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程内容选择与生成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13 18:10
【摘要】: “学校里应当教什么”是一个永恒的课程话题。要使教师好教、学生好学,教师教好、学生学好,关键是看课程选择、组织了怎样的内容。文章通过历史研究法、比较法、文献法、课堂观察法等诸多研究方法对化学课程编制的核心问题——“化学课程内容”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 文章首先从化学课程发生和发展的历史中追溯了化学课程内容的产生与变迁特点,发现:化学课程内容状态与化学学科成熟程度紧密相关,化学课程自正式诞生起其内容就以化学学科知识系统为主体,另外,化学工艺及生产经验等在课程内容体系中也曾占据一定的位置;中等化学课程内容受高等化学课程影响颇大,而且这种影响因教育的习惯、传统及评价等得以强化。从现代国际化学课程的变革比较中不难发现,国际化学课程内容正呈现多元趋势,而且这一变更与课程类别的差异无关。而从知识观、课程观、教育观等出发对今日教育与课程的反思结果表明,单一的学科知识形态己不能完满构成课程内容了,课程内容应“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和课程目标而由相关部门、单位或个人(或由他们组成的群体)选择一系列要素并将其通过一定程序和技术组合而成的系统化的课程事实和教育文化”。这些要素既可能为“组织了的学生的学习经验”,亦可能为“选择和改造了的人类文化”;既可能是文化知识、技能技术,也可能是观念思想、方式方法。诸多化学课程内容要素需通过一定的作用方式形成的合理化关系方为化学课程内容。这一“作用”关系必须是在正常的课程范畴内的过程生成,其结果是不同阶段的课程内容表征态。 化学课程内容概念内涵的变化使得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的程序、方法、含义也随之发生改变。首先化学课程内容的选择不仅仅囿于化学学科知识的增减,而应是基于旧有课程经验的全部课程内容要素的权衡与选择,并且这一选择会因学科课程价值取向的变化、化学科学文化的发展、国家政策的改变、资源的限制、选择主体知识观的改变而变化。课程选择必须遵循一定程序或规则。首先要通过一系列调查研究明晰课程价值取向、说明化学课程总的目标系统;然后将化学课程目标系统进行解读与分解以确立化学课程内容要素,这是课程选择的关键环节;最后选择主体需根据一定的方式选择具体的课程内容要素并将其通过一定的方式和程序表达出来。 课程内容要素的选择主要通过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等课程文件来体现,这是将潜在的课程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等转化为显现的课程事实的第一次跨越性生成。我国课程文件为了更好、准确地表征课程内容要素,在原有基础上可适当借用主题分类逐层阐述策略、表现标准与评价建议辅助说明策略、重要要素分栏提示策略、课程内容示例策略等进行说明。 以教科书为主的教材则是将课程文件中规定的课程内容要素及学习水平要求进行转化与生成的文本态课程内容。课程编制者需通过学科知识的分割与重组、系列课程内容要素的组织化与结构化,最终生成蕴涵深刻课程价值的内容文本。这是系统课程内容的初次生成。而将课程内容最终生成的则是教学实践阶段,因为化学课程价值终究需要依靠化学学科手段、在流动的教学系统中、在以“育人”为中心的过程中方可实现。在课堂的准备性条件下、在持续性发展环境中、在交互性活动过程中,化学课程内容最终在问题引领、知识聚焦、现象透视等多种方式下逐渐发展和生成。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G633.8
本文编号:2792341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G633.8
【引证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新宇;化学教科书中元素知识的系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张建珍;科学探究学习视域中的地理主题活动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张玉宝;基于学习结果的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设计理论与实践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李云娟;公安院校普通化学课程内容构建与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杨旭;中学生化学课程内容学习取向的调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金英华;中韩初中理科课程内容相关性的比较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4 王清;生成性网络课程的设计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5 孙莱珠;2011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7923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2792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