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中教育论文 >

高中数学课堂师生互动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26 03:25
【摘要】:课堂教学从本质上讲就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也强调数学教学是师生互动,共同参与的过程.对当下高中数学课堂师生互动的现状进行实证研究和分析,不仅能够诊断和改进数学课堂师生互动的行为,同时可以丰富国内在高中数学课堂师生互动方面的研究成果,为高中数学课堂中师生互动的研究提供新的参考依据.据此,本文主要围绕以下三个问题开展:(1)编制学生调查问卷以及教师访谈提纲;(2)对学生实施问卷调查,对教师进行访谈,走进数学课堂观察师生互动的真实情况,结合三者调查的结果,分析当下高中数学课堂师生互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3)根据发现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高中数学课堂师生互动的建议.根据以上问题,笔者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并辅助于访谈法和课堂观察法,以河南省SQ县第一高级中学为例对高中数学课堂师生互动的现状展开具体地研究.首先,参考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于国文、教育专家曹一鸣的“师生互动的五种结构模式”,确定学生调查问卷的五个维度:教师讲解-学生听讲、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提问-教师回答、学生做题-教师辅导、小组讨论-教师引导;其次,在这五个维度下编写相关题项,先对学生实施预调查,进行信度和效度的分析,达标后实施正式调查;最后,对正式调查收集的数据运用SPSS 21.0和Excel软件分析,分析内容:(1)高中数学课堂师生互动中的年级差异性和性别差异性;(2)高中生在每一种具体的互动形式中的具体表现以及对互动的认同度.通过对问卷数据的分析,并结合一线数学教师访谈和数学课堂观察的结果,得出调查学校数学课堂师生互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是:(1)五个互动维度下的得分均介于3分和4分之间,没有达到“符合”的标准,说明当下高中数学课堂师生互动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2)高中数学课堂师生互动中不存在性别差异性,但是存在年级差异性,并且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在互动中整体的表现以及对互动的认同度呈下降趋势;(3)教师讲解-学生听讲和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是数学课堂互动的主要形式,学生认同度很高;而学生提问-教师回答和小组讨论-教师引导的互动效果不好,学生认同度不高;(4)教师和学生均有互动的意识,但是较为模糊,并且教师在互动中缺乏针对性;(5)学生在数学课堂互动中缺乏积极主动性,并且在数学学习中遇到问题时,与其向教师请教,更倾向于和同学讨论交流.基于高中数学课堂中师生互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秉着“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原则,笔者对高中数学课堂师生互动提出如下建议:(1)增强数学课堂师生互动意识;(2)创造数学课堂师生互动条件;(3)营造数学课堂师生互动氛围;(4)组织课外数学互动学习小组.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G633.6
【图文】:

条形图,高中生,条形图,维度


图 2-1 高中生在五个维度中得分均值条形图 2-2 中可以看出,三个年级在五个维度上的具体得分情况. 高一年级度最高,均值为 4.01 分,对 B 型互动的认同度最低,均值为 3.01 分互动的认同度最高,均值为 3.76 分,对 D 型互动的认同度最低,均年级对 A 型互动的认同度最高,均值为 3.83 分,对 D 型互动的认同 分. 随着年级的变化,学生对不同互动的认同度也在发生着变化.

条形图,认同度,维度,A型


图 2-1 高中生在五个维度中得分均值条形图 2-2 中可以看出,三个年级在五个维度上的具体得分情况. 高一年级度最高,均值为 4.01 分,对 B 型互动的认同度最低,均值为 3.01 分互动的认同度最高,均值为 3.76 分,对 D 型互动的认同度最低,均年级对 A 型互动的认同度最高,均值为 3.83 分,对 D 型互动的认同 分. 随着年级的变化,学生对不同互动的认同度也在发生着变化.

条形图,认同度,条形图,维度


图 2-1 高中生在五个维度中得分均值条形图从图 2-2 中可以看出,三个年级在五个维度上的具体得分情况. 高一年级对 A认同度最高,均值为 4.01 分,对 B 型互动的认同度最低,均值为 3.01 分;高 C 型互动的认同度最高,均值为 3.76 分,对 D 型互动的认同度最低,均值为高三年级对 A 型互动的认同度最高,均值为 3.83 分,对 D 型互动的认同度最为 3 分. 随着年级的变化,学生对不同互动的认同度也在发生着变化.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紫屏;;国外课堂师生互动研究:热点问题与未来趋势[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5年04期

2 张紫屏;;师生互动教学的困境与出路[J];教育发展研究;2015年06期

3 陈京敖;;高中数学课堂师生互动策略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4年07期

4 钟启泉;;“课堂互动”研究:意蕴与课题[J];教育研究;2010年10期

5 刘尧;戴海燕;;课堂师生互动研究述评[J];教育科学研究;2010年06期

6 胡桂锬;罗琴;王绪朗;;关于师生互动状况的研究综述[J];上海教育科研;2006年10期

7 党建强;师生互动理论的多学科视野[J];当代教育科学;2005年11期

8 陈振中;论课堂社会的话语场域[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9 袁维新;论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年S1期

10 李保强;师生互动的本质特点与外部表征[J];教育评论;200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潘威威;;提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有效性的策略研究[A];《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六卷)[C];201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闫东;层级互动式教学模式及其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索[D];西南大学;2016年

2 张紫屏;课堂有效教学的师生互动行为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3 韩琴;课堂互动对学生创造性问题提出能力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娜;高中地理课堂有效互动的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年

2 金丹华;初中数学课堂关键性事件中的师生互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7年

3 谢健;高中数学课堂师生互动有效性的调查研究[D];黄冈师范学院;2016年

4 宋阳;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5 沈忱;高中课堂数学交流的调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6 吴云燕;初中数学课堂互动教学现状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15年

7 王婷婷;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霍涛涛;反馈技术支持下课堂互动模式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9 沈艳微;中学数学课堂师生互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10 曾莉;中学课堂师生互动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8046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28046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1ad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