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办学体制转型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18 13:17
转型作为当代中国社会最鲜明的时代特征,它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宏观背景与主题。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领域已经逐步建立起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并存的所有制结构格局,资源配置方式已经由计划向市场转变,市场的基础性配置作用已经开始发挥。经济领域的变化要求教育必须与之相适应,从而促使我国教育办学体制机制转变。高中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着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不仅对巩固义务教育发展水平和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具有重要价值,而且对于提高整体国民素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落实“中国制造2025战略”、实现我国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都具有重要意义。世界各国也都在大力发展高中教育,并将高中教育作为21世纪人才培养的战略性目标与突破口。然而,我国高中教育一直以来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它总是处于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夹缝中生存与发展。伴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人们对教育的认识发生了重大变化,接受高层次、高质量的高中教育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种必需。人民群众多样化、个性化教育需求对原有高中教育办学体制、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更高要求,由社会转型导致的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对各种人才的需求迫使传统办学体制向现代办学体制转型。自1985年《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开始,包括普通高中教育在内的办学体制改革就拉开了序幕,迄今已有三十多年,尽管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改革效果仍然难以令人满意,迫使人们不得不反思:普通高中办学体制改革到底遭遇到哪些困境致使其举步维艰?其转型的机理是什么?在社会转型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推进普通高中办学体制改革等等?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对促进我国高中教育办学体制改革、丰富高中教育改革和发展理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普通高中教育为问题研究域,以办学体制改革为落脚点,针对普通高中办学体制改革相关问题进行分析,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遵循“是什么”→“为什么”→“现状如何”→“怎么样”的逻辑,综合运用社会学、新制度经济学、公共管理学、法学等各种理论方法进行分析。论文主要由绪论和正文六章以及结语所组成。绪论部分主要是对问题提出、已有相关研究现状、研究思路与方法、研究框架以及对论文中可能涉及到的相关核心概念进行解释和说明。正文第一章从本体论角度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即普通高中办学体制转型的实质。普通高中办学体制转型是一种教育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即由传统计划配置方式向现代市场配置方式转型;又是我国中等教育领域中的一种制度变迁,即由传统自上而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向诱致性制度变迁转型的过程;也是高中教育领域各种利益的重新分配和调整的过程,即普通高中办学体制转型是政府及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等各利益相关主体之间的利益博弈的过程,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决定了办学体制改革的成效;还是一个适应性调整的过程,即普通高中办学体制改革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做出的适应性调整。普通高中办学体制转型的实质分析为后文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正文第二章是在“是什么”的基础上回答“为什么”的问题,即对普通高中办学体制转型的必要性进行分析。普通高中办学体制转型既有内在因素,又有外在要求。内在因素主要是人的多元全面发展的要求与现行普通高中办学体制不能满足人们群众对普通高中教育的多样化需求之间的矛盾;外在因素主要是经济社会转型对普通高中教育发展的要求、传统办学体制下高中教育办学经费不足的外在要求、教育治理现代化以及新高考改革对办学体制改革的要求以及国际高中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趋势所迫。正文第三章是在分析了普通高中办学体制转型是什么和为什么的基础上,重点对普通高中办学体制转型的内容即转什么问题进行分析。论文主要从办学主体、办学模式、办学经费投入以及办学评价等四个维度对普通高中办学体制转型的内容进行分析,办学主体是由传统单一政府办学主体向多元主体转型;办学模式是由传统单一办模式向多样化办学模式转型;办学经费由单一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向多渠道教育经费投入转型;办学评价由单一升学评价向综合性评价转型。论文第四章主要是以重庆、四川两地共四所普通高中学校为考察对象,对普通高中办学体制改革的实际境况进行考察。通过实践考察发现,普通高中办学体制改革还存在着观念认识上存在误区、学校办学自主权尚未真正落实、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发展不平等、政府职能缺位失位现象仍然存在以及制度供给困境等问题。论文第五章主要是在实践考察的基础上,结合现有理论成果,对普通高中办学体制改革所遭遇的困境进行分析。提出,传统的社会文化、改革的路径依赖、政府主导办学体制改革所产生的政府悖论、改革的制度缺陷、教育改革的行政化制约以及改革过程中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博弈等因素制约了当前我国普通高中办学体制转型。其中,文化作为教育改革所蕴含的内在机理,它主要体现在实用主义文化、功利主义文化、行政主义文化和族群主义文化上;路径依赖作为一种旧体制与新变通,它是任何制度改革都无法避免的一种规律,必然要受传统体制的影响;政府悖论作为认识转型难的一个新视角,它是政府在办学体制改革中自身利益和角色冲突而引起的;制度是教育改革得以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供给不足是制约普通高中办学体制转型难的根本;教育行政化作为我国教育体制的主要特征,它影响和制约着普通高中办学体制改革的各个方面;利益分化作为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个根本性特征,普通高中办学体制改革中的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博弈影响和制约着改革的进程与成效。论文第六章主要是针对普通高中办学体制转型所面临的困境,提出进一步推进办学体制转型的建议。第一,体制转型必须要以观念作为先导,因为观念变革是教育改革的前提和基础,转变观念要立足于现实,准确把握现实转变;加强舆论宣传与教育,以制度实现对思想观念的现实化和具体化。第二,切实转变政府职能,通过转变政府教育办学管理的思想观念和创新政府理念,科学定位政府教育职能,继续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政府清单制度,实现政府在教育办学过程中由管理向治理转变。第三,推进教育供给侧改革,加大高中教育制度供给,通过制定《高中教育法》及其相应配套制度等正式制度供给,来保障普通高中办学体制改革有法可依;通过现代化媒介宣传与引导,转变广大民众对高中教育以及人才的思想观念,以非正式制度形式为普通高中办学体制改革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心理环境。第四,优化利益协调机制,消解办学体制改革中的各种矛盾,通过构建利益引导机制、完善利益表达机制、建立利益协调机制和构建利益保障机制,形成利益共享,从而降低普通高中办学体制改革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阻力。第五,多方联动,形成协同效应。普通高中教育办学体制改革涉及社会的各个方面,它需要社会各方面改革齐头并进才能取得成效。通过重新科学定位普通高中教育的性质、继续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完善普通高中教育经费投入机制、推进普通高中教育普职融通、建立和完善普通高中教育办学效益评价机制等形成普通高中办学体制改革的协同效应,为普通高中办学体制转型顺利推进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论文结语部分主要是对全文做一个总体性总结以及对未来改革进行展望,认为普通高中办学体制改革在当下中国教育改革背景下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对于满足人们多样化、个性化教育需要,实现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提高整个国民素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普通高中办学体制改革进程十分艰巨,周期也十分漫长。在当下中国社会转型背景下,要想顺利推进普通高中办学体制转型,必须要从顶层设计入手,实现一系列转变。与此同时,普通高中办学体制改革还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注重改革的协同性,以政府自身改革为关键,以制度为保障。
【学位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7
【中图分类】:G639.2
【部分图文】:
2004 年 3649 295 8.08%2005 年 4031 396 9.82%2006 年 4342 477 10.99%2007 年 4527 533 11.77%2008 年 4576 565 12.35%2009 年 4641 588 12.67%2010 年 4677 573 12.25%2011 年 4686 542 11.57%2012 年 4595 511 11.12%2013 年 4370 470 10.76%2014 年 4170 458 10.98%2015 年 4037 440 10.91%2016 年 3970 463 11.67%数据来源:教育部: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03—2016 年)。
图 2-2 高中教育阶段中民办教育发展比例次,普通高中教育办学封闭,社会契合度低。在当前我国单位体制学体制是由传统的行政体制不断演化而来的。在这种高度集权与应体制下,教育办学活动具有高度的封闭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整个教育大系统层面来看,教育系统与整个社会系统相脱节。教育活动,它是嵌在整个社会活动当中的,离开了社会的支持,教育也。然而,当前包括我国高中教育在内的各级各类教育,存在着一定离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社会对高中教育的需求日维系着高中教育体系的制度环境却并未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仍然还以升学为主要目的的办学模式,现代化的教育诉求必然要求高中教的办学模式和机制。第二,从整个教育体系内部层面来看,我国高教育、高等教育之间的发展不协调,各级各类教育出现衔接不合理的状况。高中教育作为连接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的纽带,其既要受
2002 年 1037.7 18.9 0.86 42.82003 年 1199.1 19.3 0.88 43.82005 年 1656.3 19.7 0.90 52.72007 年 2245.3 18.5 0.84 66.02009 年 2978.3 18.0 0.87 79.22010 年 3360.7 17.2 0.84 82.52011 年 4132.9 17.3 0.87 84.02013 年 5224.1 17.2 0.92 86.02014 年 3768.78 14.3 0.59 86.52015 年 4385.24 15.0 0.63 87.02016 年 6155.00 15.8 0.82 87.5数据来源:教育部、财政部:全国教育事业统计发展公报(1993-2016 年)和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93-2016 年)。
本文编号:2821695
【学位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7
【中图分类】:G639.2
【部分图文】:
2004 年 3649 295 8.08%2005 年 4031 396 9.82%2006 年 4342 477 10.99%2007 年 4527 533 11.77%2008 年 4576 565 12.35%2009 年 4641 588 12.67%2010 年 4677 573 12.25%2011 年 4686 542 11.57%2012 年 4595 511 11.12%2013 年 4370 470 10.76%2014 年 4170 458 10.98%2015 年 4037 440 10.91%2016 年 3970 463 11.67%数据来源:教育部: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03—2016 年)。
图 2-2 高中教育阶段中民办教育发展比例次,普通高中教育办学封闭,社会契合度低。在当前我国单位体制学体制是由传统的行政体制不断演化而来的。在这种高度集权与应体制下,教育办学活动具有高度的封闭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整个教育大系统层面来看,教育系统与整个社会系统相脱节。教育活动,它是嵌在整个社会活动当中的,离开了社会的支持,教育也。然而,当前包括我国高中教育在内的各级各类教育,存在着一定离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社会对高中教育的需求日维系着高中教育体系的制度环境却并未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仍然还以升学为主要目的的办学模式,现代化的教育诉求必然要求高中教的办学模式和机制。第二,从整个教育体系内部层面来看,我国高教育、高等教育之间的发展不协调,各级各类教育出现衔接不合理的状况。高中教育作为连接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的纽带,其既要受
2002 年 1037.7 18.9 0.86 42.82003 年 1199.1 19.3 0.88 43.82005 年 1656.3 19.7 0.90 52.72007 年 2245.3 18.5 0.84 66.02009 年 2978.3 18.0 0.87 79.22010 年 3360.7 17.2 0.84 82.52011 年 4132.9 17.3 0.87 84.02013 年 5224.1 17.2 0.92 86.02014 年 3768.78 14.3 0.59 86.52015 年 4385.24 15.0 0.63 87.02016 年 6155.00 15.8 0.82 87.5数据来源:教育部、财政部:全国教育事业统计发展公报(1993-2016 年)和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93-2016 年)。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磊;基础教育学校去行政化问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8年
2 袁佳;新高考选课制下学生学习动机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216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28216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