本文除绪论外,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在阐释高中生哲学素养内涵与特点的基础上,论述高中生哲学素养培养的意义。本研究认为高中生应具备的哲学素养包括哲学知识、辩证思维能力、科学精神三部分,哲学素养具有整体性、渗透性、实践性、批判性的特点。培养高中生的哲学素养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三观,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反思批判精神、创新精神。第二部分,对目前高中生哲学素养的培养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笔者利用教学实习的机会,对实习学校的师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结合文献分析、课堂观察等方法进行研究。笔者发现在《生活与哲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偏重知识讲授,缺失对学生的智慧启迪;偏重答题套路,轻视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学生主体能动性发挥不够,师生、生生互动不足;学生哲学学习、素养养成的主动性不强。第三部分,从教师与学生两方面分析高中生哲学素养培养存在问题的原因。教师方面,主观上教师对哲学素养培养的认识不到位,客观上教师的综合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教学方法“反哲学”、“庸俗化”;学生方面,学生对哲学的认识简单化、片面化,对抽象的哲学知识有畏难情绪。第四部分,就高中生哲学素养的培养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第一,更新教学观念,回归教学价值的人文性;第二,教师要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张扬教学活动的示范性;第三,优化教学资源,增加教学情境的愉悦性;第四,转变教学方法,凸显教学过程的智慧性;第五,尊重学生主体,落实教学交往的民主性。希望本研究可以为《生活与哲学》的课堂教学实践与研究提供可参考的建议。
【图文】:

哲学,情况,学生,学习总结


学生在学习中缺乏反思的意识。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简单传递,而是知识输入-输出双边交互作用的过程。建构主义理主动能动性的发挥,倡导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过程主动进行建构,学习总结、反思。反思性学习与常规学习同样重要,在每天日常的学生应该进行学习小结,反思当日所学内容有哪些尚未理解消化,有哪进而更好地进行针对性学习,,学而有所思,才能有所得。根据调查结9%的学生会经常性地对自己在课堂所学、当日所学的内容进行反思,持反思这一习惯的学生仅仅占9.75%。这侧面反映出学生缺乏对自己察,缺乏自我反思精神。逡逑从不反思10.!4%_逦__总是反思9J5%逡逑■:S谩义

本文编号:26643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26643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533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