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科学态度测评工具开发与验证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1 16:04
【摘要】:教育质量不仅体现在学业成绩上,还综合体现在学生各个方面的素养上。《OECD学习框架2030》明确指出学生的终身发展所需要的37种素养,特别重视态度与责任的素养。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科学教育的宗旨,而科学态度不仅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科学素养的关键指标。由于科学态度的培养效果具有隐蔽性和潜在性,且科学态度的测评涉及教育学、心理学、测量学和统计学等诸多领域,因此,科学态度的测评一直是一个难题。初中阶段是学生科学态度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对初中生科学态度的测评需要一个科学合理的测评工具。本研究以初中生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了已有科学态度测评工具,针对我国初中科学教育的实际情况,开发了初中生科学态度的测评工具,并对其适用性进行了验证。本研究遵循国际科学教育实证研究的设计理念,分为理论分析与模型构建、框架设计与工具开发、工具验证与提升策略三大部分。第一,理论分析与模型构建。基于文献研究和实测分析,构建初中生科学态度的理论模型。初中生科学态度的理论模型含有9个一阶因子和3个二阶因子。一阶因子命名为“好奇”“求实”“质疑”“对科学知识的态度”“对科学活动的态度”“对科学事业的态度”“对科学学习目的的态度”“对科学学习价值的态度”和“对科学学习方式的态度”;二阶因子命名为“科学的态度”“对科学本体的态度”和“对科学学习的态度”。第二,框架设计与工具开发。根据构建的初中生科学态度的测量模型以及对国外典型科学态度测评工具的比较研究,构建初中生科学态度的测评指标体系。根据测评指标体系并结合我国初中科学教育实际情况,开发初中生科学态度的测评工具。通过试测分析,确定初中生科学态度测评工具是由33个项目组成的五点李克特量表。通过考查项目区分度、Cronbacha系数表明该工具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内部一致性。通过理论构想、实践调查和专家评估等环节,保证该工具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通过考查收敛效度和区别效度,表明该工具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第三,工具验证与提升策略。通过比较初中生科学态度的性别、年级和学校差异,证明该工具的适用性较好。该工具可以广泛应用于初中生科学态度评估,对我国初中生科学态度的测评具有独特的适用价值。针对测试中发现的主要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培养建议:开展校外科技活动,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重视学生科学态度发展的关键期,给予积极正向引导;关注学生的性别差异,多个维度发展学生的科学态度;缩小校际差异,重视科学实验教学。本研究基于对初中生科学态度测评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期望开发出一个符合我国教育背景的初中生科学态度测评工具,帮助科学教育研究者和科学教师诊断初中生科学态度现状和问题,为科学态度的培养提供实证依据,从而有效开展初中科学教育工作。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G633.98
【图文】:
根据本研究主题,在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中,检索主题为“科学态度(科学的态度、对科学的态度、对物理的态度、对化学的态度、对生物的态度、对科技的态度、对天文学的态度、对工程的态度)”,检索自1979年以来,截止到2017年10月11日得到的文献数量,见图0-1-1,从图来看,从1979年到1991年是科学态度研究的探索阶段,这段时间发文量较少,从1992年到2006年是科学态度研究的深化发展阶段,这段时间,科学态度研究的发文量呈现波浪式急剧增长的趋势,到2006年,发文量最多,从2007年到2017年是研究退化阶段,这段时间,有关科学态度的研究数量开始减少,总体来看,对科学态度的研究整体上呈现先增长后减少的趋势。回顾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历程,我国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已经从重视“双基”转向了素养导向,我国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基础教育与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就是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1)等等。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发布,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框架指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我国《初中科学课程标准(7-9年级)》的课程性质和价值之一是“科学课程将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使学生初步认识科学的本质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形成保护自然的意识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感”。
有学者为了证明态度具有可测性,使用数轴的来表示态度的方向与强度。首先,态度的方向或者是肯定(积极)的,或者是中立的,或者是否定(消极)的(可以用正、负及零表示)。其次,态度的这种方向可有不同的强度,可用数轴表示,其原点为“中立”,离原点越远,肯定/否定的强度就越强(可用数字大小表示)(3)。如下图所示。(2)态度的测量方法
本文编号:2736980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G633.98
【图文】:
根据本研究主题,在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中,检索主题为“科学态度(科学的态度、对科学的态度、对物理的态度、对化学的态度、对生物的态度、对科技的态度、对天文学的态度、对工程的态度)”,检索自1979年以来,截止到2017年10月11日得到的文献数量,见图0-1-1,从图来看,从1979年到1991年是科学态度研究的探索阶段,这段时间发文量较少,从1992年到2006年是科学态度研究的深化发展阶段,这段时间,科学态度研究的发文量呈现波浪式急剧增长的趋势,到2006年,发文量最多,从2007年到2017年是研究退化阶段,这段时间,有关科学态度的研究数量开始减少,总体来看,对科学态度的研究整体上呈现先增长后减少的趋势。回顾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历程,我国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已经从重视“双基”转向了素养导向,我国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基础教育与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就是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1)等等。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发布,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框架指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我国《初中科学课程标准(7-9年级)》的课程性质和价值之一是“科学课程将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使学生初步认识科学的本质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形成保护自然的意识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感”。
有学者为了证明态度具有可测性,使用数轴的来表示态度的方向与强度。首先,态度的方向或者是肯定(积极)的,或者是中立的,或者是否定(消极)的(可以用正、负及零表示)。其次,态度的这种方向可有不同的强度,可用数轴表示,其原点为“中立”,离原点越远,肯定/否定的强度就越强(可用数字大小表示)(3)。如下图所示。(2)态度的测量方法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崔晓航;孙铭明;叶宝生;;小学科学态度的内涵及习得方法[J];现代教育科学;2015年06期
2 袁洁;陈玲;李秀菊;;我国青少年科学态度现状调查[J];上海教育科研;2015年01期
3 马宏佳;陈功;Ling L.Liang;Gavin W.Fulmer;;影响学生对科学态度因素的实证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4年07期
4 戴海琦;罗照盛;;项目反应理论原理与当前应用热点概览[J];心理学探新;2013年05期
5 徐yN飞;李彩香;姜香美;;计划行为理论(TPB)在志愿服务行为研究中的应用[J];人力资源管理;2012年11期
6 孙智昌;;学习方式:理论结构与转变策略[J];教育学报;2010年06期
7 杜秀芳;高艳;;中小学生对科学的态度特点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0年09期
8 庞维国;;论学习方式[J];课程·教材·教法;2010年05期
9 楚江亭;;科学内涵的解读与科学教育创新[J];教育研究;2010年03期
10 段文婷;江光荣;;计划行为理论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08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安晓敏;教育公平指标体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7369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27369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