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中教育论文 >

故事型微课的设计、开发与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10 21:36
   微课发展至今已进入细化研究阶段,需按照一定的标准,将微课分成不同的子类,进行设计、开发与应用研究,以充分发挥微课的作用。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微课,需要将科学的理性与逻辑、故事的想象力与文化,以及精神的感觉与创造性结合起来。于是,故事型微课应运而生。一方面故事型微课集科学、故事、精神于一身,可以同时满足三大需求;另一方面,故事型微课内涵丰富、形式新颖、类型多样,是微课可持续发展的主流方向之一。笔者在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基于3S理念对故事型微课进行理论、设计、开发与应用研究。本研究通过文献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法,分析了故事型微课设计、开发与应用的相关国内外研究现状。根据故事型微课的故事知识选取、故事化设计与媒体设计三个维度,分析了三个故事型微课案例,总结出影响故事型微课质量的要素有故事知识、故事编写、媒体呈现、后期处理四个方面,进而归纳出故事型微课设计的六个原则:故事知识融合、沉浸体验原则、认知情感化原则、趣味性原则、学习者中心原则、个性化原则;五个策略:选定适合的故事、恰当使用叙事逻辑、合理使用制作工具、故事脚本策略、团队协作策略,再结合团队信息技术能力培训与微课创作的大量经验,提出基于ARCS理论故事型微课的设计模型、开发流程以及应用模式,以此来指导故事型微课的制作。笔者选取了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第一单元与第五单元的知识进行故事型微课的开发,对故事型微课《旋转角》的设计、开发和应用阶段进行了分析,并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高培训中验证故事型微课的设计模式、开发流程以及应用模式的推广性。通过文献分析、内容分析与特征分析,发现故事型微课的内涵丰富、形式有趣多元,能有效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应用前景广阔,因此加强对故事型微课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故事型微课以知识与故事的融合为核心,不同类型的知识通过对故事的改编实现融合,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与故事融合常采用天马行空想象式改编故事进行改编融合,程序性知识则常采用真实情境式改编故事进行改编融合;同时,改编故事需“投其所好”,添加学习者的喜爱元素;故事型微课的设计要素有故事知识的选取、故事改编、媒体呈现与后期处理,应遵循故事知识融合、沉浸体验、认知情感化、趣味性、学习者中心、个性化等原则。ARCS视角下的故事型微课设计模型有利于激发与维持学习者的学习注意力;故事型微课设计与开发具有较大的难度和挑战性,创作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自己:(1)培养形象思维、发散思维与故事思维;(2)提高故事脚本设计能力;(3)提升知识点故事化、可视化呈现的能力;(4)加强微课团队建设。
【学位单位】:南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G434;G633.6
【部分图文】:

模式图,课设计,目标导向,学习体验


南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对微课进行包装,增加微课的趣味性和学科更贴切,形式更多元,逐渐向目标导展,以满足学习者个性化学习的需求,主关注学习者的学习体验与微课的类型。式更趋于关注学习者的学习体验。施云凤型和能力型三类不同知识类型微课的开发上进行进行,一个是从学习需求层面,另程无异,重点在于对经过评价与总结阶段力型知识与微课类型的匹配。

框架图,课设计,框架


提出了理解取向的微课设计开发策略(见图1-2)。[10]该策略结合了问题导向学习理论与理解性教学理论,提倡微课的设计与开发以问题为导向,以促进学习者理解为目的。故事型微课也是出于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知识、记忆知识和应用知识的目的,一般也是先呈现具体问题情境,确定目标,通过故事情节的推动发展,学习者与故事人物的情感交流,最终实现预定目标。图 1-2 理解取向的微课设计框架蒋立兵等人提出了面向用户体验的微课设计框架。微课目标设计以问题求解为旨向,内容设计与情境趣味关联,探究性活动设计以启发引导为主,交互设计符合心理需求,界面设计基于认知与美学,评价设计及时反馈激励,体现其可用性、合意性、引导性、可靠性、泛在性与交互性,以满足用户的功能体验、美学体验、效能体验、交互体验,发挥微课的应用价值。[11]故事型微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学习者有效学习,也需要面向用户体验而进行设计,面向问题求解只是手段之一,主要还是通过创设故事情境,融知识于故事,寓情于景,寓教于乐,既收获了知识,也获得了情感体验。图 1-3 面向用户体验的微课设计框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微课的开发工具也更多样化,EVC 手绘软件、虚拟现实软件、万彩动画大师等软件为开发微课提供了更大的便捷性。

框架图,课设计,面向用户,框架


图 1-2 理解取向的微课设计框架出了面向用户体验的微课设计框架。微课目标设计味关联,探究性活动设计以启发引导为主,交互与美学,评价设计及时反馈激励,体现其可用性交互性,以满足用户的功能体验、美学体验、效值。[11]故事型微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学习者设计,面向问题求解只是手段之一,主要还是通于景,寓教于乐,既收获了知识,也获得了情感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尧;;情境认知理论在俄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求知导刊;2015年19期

2 吴素琴;;课前三分钟“小故事”微课程研究[J];新教师;2015年03期

3 郭华峰;梅成才;;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微课移动学习平台设计[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年01期

4 郑小军;张霞;;微课的六点质疑及回应[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年02期

5 杨满福;桑新民;;对MOOCs浪潮中微课的深度思考——基于首届高校微课大赛的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3年23期

6 刘江;赵宇翔;朱庆华;;网络潜水者研究的理论基础及前沿展望[J];情报资料工作;2012年06期

7 吴军其;齐利利;胡文鹏;袁永波;;微课件的学习活动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12年09期

8 黎加厚;;数字故事的教育意义[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年06期

9 黎加厚;;数字故事,不一样的精彩[J];远程教育杂志;2011年05期

10 鲁向阳;;基于整合模式的“厨房中的化学”复习课的设计及反思[J];化学教学;2011年06期



本文编号:28163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28163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74f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