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中教育论文 >

中学生利他行为的特征及教育策略

发布时间:2021-10-30 14:33
  利他行为是指行为者在主动自愿的情况下做出的利于他人而不求回报的行为。本研究分析了利他行为的结构要素,通过调查分析的方法具体地探寻了中学生在利他对象、目的、内容、情境、强度、智慧等多方面的特征,进而提出了提升中学生利他行为的三种主要教育策略:从中学生利他行为的发展特征出发,有针对性地做好扬长补短的工作;从知情意行的关系特征出发,既要关注价值认同的意义,也要遵循知行转换的规律以及"情""意"的协同促进作用;从道德行为形成与发展规律看,应当重视引导观察、两难问题研讨、环境营造以及推动实践等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 

【文章来源】:教育研究与实验. 2020,(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利他行为的内涵与要素
    (一)利他行为的内涵界定
    (二)利他行为的结构要素
二、中学生利他行为状况的调查分析
    (一)研究过程与方法
    (二)中学生利他行为的主要特征
        1.中学生在利他对象方面表现出较为积极健康的发展态势。
        2.在利他行为目的方面,中学生中互利型利他目的占据主体位置,符合真正意义上的利他行为目的的比例还不高。
        3.在利他行为的内容方面,中学生呈现多元性选择态势,但约有三分之一学生对内容不挑剔,表现出积极的发展取向。
        4.面临两难情境时,中学生的表现喜忧参半。
        5.中学生在利他强度方面呈现较好的发展基础,但仍有四成左右的中学生需要努力。
        6.近六成的中学生具有较为清晰的利他智慧意识,四成左右的中学生在利他智慧方面有待提高。
        7.四成左右的中学生倾向选择独立完成的方式帮助他人,近三成的中学生倾向于使用多人合作的方式帮助他人。
        8.二成左右的中学生对利他行为的意义充分了解,五成左右的中学生对利他行为意义的认知并不充分,近三成的中学生对利他行为的意义基本不了解。
        9.多数中学生在进行利他行动后会有积极的情感体验,但部分学生有淡漠或消极的情感体验。
        1 0.近五成的中学生在确定利他行为以后具有较为稳定的持续性,另一半中学生的持续性呈现波动的特征。
        1 1.五成多的中学生在利他行为实施之前有过明确的承诺,但也有近五成学生需要继续努力。
三、提升中学生利他行为的教育策略
    (一)从中学生利他行为的发展特征出发,有针对性地做好扬长补短的工作
    (二)从知情意行的关系特征出发,既要关注价值认同的意义,也要遵循知行转换的规律以及“情”“意”的协同促进作用
    (三)从道德行为形成与发展规律看,应当重视引导观察、两难问题研讨、环境营造以及推动实践等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
        1.引导学生观察身边发生的利他事件,充分发挥利他榜样的示范影响和正向带动效应。
        2.鼓励学生对所面临的道德问题特别是两难道德问题进行反思与交流,推进其利他认知和智慧水平向更高层次发展。
        3.营造良好氛围,为学生顺利实现利他知行转换提供外部支持条件。
        4.为学生创设实施利他行为的实践机会,让他们在真实性利他活动中接受锻炼和考验。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实践能力:含义、结构及培养对策[J]. 刘磊,傅维利.  教育科学. 2005(02)
[2]真实的道德冲突与学生的道德成长[J]. 傅维利.  教育研究. 2005(03)



本文编号:34669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34669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d31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