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中小学音乐教师音乐文学素养培育路径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31 10:44
创造力被认为是人才的核心竞争力,音乐学习对人的创造力培养具有重要作用。音乐教育家们也深知此道理,在2001年的音乐课程改革中尤其将“音乐创作”纳入到中小学音乐教学内容中,而在2011年的音乐课程改革中该部分得到进一步强调。2011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内容中明确地提出对中小学生音乐文学创作能力的要求,这充分的体现了音乐文学创作的重要性同时也给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教学及自身音乐文学素养带来了一个新的挑战。笔者认为,培养新一代音乐创作型人才要从师资培养这一根源出发。大多数中小学音乐教师认为音乐课程标准中创作是指一度创作、旋律创作因而对创作具有畏难情绪。高师音乐创作相对于音乐旋律创作而言,较少关注对音乐文学的剖析、创作与训练。导致中小学音乐教师的音乐文学素养存在缺失。本文阐述了音乐文学课程的价值,论证了教师音乐文学素养的重要性,同时依据现状调查指出音乐文学素养的培养在教师培育中的重要作用。基于对社会以及学生和教师的需求分析,本研究提出要对中小学音乐教师的音乐文学素养进行培养。文章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对中小学音乐教师音乐文学素养的缺失现象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找出中小学音乐教师...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二、概念界定及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之处
第一章 中小学音乐教师音乐文学素养的缺失现象及原因分析
第一节 中小学音乐教师音乐文学素养缺失的现状调查
一、A小学五年级教师及教学情况调查结果
二、B中学初二年级教师及教学情况调查结果
三、教师音乐文学缺乏之主要表现
第二节 中小学音乐教师音乐文学素养缺乏原因分析
一、社会原因
二、学校原因
三、教师自身原因
第二章 中小学音乐教师音乐文学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第一节 音乐文学课程价值论述
一、音乐文学课程产生的背景及目的
二、音乐文学课程的价值
第二节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对教师的创造能力要求分析
一、“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作”的课程理念反映
二、各年级阶段课程内容中对创作的要求
三、课程中增加音乐创作活动的目标显示
第三节 音乐文学课程在中小学师资培养的地位和意义
一、音乐文学课程应是中小学师资培养的必修课程
二、音乐文学课程将提高音乐教师的文学素养与创造能力
三、音乐文学课程对培养新一代音乐创作人才具重要意义
第三章 中小学音乐师资培养中音乐文学课程建设的路径与方法
第一节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中加强音乐文学课程的学习
一、音乐文学学科内部的综合
二、音乐文学相关课程整合
三、利用校园隐性课程,发挥隐性课程的教育作用
四、加强师资条件建设和投入
第二节 国家师资培养计划中加入音乐文学课程的学习
一、宜建立合理的课程培养目标
二、适度加强音乐文学的学习拓宽教师知识技能
三、努力完善师资培养的评价方式与方法
四、进一步维护教师接受培训的权益
第三节 学校及教师培训机构为教师提供深造机会
一、短期教育与长期教育相结合
二、开展机构或学校内部教师交流与学术探讨活动
三、采用多种方式对教师进行理论与实践的指导和测评
第四节 教师提升自身音乐文学素养的途径
一、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观念
二、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
三、立足于实践,勇于挑战
四、及时进行反思与总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音乐和文学在声乐艺术中的结合[J]. 石惟正. 人民音乐. 2012(05)
[2]论当代中国音乐文学现状——兼评庄捃华《音乐文学概论》[J]. 吴苏宁. 中国音乐. 2008(04)
[3]对高师音乐文学课程教学的思考[J]. 韩雪莹. 艺术探索. 2007(06)
[4]近百年三峡音乐文学文化综论(上)[J]. 杨尚梅,杨奕蓉. 三峡文化研究. 2007(00)
[5]想当施手时,巨刃磨天扬——庄捃华《音乐文学概论》编后记[J]. 王照乾. 中国音乐. 2007(02)
[6]音乐文学系统和诗学系统的裂变与交融[J]. 杨雨. 求索. 2006(07)
[7]中国古代音乐文学发展轨迹扫描[J]. 杜兴梅.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02(04)
[8]试论音乐文学在艺术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 杜兴梅. 音乐探索.四川音乐学院学报. 2001(03)
[9]对音乐文学专业的思考[J]. 孙允文. 中国音乐. 1999(03)
[10]办好音乐文学教育 培养音乐文学人才──沈阳音乐学院音乐文学专业成立十五年的回顾与展望[J]. 苏英林.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1995(02)
硕士论文
[1]理解课程视域下的中学音乐课程与教学研究[D]. 吴梅芬.南京艺术学院 2013
[2]“语言尽头”的中国文人音乐[D]. 李曼.四川师范大学 2012
[3]歌剧《太阳雪》文学剧本与音乐创作特色研究[D]. 侯珅.南京艺术学院 2011
[4]中学古典诗歌阅读教学审美的音乐途径探索[D]. 李凝昕.重庆师范大学 2010
[5]创造之源无处不在[D]. 徐蕾.山东师范大学 2009
[6]文学与音乐关系研究[D]. 乔雪.南京师范大学 2007
[7]论声乐二度创作对作品文学性内容的阐释[D]. 靳晓莉.山东师范大学 2007
[8]中学音乐欣赏教学与创造性思维培养研究[D]. 李蕾.东北师范大学 2004
[9]简论文学和音乐的关系[D]. 徐姗娜.厦门大学 2001
本文编号:3467987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二、概念界定及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之处
第一章 中小学音乐教师音乐文学素养的缺失现象及原因分析
第一节 中小学音乐教师音乐文学素养缺失的现状调查
一、A小学五年级教师及教学情况调查结果
二、B中学初二年级教师及教学情况调查结果
三、教师音乐文学缺乏之主要表现
第二节 中小学音乐教师音乐文学素养缺乏原因分析
一、社会原因
二、学校原因
三、教师自身原因
第二章 中小学音乐教师音乐文学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第一节 音乐文学课程价值论述
一、音乐文学课程产生的背景及目的
二、音乐文学课程的价值
第二节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对教师的创造能力要求分析
一、“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作”的课程理念反映
二、各年级阶段课程内容中对创作的要求
三、课程中增加音乐创作活动的目标显示
第三节 音乐文学课程在中小学师资培养的地位和意义
一、音乐文学课程应是中小学师资培养的必修课程
二、音乐文学课程将提高音乐教师的文学素养与创造能力
三、音乐文学课程对培养新一代音乐创作人才具重要意义
第三章 中小学音乐师资培养中音乐文学课程建设的路径与方法
第一节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中加强音乐文学课程的学习
一、音乐文学学科内部的综合
二、音乐文学相关课程整合
三、利用校园隐性课程,发挥隐性课程的教育作用
四、加强师资条件建设和投入
第二节 国家师资培养计划中加入音乐文学课程的学习
一、宜建立合理的课程培养目标
二、适度加强音乐文学的学习拓宽教师知识技能
三、努力完善师资培养的评价方式与方法
四、进一步维护教师接受培训的权益
第三节 学校及教师培训机构为教师提供深造机会
一、短期教育与长期教育相结合
二、开展机构或学校内部教师交流与学术探讨活动
三、采用多种方式对教师进行理论与实践的指导和测评
第四节 教师提升自身音乐文学素养的途径
一、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观念
二、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
三、立足于实践,勇于挑战
四、及时进行反思与总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音乐和文学在声乐艺术中的结合[J]. 石惟正. 人民音乐. 2012(05)
[2]论当代中国音乐文学现状——兼评庄捃华《音乐文学概论》[J]. 吴苏宁. 中国音乐. 2008(04)
[3]对高师音乐文学课程教学的思考[J]. 韩雪莹. 艺术探索. 2007(06)
[4]近百年三峡音乐文学文化综论(上)[J]. 杨尚梅,杨奕蓉. 三峡文化研究. 2007(00)
[5]想当施手时,巨刃磨天扬——庄捃华《音乐文学概论》编后记[J]. 王照乾. 中国音乐. 2007(02)
[6]音乐文学系统和诗学系统的裂变与交融[J]. 杨雨. 求索. 2006(07)
[7]中国古代音乐文学发展轨迹扫描[J]. 杜兴梅.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02(04)
[8]试论音乐文学在艺术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 杜兴梅. 音乐探索.四川音乐学院学报. 2001(03)
[9]对音乐文学专业的思考[J]. 孙允文. 中国音乐. 1999(03)
[10]办好音乐文学教育 培养音乐文学人才──沈阳音乐学院音乐文学专业成立十五年的回顾与展望[J]. 苏英林.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1995(02)
硕士论文
[1]理解课程视域下的中学音乐课程与教学研究[D]. 吴梅芬.南京艺术学院 2013
[2]“语言尽头”的中国文人音乐[D]. 李曼.四川师范大学 2012
[3]歌剧《太阳雪》文学剧本与音乐创作特色研究[D]. 侯珅.南京艺术学院 2011
[4]中学古典诗歌阅读教学审美的音乐途径探索[D]. 李凝昕.重庆师范大学 2010
[5]创造之源无处不在[D]. 徐蕾.山东师范大学 2009
[6]文学与音乐关系研究[D]. 乔雪.南京师范大学 2007
[7]论声乐二度创作对作品文学性内容的阐释[D]. 靳晓莉.山东师范大学 2007
[8]中学音乐欣赏教学与创造性思维培养研究[D]. 李蕾.东北师范大学 2004
[9]简论文学和音乐的关系[D]. 徐姗娜.厦门大学 2001
本文编号:34679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3467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