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中教育论文 >

基于培养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的高一化学教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1 00:32
【摘要】:2018年1月,教育部公布了《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该标准指出,学科的核心素养是通过该学科的教学所要达到的育人目标,它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理念、必备品格以及关键能力。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涉及高中学生化学学习的全过程,各有侧重,相辅相成。其中,“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思维核心。本文以“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的相关理论为研究基础,编写教学设计并进行教学实践,从调查问卷和知识测验中获取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首先,通过文献了解到目前关于核心素养和“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研究现状,提出了本文的研究课题。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化学核心素养内容中的专有词汇,所以对其概念进行了专门的界定,包括“证据推理”、“模型认知”的概念、内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其次,以培养学生的“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为目的编写教学设计并进行实践。包括对培养学生该素养的总体概述,分析高一化学中涉及到的数学型模型、概念型模型及元素化合物认识模型的知识点,编写教学设计并在实验班进行实践,课后与学生交流反馈教学效果。通过与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交流,实验班同学对新学习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好于对照班,对新学知识点的拓展能力更强。最后,对实践前的调查问卷、中考成绩和实践后的知识测验成绩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实践前两班学生的化学成绩无显著性差异,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普遍偏低,实践后,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所提高,实验班的平均成绩、优秀率高于对照班,说明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解决化学问题的效率与正确率。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作为一种思维方式,需要漫长的培养过程。在此过程中,需要教师长期渗透,也需要学生能够自主独立地对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推理分析、判断,理解模型内涵、建构新模型,并应用其解决问题。随着2017版新课标越来越广泛的实施,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的培养实践也会越来越多。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G633.8
【图文】:

元素化合物,认识模型


根据化学学科中化合物的知识结构特点,高中化学课程对化合物求,以及高中学生认识化合物的思维方式及处理相关问题的思维习惯王磊等人提出了元素化合物认识模型[29],如图 2-3。教师在教学前,首任务的类型,该模型从三个角度确定教学任务,分别是学习理解、实践究创新;接着从物质、物质组、元素、不同元素四个角度,确定研究对虑所要研究的问题,有保存、使用、检验、鉴定、分离、制备六个方面究对象和所要研究的问题,教师选择合适的讲解物质的角度,该模型给方向,有反应原理、周期律、化合价、类别同性、代表物类比。通过教学生从化学问题和认识角度两方面建构起元素化合物的认识模型,掌握素化合物时,可以从物质的化合价、类别通性、代表物类比等角度进行要掌握物质的保存、使用、制备、鉴定、性质以及物质间的转化等。

频数分布,实验班,频数分布,对照班


实验班成绩频数分布图

频数分布,对照班,频数分布


45图 4-2 对照班成绩频数分布图对比表 4-5、表 4-6 和图 4-1、图 4-2 可以看出,两班学生成绩从第一组到第四组(15-20 分)的人数均呈上升趋势,在第四组(15-20 分)集最多,实验班有 15 人,对照班有 14 人,约占班级总人数的 1/2,达到又呈现出下降的趋势。通过对比,对照班低分段(0-15 分)学生有 9 名低分段(0-15 分)学生只有 6 名,较对照班人数少;对照班高分段()只有 4 名学生,实验班高分段(20 分以上)学生有 7 名,多于对照实验班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对照班有所进步。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玲燕;;“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培养在化学教学中的体现——以“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为例[J];中学化学;2019年05期

2 卢志林;;化学教学中学生证据推理能力的培养研究[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9年07期

3 秦波;;证据推理研究的历史和现状[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年03期

4 耿元元;;基于“证据推理”的化学实验实践研究[J];化学教与学;2017年07期

5 沈明祥;;以“苯酚的酸性”为例分析证据推理的建构[J];化学教与学;2017年09期

6 卓金镇;张礼聪;杨亭亭;;“问题猜想,证据推理”彰显化学魅力——苯的教学设计[J];化学教与学;2017年09期

7 张红俊;;如何培养与提升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溴碘的提取”案例评析[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7年17期

8 苏秋颖;胡媛媛;;从证据到证据推理[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7年22期

9 肖中荣;;证据推理在化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8年Z2期

10 许山勇;;基于证据推理的化学实验实践研究[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8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陈冲;;浅谈基于D-S证据推理的地图匹配算法研究[A];2013年5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2 郭小方;王润生;高平;;基于知识的成像光谱数据证据推理分析[A];第十三届全国遥感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3 李忠;李鑫;齐福荣;武强;;可拓学理论在数据融合中的应用研究[A];第三届中国智能计算大会论文集[C];2009年

4 刘心报;周谧;杨剑波;陈方红;;基于证据推理方法的公路快速客运企业评价模型及仿真[A];PCC2009—第20届中国过程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杨萍;刘卫东;贾凯;王晓梅;;基于多源信息的常规战斗部效能评定[A];第八届中国青年运筹信息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06年

6 锁斌;程永生;曾超;李军;;不精确概率下一类典型非单调关联系统的失效概率计算[A];第九届中国不确定系统年会、第五届中国智能计算大会、第十三届中国青年信息与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11年

7 钱国超;黄禾;邹德旭;颜冰;周骏;;集成证据推理与多神经网络的电力变压器故障综合诊断[A];物联网与电力新技术——2014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4年

8 朱建军;王锘

本文编号:27496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27496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3e2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