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育哲学视野下的GX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7 03:31
【摘要】: GX实验是“提高课堂效益的初中数学教改实验”的简称,(“G”、“X”分别为“高效”一词的汉语拼音Gao Xiao的首字母),是由原西南师范大学陈重穆教授、宋乃庆老师于1992年提出、组织并实施,旨在通过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益减轻师生负担、提升学生素质的教学改革实验。GX实验本身不单是教学方法的改进与革新,而是课程教材、教法、教育思想的综合改革实验。这样一项综合教育实验涉及到数学观、数学教育价值观、数学教学观、数学教材编写理念等多方面的革新。 作为一项诞生于中国本土、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学科教育实验,在其成功的背后,蕴含着深刻的数学认识和丰富的教育思想。GX实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新时期我国数学教育的自主探索进程。对GX实验的教育哲学研究,有助于我们站在理论思维的高度,着眼于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对数学教育的要求,深化对数学教育的价值与使命的认识。这不仅对于构建中国特色的数学教育理论是一种积极的探索,而且对于数学课程改革也是一种有益的启示。从这个角度说,本研究就具有更为直接的针对性和鲜明的特色性。 我国的数学教育哲学正处于积极的探索和发展之中,并不存在一种普遍接受、公认的研究范式。在综合考察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本论文主要从数学观、数学教育价值观、学习观、教学观、实践观等方面对GX实验进行剖析和解读。全文共分为7章。 第1章,导论。主要介绍了GX实验的背景、内容和相关研究,概述了本研究的意义、内容、思路和方法。 第2章,GX实验的数学观。在数学观上,历来存在实在论与形式主义、先验论与经验论的论争。GX实验从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特征出发,提出了“淡化形式、注重实质”等观点。这些观点折射出GX实验在数学观上的隐喻:在数学的形式与内容关系上,认为形式不宜脱离内容,形式应为内容服务,适当淡化形式、但也不能不要形式;在数学的主客观性质上,突出数学对象的客观内容,强调数学对象抽象性的层次,重视对数学知识的能动处理,提倡对数学知识的主观领悟;在数学的认识特征上,强调数学真理的相对性和数学知识相对的客观独立性,注重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性,认为对数学的认识是不断批判与完善的过程。 第3章,GX实验的数学教育价值观。在数学教育价值观上,由于各个数学家、数学教育家、一线教师的立场和观念的不同,对此有着不同的理解。这些不同的观点和见解反映出人们在数学教育观上的不同价值取向。GX实验认为数学教育作为学科教育,是整个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归根结底也是为了“育人”。为此,在价值取向上,GX实验认为数学教育应面向大众,立足于素质教育;注重能力培养,以育人为目标;提高质量,兼顾公平与效率;强调发展,师生共同进步。 第4章,GX实验的学习观。GX实验重视引导学生用良好的学习策略来调控其数学学习过程。GX实验的学习策略主要包括整体联系的呈现策略、“做中学”的认知策略、强化动机的调控策略。GX实验的显著特征之一就是“高效”,即效果好、效率高。“整体联系”的价值意义在于使知识形成一个整体,从而在认识与处理问题中发挥更大作用;“做中学”的价值意义在于不从概念出发,而从实践出发;“强化动机”的价值意义在于促使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量力性与积极性的辩证统一。 第5章,GX实验的教学观。(1)从数学教学过程的角度,GX实验强调“先做后说”。它遵循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识过程;符合数学认识发生的原理,“先做”的目的在于为学生的形式理解做好铺垫;强调了数学认识的经验性,从“做”中去体会感悟,丰富个体经验。(2)从数学教学认识特点的角度,GX实验强调数学知识的结构特征、理论起主导作用;提倡“师生共作”,调动了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使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鼓励积极前进,做到巩固与前进的统一,既要有一定的强度和速度,又要通过循环来解决问题。(3)从数学教学认识方式的角度,GX实验强调认识的关键在于理解,淡化形式与注重实质互相促进,其目的都在于促进理解;提倡开门见山有利于节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同时,GX实验非常强调实践原则,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为解决主要矛盾提供契机。 第6章,GX实验的实践观。GX实验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探索实验阶段(1982——1991);第二阶段,总结发展阶段(1992——1995);第三阶段,推广应用阶段(1996——2000)。实验由刚开始重庆的六个班级扩展到后来十余个省(区)的一百多个班级。实验采取由点到面、逐步推进、边实验边总结的模式。GX实验的实践体现了事实与价值、规律性与能动性、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第7章,研究的结论和启示。基于上述的研究,本文从数学教育实验、素质教育、数学活动、数学课程发展等角度对GX实验进行解读。(1)从数学教育实验的角度看,GX实验找到了“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效益”的教学结构;使教育理论与数学学科特点更为紧密地结合;突显了学科教育实验的科学态度和实践精神;促进了对教育实验“科学性”的再认识;为数学教育的跨文化研究提供了一种途径。(2)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看,GX实验紧紧抓住了“减负提质”这个核心;坚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妥善处理了“素质教育”与“应试”之间的关系;走出了一条朴实、有效的素质教育之路。(3)从数学活动的角度看,GX实验由数学家亲自主持领导;打造了一支结构合理、富有活力的研究队伍;强调思维活动是数学教学活动的核心。(4)从数学课程发展的角度看,课程内容选择遵循大纲、灵活处理;课程组织强调结构系统,注重陈述方式;课程实施体现了教学民主。 最后,本文概括了GX实验的启示。(1)对数学教育实验的启示。实验要有新思路,既要符合教学规律,又要符合我国国情;实验要易于理解,便于操作;实验教材的编写是关键;实验要善于解决实际问题,及时反思。(2)对数学课程改革的启示。改革要善于解放思想,积极进取;要有问题意识,直面现实问题;要有长期积累,厚积薄发,数学课程改革的理念、思路、方案是长期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思考的结晶;要善于应用哲学的方法论。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G633.6
本文编号:2758918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G633.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凌;;阅读在于唤醒自我[J];江苏教育;2011年Z1期
2 王凌;;面向教育的数学教学[J];江苏教育;2011年Z1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朱福胜;数学教育哲学视野下的GX实验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2 庞坤;GX实验的再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3 徐建星;GX实验教学原则的形成与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宁文姣;数学教育哲学理论指导下的高中算法初步的教学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静;GX实验的学习策略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王书林;“GX实验”的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和实验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4 吴江;GX实验的32字诀教学原则探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5 张廷艳;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实验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6 程良建;GX实验的再认识与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7 罗万春;GX实验教材的编写策略探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7589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2758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