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劳动仲裁程序的反思与完善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8 08:10
本文关键词:我国劳动仲裁程序的反思与完善研究
【摘要】:近年来,劳动争议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工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等相关问题成为了当前我国劳动争议中的核心和热点。全国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快速增长。而与市场经济高效、便捷、及时,符合社会公正与效益价值的劳动仲裁程序,因其强制仲裁、一次裁决等特点,在劳动争议的高发趋势下,日益受到劳动者的亲睐,成为劳动者维权的理性选择。 2008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劳动仲裁程序实现有法可依,是推动我国劳动仲裁制度进步的契机。但因受计划经济的窠臼及立法水平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该法难辞其历史局限性,在其主体方面,劳动仲裁委行政化倾向严重,三方原则难以贯彻落实,仲裁员的选任标准欠科学;在其程序方面,仲裁程序的启动不在于双方当事人合意而是法律强制规定,仲裁前置程序繁冗等是其内伤;在其时效方面,仲裁时效是除斥期间还是诉讼时效的争论难以终结,时效的起算点也模糊不清。 市场经济有三大元素,一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二是契约关系,第三则是劳资关系。正确及时科学处理劳动争议,意义重大。而建立完善劳动争议仲裁程序至关重要。首先,要贯彻落实三方原则,去除劳动仲裁委的行政化,使得仲裁第三方能够公正无私,这也要求树立科学的选任仲裁员标准;其次,要尊重当事人的仲裁意愿,还原当事人的权利,建立裁审分离制度;最后,要从立法上明确仲裁时效的性质和起算点,避免给劳动仲裁留下灰色地带。
【关键词】:劳动争议 仲裁程序 反思 完善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22.59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6
- 目录6-8
- 引言8-9
- 第一章 劳动争议仲裁程序的理论基础9-17
- 第一节 劳动争议仲裁程序之内涵9-12
- 一、劳动争议仲裁的含义9-10
- 二、劳动争议仲裁程序之内涵10-11
- 三、劳动争议仲裁原则11-12
- 第二节 劳动争议仲裁程序之价值12-14
- 一、公正的价值12-13
- 二、效益的价值13-14
- 第三节 我国劳动争议仲裁程序之变迁与现状14-17
- 一、我国劳动争议仲裁程序之历史进路14-15
- 二、我国劳动争议仲裁程序之突破15-17
- 第二章 我国劳动争议仲裁程序的缺陷17-24
- 第一节 我国劳动争议仲裁程序主体——仲裁委员会的缺陷17-19
- 一、行政化倾向明显17-18
- 二、“三方原则”作用不实18-19
- 三、仲裁员选任程序不够科学19
- 第二节 我国劳动争议仲裁程序内容的缺陷19-21
- 一、仲裁前置程序繁冗19-20
- 二、“先裁后审”捆绑诉权限制当事人自由意志20-21
- 三、仲裁强制缺乏理性21
- 第三节 我国劳动仲裁程序时效规定的缺陷21-24
- 第三章 我国劳动争议仲裁程序的完善24-33
- 第一节 我国劳动争议仲裁程序主体的完善24-26
- 一、仲裁委员会摆脱行政牵制相对独立24-25
- 二、落实“三方原则”25
- 三、仲裁员选任标准的科学化25-26
- 第二节 建立和完善我国劳动争议仲裁“裁审分离,各自终局”模式26-31
- 一、建立“裁审分离”模式的必要性27-28
- 二、裁审分离模式的立法建议28-30
- 三、探索建立裁决权、审查权、执行权相分离的制度30-31
- 第三节 我国劳动争议仲裁时效之完善31-33
- 一、明文提示劳动仲裁时效的性质31
- 二、统一劳动仲裁时效的起算点31-33
- 结语33-34
- 参考文献34-36
- 附录36-37
- 后记37-3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刘丽敏;支晓利;张锡鹏;;构建我国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的理性思考[J];河北企业;2006年08期
2 张晓茹;浅议司法最终解决原则[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3 徐前权;完善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探讨[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4 陈金红;应建立“裁审分离”的劳动争议处理体制[J];中国劳动;2002年06期
5 王全兴 ,侯玲玲;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模式的选择[J];中国劳动;2002年08期
6 陈军荣;对我国现行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几点思考[J];人口与经济;2003年S1期
7 王永起;论劳动争议仲裁申请时效的性质和效力[J];政法论丛;2001年06期
8 洪浩;新时期劳动争议的特点及其解决机制的重构[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本文编号:10538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1053884.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