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语文审美教育实施策略研究
【学位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6
【中图分类】:G633.3
【部分图文】:
研究框架
在整个“审美——立美”教育过程中,“艺术美”的原理和“科学美”,贯穿始终。这一过程要“叩其两端”:一端是确立“审美视点”,另一现“立美建构”。该过程非常具有不确定性、开放性、挑战性和创造性的特要教师具有教育智慧,需要在“审美一立美”中去感悟、去实践、去创新展。想象地说,审美与立美实际上是一对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分别用“他美体“我美塑造”更合适,它们应该是审美教育的两个方面。赵伶俐(2002)建构了美育核心课程“美育综合课”的基本教学模式,审美视点结构教学模式”。①见图 2-3:
将“审美视点教学模式”和“视点结构教学模式”进行了进一步整合有学科教学,形成了各科通用的“审美化视点结构教学模式”(见图 2-4)。要是由概念或者由概念组成的原理构成的教学起点和中心着眼点,而点结构教学”,正是在通用“视点结构教学”基础上和在同时保留“审教学”的审美概念点、挖掘审美因素的基础上形成的。知识(技能)解析、赏析、训练教学目标视点教学知识点(概念、原理)技能点(技能动作)其他点概念、原理关键词动作分解美感词延伸教学检测教学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卫;;论审美素养及其培养[J];教育研究;2014年11期
2 余虹;;关怀生命的语文美育探寻[J];中国教育学刊;2014年03期
3 温儒敏;;语文教学中常见的五种偏向[J];课程·教材·教法;2011年01期
4 靳健;王从华;;语文课程审美教育本体论的理论变迁[J];当代教育与文化;2009年03期
5 高芳;;西方写作过程模式研究综述[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6 孙玉丽;;建构课堂审美文化 促进教学目标实现[J];教育研究;2007年10期
7 李如密;;教学美欣赏的心理过程[J];教育科学论坛;2006年10期
8 王宝琴;;语文审美教育与中学生健全人格的建构[J];中国教育学刊;2006年06期
9 周庆元;胡绪阳;;走向美育的完整[J];教育研究;2006年03期
10 邓武蓉;周庆元;;试论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过程的审美化[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薛猛;高中语文审美教育个性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4年
2 杨进红;语文阅读教学审美体验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3 荣维东;写作课程范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杨云萍;审美与审丑[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丹;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审美性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2 牛玉凤;人教版高中语文戏剧悲剧美的教学价值及实践探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3 谷明明;高中语文悲剧性作品审美教学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年
4 马杰;审美学在中学语文课程建设中的作用及运用策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5 沈云振;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审美教育施教策略探究[D];延边大学;2011年
6 赵家涛;中学古典诗歌审美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秋萍;中学语文悲剧审美的教学建构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8 王振荣;中学语文审美教育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9 汤文平;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病态美”辨析及其审美教育策略[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10 曾朝晖;试论当下中学语文审美教育[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822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2882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