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中教育论文 >

身体德性论: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体育的德育使命

发布时间:2020-06-27 04:58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历经三十年经济高速增长之后,中国社会道德生态出现了大幅度滑坡的怪现象。在大量社会道德滑坡的案例中,比较凸出的是社会公众身体伦理退化的现象,这种退化实则是公众在身体伦理领域的共同道德信仰,趋于瓦解和崩溃的一个重要信号。作为一项客观的事实,改革开放以来诸多不利的社会因素和不良的社会思潮,在身体伦理领域对中国社会传统的道德信仰造成了挑战。 与此同时,学校道德教育对身体伦理层面日渐浮现的危机面前集体失语、鲜有作为,也折射出了当前教育系统在与身体伦理相关的教育理论与实践环节上的缺陷与不足。当然,近些年来,作为一种反思,诸多德育领域的先驱在学校道德教育领域完成了大量基础理论方面的奠基工作,也提出了一些主张,如生命教育。但是,就关于如何发展和培养人的身体德性发展的议题而言,学校德育理论与德育实践都还处于起步阶段。如何界定身体德性的概念以及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如何确立学校教育塑造教育对象身体德性的教育发展原则以及应当确立哪些原则、在身体德性塑造领域学校教育系应当设立何种教育目标、以及作为在校学生身体德性发展的责任主体的现行学校教育系统应当进行什么样的教育分工来开展身体德性塑造的具体工作等,一直是道德发展理论中的真空地带。 本研究着眼于义务制教育阶段在校学生身体道德发展的基础教育理论环节,致力于在该阶段与身体道德发展相关的德育原理的基础理论研究领域作出突破。在梳理和归纳前人观点的基础上,通过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语言分析法、文氏图法、历史研究法,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等方法,对身体德性的概念与属性、身体德性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结构、身体德性异化现象问题,以及由此造成的身体伦理道德危机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并以学校道德教育作为危机破题的关键策略,就现行教育系统如何进行合理的教育分工以实现重构国民身体德性的进行了论证并做出了具有现实操作性的理论构想。 在文章的第一部分中,本研究从本体论的角度对身体德性的基本概念展开分析并指出,作为一个身体伦理学的实体范畴,身体德性在内涵上并不等同于对身体制度性的立法,而更应该被视为一种基于自然伦理与社会伦理的双重取向上的一种价值关怀。从对道德、身体、这些基本的概念的分析和考证的基础上,本研究对“身体德性”及其相关的诸般概念进行了分别的探讨和辨析,并对一些可能产生混淆和歧义的相关概念进行了阐释和澄清。 在与本研究相关的诸般基本概念得到阐明和理清的前提下,第二章从认识论的角度出发,主要进行了三个主要领域的研究。一是对近代以前的东西方身体道德观念的历史沿革进行了梳理,并结合前人的文献,勾勒了东西方两大文明发展线路中人类身体道德文明的不同发展理路。二是对现代化社会中的道德危机进行了观察和分析,从分析全球道德危机爆发特征与本质,再到探讨中国道德危机的形成背景与影响,最后聚焦到中国社会面临的身体领域中道德问题,并提出身体领域的道德问题,不仅是一个社会问题,而更应当看做是身体的教育问题。三是从课程与教学两个角度,对当代学校教育中的身体道德教育所面临的困境进行了阐述和探讨。 接下来的章节中,在前面章节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用两个章节的篇幅对身体道德教育问题展开理论研究。在上篇中,首先将身体道德教育定位于身体教育,讨论了什么是身体教育,并从身体教育的视角出发,将现代德育理论的基本观点应用于对身体道德发展规律的探索,最后对学校身体教育活动中长期以来普遍存在的理论谬误和教育偏见进行了批判和剖析。在下篇中,本研究着重从目的论、内容论的角度对身体道德教育问题进行了分析,其中,目的论部分着重讨论了如何界定身体道德教育中教育目的的问题;内容论部分则侧重讨论了身体道德教育的内容选取范畴的问题。通过将这些研究结果进行归纳和整理,在第四章结论中以结论提纲的形式提出了身体道德教育的基本范畴。 最后,综合前面的研究,本文提出欲重构身体的德性,教育工作者必须有勇气承认当前这一领域教育理论到教育实践处于空白区间的现状,并致力于完成身体道德教育从无到有的变革,而这一系列的变革必然由体育学科来承担和完成。文章进一步论述了在现行的学校教育系统中,身体教育作为一个与身体发展高度相关的学科,在重新构建国人身体道德面貌中的基础性地位,并提出将重构身体的德性作为历史性的教育使命纳入到学校体育的教育职能中,是一种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客观必然。作为对身体德育在体育课程中运作层面上的探索,研究主要从课程论、教学论以及教师论三个关键因素入手,对如何建构身体道德教育的实施体系进行了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633.96
【图文】:

身体教育,范畴


身体领域其他的教育任务(例如对身体保健知识的讲授以及野外生存知识的训练)。这也意味着,身体教育是一个与体育(sport)、游戏(game)和玩耍(play)三者相交却不完全重合的逻辑关系。四者之间的关系范畴可以用图3-3的模式进行表达。(图3-3 身体教育与游戏、玩耍、竞技的关系范畴)从教育的职能来看,身体教育也包含了发展教育对象道德素养的基本教育任务,然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钟启泉;;中国课程改革:挑战与反思[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12期

2 任丰田;;斯宾塞社会进化论思想述评[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9期

3 张绪山;14世纪欧洲的黑死病及其对社会的影响[J];东北师大学报;1992年02期

4 杨启华;;公民教育:为了和谐而探索——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德育论专业委员会第16届学术年会综述[J];中国德育;2007年12期

5 李本松;;对孔德的方法论、伦理道德观和宗教观的探解[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6 程炼;;进化论与伦理学的三层牵涉[J];道德与文明;2011年02期

7 郭钦;;复旦女教师“生命日记”告诉我们什么[J];观察与思考;2011年04期

8 谭维智;;道德教育中的身体处置问题——道家庄子的观点[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01期

9 佘凌;罗国芬;;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学研究述评[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10 秦德祝;近代西方唯理论哲学关于身心关系学说的流变[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刘慧;生命道德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2 张艳艳;先秦儒道身体观及其美学意义[D];复旦大学;2005年

3 张伯晋;法家伦理思想体系的最终建构[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于洪燕;中西传统“道德”概念的历史演变及其现代教育意义[D];西南大学;2006年

2 牛沁阳;普罗泰戈拉与苏格拉底的冲突[D];四川大学;2006年

3 李储涛;当代中国体育道德危机的发生机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7313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27313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0e6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