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中教育论文 >

数学课程提问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9 22:55
【摘要】: 提问,作为人类生活中一种普遍性行为,往往只在我们潜意识中发生着,我们自觉地在“提问”的时候进行着提问。提问时无须在思维上、认识上做任何迟疑和犹豫,一切的发生都是那样的顺畅淋漓。那是因为“问”在问题之处,问题的发生和出现是自然的,因而“问”得也就那样自然流畅。我们“提问”,是因为我们有“问题”,我们有“问题”,是因为我们在“思考”。因此,“提问”、“问题”、“思考”三者构成了一个封闭圈,不断地作着自循环运动。然而,当把“提问”这种行为置于课堂教学中的时候,提问还是那样自然地发生吗?在课堂教学中,有两个“思考者”,一个是“先生”,一个是“后生”,“先生”有先知,因此,在“后生”面前“先生”是“无所不知”,自然没有什么“思考”不了的“问题”了,也就不会有“问题”提问“后生”了,而只有“后生”有思考不了的问题要问“先生”了。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恰恰相反,绝大多数情况下,不是“后生”提问“先生”而是“先生”在“提问”“后生”。但是,“后生”作为一个不知者,课堂能由他“提问”而推进教学吗?这就是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悖论”。之所以课堂教学中提问存在“会的要问,不会的不问”,课堂上存在着“问答仪式”,整堂课进行着热闹的表演,究其原因就在于“提问悖论”。 但是,人类教育史上的“万世师表”孔子和苏格拉底,他们的“启发式”和“产婆术”无不是在“提问”中进行。他们的提问也多是先生问。另外,提问是一种语言互动过程,课堂是学生成长的空间,人的成长总是在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过程中实现的;如前所述,提问意味着在思考,因此提问是一种理解过程。所以,从目前教育理论界的研究看,课堂提问越来越受到重视。数学是“抽象的”“超念的”“理念世界”(郑毓信《数学文化学》,P297-280,四川教育出版社,成都,2000年)。数学知识的掌握必须通过思考才能达到,数学只能“思而致知”,这一点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比拟的。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所以,问题在数学学习中具有重要性。一方面“提问”存在着“提问悖论”,另一方面数学教学又要求把“问题”置于教学的核心位置。所以数学课堂提问必须走向“对话”。“对话”围绕问题而展开,“对话”是一种数学教学行为方式,更是一种行为原则。本研究正是按照这样的思路进行的。 本文共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引论。这一部分是给出本研究的基本思想并对研究意义、研究方法、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做扼要介绍。对数学课堂提问进行研究具有本体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体论意义表现在三个方面:即教育教学方面——在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数学知识特点方面——数学具有可问性;提问本身的科学哲学意义——提问是科学活动的一种基本的方式。现实意义上则表现为本研究力图将课堂提问研究中强调“艺术性”转向为对提问的“科学性”的研究,走出“提问”的理论与实践的误区。在研究方法上采用质的研究中的“观察”、“访谈”和“基于情景的分析”以及理性思辩。整个研究过程是从实践走向理论,从感性走向理性,从“做”走向“思”。 第二部分:数学课堂提问研究的历史追述。这一部分通过对所掌握的材料的综述,发现过去对数学课堂提问的研究多停留在“提问功能”、“提问作用”、“提问技巧”上,在对提问的问题研究上多关注“问题个数”、“问题性质”、“问题间隙”上。在对提问的认识上这些都是无可厚非的研究。但是,“提问”作为一种 教学行为,它处于课堂教学的“原子”状态,如果对“原子”态的研究对象进行 “肢解式”的研究势必会影响对“提问”科学认识。世界本来是一个整体,由于 人类认识能力有限,而将它分解成一个一个学科,这是没有办法去做整体认识的 事。对于数学课堂提问则没有必要这样肢解.更何况,提问,无论从提问主体来 看,还是提问所涉及的主题来看,都与提问的情景密切相关联着,离开了当时的 情境的任何孤立的看所提出的问题恐怕都不能深刻的理解和分析该问题。“提问 的有效性不仅依赖于所表达的词,它们的有效性也依赖于声音的效果,词的强调 和选择以及问题提出的情境。”(Gary D.Borieh,Effeetive Teaehing Methods,4比Edition,Merrill,New Jersey,eozumbus,伪10,2000,P23s.) 第三部分:数学课堂提问的观察、访谈与分析。访谈之前所进行的观察并没 有事先告知被研究对象所要观察和研究的教学行为。为了对课堂提问做深入的了 解和分析,本研究开展前后约共深入实际数学课堂100次左右。在正式进行研究 时共听数学课57节次。涉及两所中学,主要集中在初级中学的初一和初二两个 年级,数学教师共17人,教学班级共27个。访谈教师7人,并做录音,将其中 的6人的录音整理成文字做该研究的研究材料放入该文中。观察与访谈的目的在 于了解数学课堂第一线的教师在数学课堂提问中的“做”与“思”的基本情况。 通过观察记录发现,在数学课堂提问中提问次数约在50次左右。提出的问题从 两个维度即数学维度和教学维度进行分析,其中M1类问题在4既左右,M2类问 题在3洲一映既之间,M3和M4类问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G633.6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于运成;;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策略探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年15期

2 邵莹;;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提问技巧分析[J];黑河教育;2012年12期

3 黄伟;;中美课堂提问研究述评及比较[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1年03期

4 张文兰;;利用提问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数理化学习(初中版);2012年10期

5 张娟;;我的教育叙事故事——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J];新课程(上);2012年02期

6 种静;;论小学教学提问启示中的“四要点”[J];中国校外教育;2012年26期

7 施金萍;;学生数学提问能力的培养策略分析[J];新课程(中学);2012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彭爱辉;初中数学教师错误分析能力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学军;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李娟;“问题诱导”教学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3 康涛霞;幼儿园集体教学中教师提问策略优化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柳晓丹;优秀数学教师的课堂提问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崔姗;对话视域下幼儿教师提问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梁平;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及其策略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一婷;小学数学教师理答行为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亚;大班幼儿探索发现活动中教师提问行为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9 徐娟;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10 顾宏;高中英语阅读课中教师提问策略个案调查[D];苏州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7214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27214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31d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