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理课程学业成败归因研究
【学位单位】:湖南理工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G633.7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国内外文献综述
2.1 归因历程
2.2 一般特点
2.3 归因训练
第3章 理论基础
3.1 关键词界定
3.1.1 归因
3.1.2 学业成败归因
3.1.3 归因训练
3.2 归因认知过程论
3.2.1 琼斯和戴维斯的对应推断理论
3.2.2 利已主义偏向
3.3 习得无助性理论与归因
3.4 韦纳的归因理论
第4章 关于初中生物理课程学业成败的问卷调查
4.1 第一次问卷调查
4.1.1 调查目的
4.1.2 调查对象与方法
4.1.3 调查数据及分析
4.2 第二次问卷调查
4.2.1 调查目的
4.2.2 调查对象与方法
4.2.3 调查数据及分析
4.3 正式问卷
4.3.1 问卷内容
4.3.2 问卷创新之处
4.3.3 研究对象及方法
4.3.4 数据处理方法
4.4 效度和信度
4.4.1 问卷信度检测
4.4.2 问卷效度检测
4.5 数据处理及分析
4.5.1 初中学生归因一般特点
4.5.2 不同成就水平的初中生物理课程学业成败归因
4.5.3 不同性别初中生物理课程学业成败归因
4.5.4 不同年级初中生物理课程学业成败归因
第5章 归因训练及数据分析
5.1 归因训练方案
5.1.1 归因训练目的
5.1.2 归因训练对象
5.1.3 归因训练内容及安排
5.2 归因训练前后测数据分析
5.2.1 实验班前后测数据分析
5.2.2 对照班前后测数据分析
第6章 结论及对策
6.1 结论
6.1.1 初中生物理课程学业成败归因特点
6.1.2 归因训练对初中生物理学业成败归因的影响
6.2 归因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对策
6.2.1 教师行为对学生归因的影响
6.2.2 注重科学评价学生
6.2.3 归因训练应因材施教
6.2.4 注重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
6.3 本论文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附录
附录1 第一次问卷调查
附录2 第二次问卷调查
附录3 正式问卷
附录4 归因训练内容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闫增伟;;中职物理课程改革的刍议[J];课程教育研究;2014年22期
2 陈敏华;;阿伦斯物理课程思想对我国物理课程改革的启示[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6年12期
3 张正严;;我国中学物理课程政策演变的价值分析[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6年17期
4 郑颖;徐晓梅;;基于Moodle平台的中学物理课程开发策略[J];湖南中学物理;2017年02期
5 高礼静;;浅析高校基础物理微课发展[J];物理通报;2016年S2期
6 谢丽;李春密;;物理课程融入STEM教育理念的研究与实践[J];物理教师;2017年04期
7 黄旭升;;物理课程集成创新的研究[J];成才之路;2017年15期
8 王贤超;李慧;;从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角度看《动能与势能》的教学[J];中国教师;2016年S2期
9 郭桂周;滕艳萍;易娜伊;;物理课程中的技术知识研究[J];湖南中学物理;2017年06期
10 杨永和;;"3+3"项目物理课程学习力提升策略[J];江苏教育;2017年5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袁丽;中学物理课程中数学知识的支持性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小丽;初中生物理课程学业成败归因研究[D];湖南理工学院;2019年
2 王玉涵;民族地区地方物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18年
3 雷晓燕;豫南乡土物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整合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8年
4 黎秀珍;五年制高职物理课程改革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张春燕;信息技术与中学物理课程整合初探[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6 荣识广;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徐英;中学物理课程资源的开发探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8 刘健平;论信息技术与中学物理课程的整合[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9 杨林青;信息技术与中学物理课程整合的探讨[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10 吴国利;中学物理课程资源的开发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8408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28408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