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整合实践探究
【学位授予单位】:青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G434;G633.2
【图文】:
“十三五”规划》的通知,从现状分析到指导原则,从发展目标到主要任务,国家鼓励各地、各校开展信息化教学,推广“一校带多点、一校带多校”的教学组织模式,建设“人人、处处、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②;2018 年国家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 2.0 行动计划》再次明确指出各校落实“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形成新时代教育新形态、新模式、新业态③;2019 年 2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 2035》,文件着眼未来,重点强调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并创新课程形式,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优质教育④。不难看出,国家对信息化教育的重视程度很高,一场全面而深远的教育变革正在我国进行。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在该领域也取得了许多可观的成绩,主要学术人物有:何克抗李克东、祝智庭、王竹立等。笔者以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为数据源,检索关键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检索时间从 2009 年 1 月 1 号到 2019 年 1 月 1 号共检索出相关文献 9755 篇,得到的统计结果见图 1:
整合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现象和信息,根据客观规律或者在一定前下凝聚为一个整体的过程。在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推进的大背景下,信与课程整合是教育方法改革的主攻方向,与传统教学模式有着紧密的关系本身不具备传统教学模式的特征,而是具有更多划时代意义的自身特点,一种新型教学结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简单来说就是在原有的教学内容入信息技术的元素,通过与信息技术的相互嵌套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其重点在于学习主体的转变,从教师的教转变为学生的学,在这个过程中,责任不仅仅为教会学生知识,也需要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构互动型的学习氛围,达到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勇于探索的目的。本文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为全面的、深度的整合,从根本上转变传统教育课程和内容。
图 1-3 互联网环境下的多向互动学习二、运用互联网平台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指的是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索开展学习活动,在已掌的基础上,通过探究获得新的知识。在网络环境下开展探究性学习,首先设情境,提出问题,教师可利用图片和视频引出问题,也可以在“预设资源找教学资源,其主要目的为调动学生探究动机;其次为搜寻资料,协作探究带着问题寻找相关资料,可以结成小组对某一特定问题进行研究讨论,在程中教师可以加以引导;然后经学生整理得出结论,成果展示阶段是探究的总结,每组学生可以将自己搜寻的资料展示出来,实现不同资源的共享交流;最后老师在学生所得结论的基础上,对所提问题答疑解惑。除此之外,“互联网+课程”的新授课模式也逐渐走入校园,例如学而思网校方网校、简单学习网等都为学生提供了多元化的学习平台;再如 2019 年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智晔;;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问题[J];教育研究;2015年11期
2 王竹立;李小玉;林津;;智能手机与“互联网+”课堂——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新思维、新路径[J];远程教育杂志;2015年04期
3 李艳敏;;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探索[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4年07期
4 李玉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发展需求与趋势[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年12期
5 卢强;;翻转课堂的冷思考:实证与反思[J];电化教育研究;2013年08期
6 赵达昭;;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与反思[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3年03期
7 李敏娇;汪颖;;走入“深度融合” 注重课堂教学有效性[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年06期
8 蔡剑飞;;试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J];南方论刊;2010年03期
9 金陵;;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09年02期
10 马宁;余胜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2年Z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赵龙;信息技术与初中思想品德整合的教学模式及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2 李梅姬;多元智能理论视野下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策略研究[D];广州大学;2012年
3 王锐;网络环境下高中政治研究性学习实践与思考[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4 侯菲;信息技术与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整合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旭琪;信息技术与高中政治综合探究课整合的教学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温荣元;论信息技术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整合[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7680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2768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