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教师科学本质理解转化的个案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21 18:39
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科学本质教学一直以来也是国内外科学教育研究的重点。当前国内有关科学本质教学研究主要分两类:一类聚焦于教师科学本质教学策略、模式的应用或教师科学本质观的提升,来促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另一类则是对教师科学本质教学行为的分析,主要探讨教师的科学本质观与其行为的关系,或教师科学本质行为与话语的构建,但未从学生视角考虑教师科学本质教学行为的实效。且事实上,教师科学本质理解的转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期间涉及到教师科学本质教学信念、课程标准与教材中科学本质内容的体现、学生原有科学本质概念以及教师对教学策略的理解与应用情况等因素。因而研究以一名初中科学教师及其所教班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基于PCK for NOS的视角,通过对教师教学设计、课程实录和访谈等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再结合学生科学本质观前后测的对比情况,来综合评价教师科学本质理解的转化实效,即教师是否将自身的科学本质理解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的形式,并进一步探讨影响教师转化的因素有哪些。研究主要经历两个阶段:前期为理论架构与核心概念的明确,在基于前人研究基础上,设计教师科学本质学科教学知识框架、科学本质教学行为方面与表现分析框架;在科学本质领域专家指导下,设计学生科学本质观测量问卷,教师访谈提纲等等。第二阶段为实践研究,对教师科学本质教学情况进行追踪,以及学生科学本质观前后测的实施。研究结果如下:1.学生对科学本质各维度的理解呈现不均衡性提升:学生对“观察与推测的区别”、“基于证据”、“想象力与创造性”、“渗透社会与文化”与等科学本质维度有略微提升,对“主观性”的理解有略微下降,对“暂时性”和“理论与定律的区别”等维度在教学干预前后并无显著变化。且学生的科学本质理解情况,与教师科学本质教学行为有一定对应关系。2.研究过程中,教师的科学本质学科教学知识是动态、发展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与因素,影响着教师科学本质理解的转化:教师对科学本质显性教学的认识不足;教学前,缺乏对学生原有科学本质概念的关注;未对学生的科学本质观进行评测;考试内容以科学知识的识记与理解为主;以及“教师为中心”的教学习惯等等。结合结论可看出,具备当代科学本质观的教师是提升学生科学本质理解的必要但不充分条件,与学生科学本质观有直接联系的是教师的教学行为。以及教师科学本质理解的转化是一个融合的过程,PCK for NOS中各成分知识相互影响,部分成分知识的不足会进一步影响教师科学本质理解的转化。
【学位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G633.98
【部分图文】:
着重呈现卢瑟福的发现和建模过程,图文并茂的形式,促使学生以科学家或科家和科学史实深入对话。具体如下:1803 年,道尔顿通过实验测量,提的,并且不同的原子质量不同。他将人类原子理论之父。此后近 100 年的时间里,的思想。在 19 世纪,自然科学飞速发展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在实验中发现子。他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测定出:电子带千分之一左右,相比原子,它的质量几乎布丁”的原子模型,认为原子是一个球体包里的葡萄干那样镶嵌其中。
【学位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G633.98
【部分图文】:
着重呈现卢瑟福的发现和建模过程,图文并茂的形式,促使学生以科学家或科家和科学史实深入对话。具体如下:1803 年,道尔顿通过实验测量,提的,并且不同的原子质量不同。他将人类原子理论之父。此后近 100 年的时间里,的思想。在 19 世纪,自然科学飞速发展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在实验中发现子。他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测定出:电子带千分之一左右,相比原子,它的质量几乎布丁”的原子模型,认为原子是一个球体包里的葡萄干那样镶嵌其中。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小凤;;处理好教学的统一要求与照顾个别差异的矛盾——兼谈“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及其具体运作[J];青年教师;2005年12期
2 R共势
本文编号:28238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2823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