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中教育论文 >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法治教育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19 11:44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开设才两年的时间,对这一课程的总体研究,特别是对其中法治教育的专门研究还比较薄弱。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法治教育是以道德与法治课为载体,对初中生进行法律基本知识的教授以及法治观念的培养,以提高初中生的权利意识和义务观念,树立其法治信仰的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开展法治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是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需要,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是构建美好和谐校园的需要,是增强青少年依法办事和依法维权能力的需要。通过对安庆市区部分中学学生的问卷调查及对教师的访谈发现,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法治教育主要存在如下问题:一是重知识教学轻法治教育;二是法治教育教学方法单一;三是初中生用法能力欠缺。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第一,学校应试教育的趋势明显,盲目追求升学率,阻碍了法治教育的深化与发展。第二,教师的法律素养与教学技能不足,影响法治教育教学的效果。第三,初中生缺乏法治教育主体的参与意识。针对这些问题,在教师可操作的层面,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加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法治教育。一方面,教研组应依据国家的顶层设计,制定具体可行的初中法治教育实施方案,以及通过晨会、校园宣传栏、校园广播和新媒体技术等途径加大法治宣传力度。另一方面,授课教师应积极学习法律知识,主动参加相关法治教育培训,身体力行,树立法治的良好榜样;应灵活运用案例教学法、活动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并通过组织和开展法治宣讲团、法治教育类演讲比赛、法治专题教育活动和引导学生参与校外法治活动等来拓展教育途径。
【学位单位】:安庆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G633.2
【部分图文】:

治教,学生,初中生,形式


图 2.1 学生在校接受法治教育的形式图 2.2 教师采用的法治教育教学方法对初中生用法能力的培养不足根据图 2.3 可以看出,初中生在回答“自己在生活中用得上法律知识的地

教学方法,教师,法律知识,初中生


12图 2.2 教师采用的法治教育教学方法对初中生用法能力的培养不足根据图 2.3 可以看出,初中生在回答“自己在生活中用得上法律知识的地问题时,选择“一般”的占 39.5%,选择“在生活中用得上法律知识的地的学生占 16.5%,选择“在生活中用得上法律知识的地方非常少”的学笔者在调查和日常教学中发现,部分初中生对法律知识的学习仅停留在,而在实际生活中则出现了知行不一致的问题。图 2.4 的问题本身就是结生活情境,考察学生运用法律的情况。根据调查反映出,在初中生这个当问到“您或者您同家人购买商品时,您是否索要发票?”时,“每次都经常要”发票的同学的比例仅为 37.5%和 25.5%。可见,在上述“重知识目标轻其他目标”的问题中,相对突出的又是轻

学生,学生感受,购买商,趣味性


图 2.3 学生用法的情况图 2.4 学生购买商品时,索要发票的情况、法治教育教学吸引力不够根据图 2.5 数据显示,有 28%的学生感受到法治教育的课堂趣味性不足,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汪蓓;;日本青少年法治教育改革经验及其启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年19期

2 陈凤云;;为富起来的农家子弟撑起法的蓝天——唱响初中思想品德法治教育主旋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5年02期

3 胡健;;中小学法制教育研究[J];公民与法(法学版);2012年08期

4 秦晓峰;;中学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1年21期

5 吴东兴;张黎娟;;论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J];法制与社会;2010年20期

6 贺衡艳;;对未成年人法治教育的几点思考[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8年10期

7 高峡;;从公民教育的视角看品德与社会课[J];全球教育展望;2007年08期

8 刘小平;关于加强学生法治教育的思考[J];贵州教育;2001年1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徐春红;初中思想品德课法治教育实效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6年

2 杨梦姣;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法治教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年

3 张瑶;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法治意识培育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6年

4 李岳;思想品德课对初中生法律素质培养探析[D];重庆师范大学;2012年

5 苏百泉;高中思想政治课法治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8224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28224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f76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