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劳动法论文 >

南京“两竖三横”调解劳动争议

发布时间:2017-10-18 09:07

  本文关键词:南京“两竖三横”调解劳动争议


  更多相关文章: 劳动争议案件 劳动争议调解 用人单位 调解组织 劳动争议处理 网络机制 政府领导 南京市 劳动仲裁 政府主导


【摘要】:正 大量劳动争议案得以快速、透明、高效地处理,实现了劳动争议处理的公开、公平、公正南京市近年来把克服体制机制障碍作为调解仲裁工作的创新点,改革"就案办案"模式,实践外延式、开放式劳动争议调解新思路,建立"两竖三横"的劳动争议调解网络机制。"两竖"是指政府领导下的劳动争议调解组织、政府主导、工会领导下的用人单位(主要是企业)劳动争议调解组织;"三横"是指,市区县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处理劳动争议的调解组织;街道(镇)和社区
【关键词】劳动争议案件 劳动争议调解 用人单位 调解组织 劳动争议处理 网络机制 政府领导 南京市 劳动仲裁 政府主导
【分类号】:F249.27;D922.591
【正文快照】: 大量劳动争议案得以状迷_、少,’、 _,、二1;,.、,卜南京市近年来把克服体制机制障碍作铭为调解仲裁工作的创新点,改革“就案办案”模式,实践外延式、开放式劳动争议调解新思路,建立“两竖三横”的劳动争议调解网络机制。 “两竖”是指政府领导下的劳动争议调解组织、政府主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福;;谁该为劳动争议举证?[J];人力资源;2006年16期

2 张军;;试析《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对拖欠型案件的制度设计[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8年06期

3 王立明;;浅析劳动争议案件案由及其确定[J];中国劳动;2008年07期

4 梁杏允;;用人单位减少劳动争议的对策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9年06期

5 青浦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课题组;;青浦区人社局构建多元劳动争议化解机制[J];现代交际;2009年06期

6 付潇;;论劳动争议处理机制中的区分举证责任原则[J];经营管理者;2009年22期

7 忻敏;;当前我国劳动争议中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J];商场现代化;2006年23期

8 张伟杰;;劳动争议案件审理中的诸多新问题期待破解[J];山东劳动保障;2006年12期

9 钟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J];四川劳动保障;2008年Z2期

10 朱信民 ,赵晓燕;当前劳动争议新趋势[J];山东劳动保障;200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俊丽;;当前形势下劳动者合法权益保护的难题及其分析[A];第三届西部律师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芦桂英;张萍;;探析仲裁实务中出现的问题[A];第三届西部律师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谭小辉;;广西26名教师违约跳槽案的法律评析[A];中国民办教育大典[C];2010年

4 刘毓帅;;重塑我国劳动者群体尊严的基本途径[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政府管理创新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学术年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10·专刊2)[C];2011年

5 ;关于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情况的调查报告[A];探索 创新 求实——青海省“十一五”时期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汇编(下)[C];2011年

6 于天英;;关于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问题研究[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7 郭明;钱志刚;;论自己责任原则地位衰落的缘由及矫正对策——以机动车交通事故侵权责任承担为视角[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中)[C];2011年

8 姜琳琳;;浅析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形势的影响及对策[A];第19届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研究论文集[C];2009年

9 王丹;;试论残疾人大学生就业的问题及对策[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八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刘洋;;浅析木质家具制造企业职业危害与对策[A];安全责任 重在落实——第四届吉林安全生产论坛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秀玉;门槛取消引“爆”劳动争议[N];珠海特区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李建平;劳动“两法”实施后 劳动纠纷成倍增[N];衡阳日报;2008年

3 西林召;调解是化解劳动争议的第一道防线[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8年

4 记者 顾雯;我市首次在街道设立调解中心[N];南京日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钟鞍钢;全国工会劳动争议调解组织达23万[N];法制日报;2006年

6 张慧鹏邋通讯员 李琳;劳动争议纠纷实现裁审统一标准[N];人民法院报;2008年

7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 民一庭;劳动者天价索赔难获法院支持[N];人民政协报;2008年

8 记者 王伟邋通讯员 苏工法;江苏率先出台劳动争议调解实施办法[N];工人日报;2008年

9 沈峥嵘;企业无正当理由劳动者讨薪无期限[N];新华日报;2008年

10 本报评论员 郭振纲;别让小争议酿成大事端[N];工人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毅芬;劳动争议仲裁制度之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2 吉达珠;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实证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3 于桂兰;私营企业工人劳动力价值实现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应松宝;我国大学生就业过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5 张福明;制度变迁视角下的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6 刘焱白;劳动关系稳定之法律调整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7 周劲松;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教学因素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夏蕾;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解除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9 王凯;劳动合同不履行及其法律效果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10 夏星;大学生就业市场优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思;我国劳动争议调解制度的评析及完善[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2 谭卫利;何以分流[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3 李鹏;论举证责任分配在我国劳动争议案件中的运用[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4 郭梅;我国劳动仲裁制度的改革与完善[D];吉林大学;2006年

5 黄云飞;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6 任科;劳动争议证明责任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7 田强;劳动争议诉讼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8 李兴东;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研究[D];安徽大学;2007年

9 褚利民;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缺陷与重构[D];安徽大学;2006年

10 刘莉;我国劳动关系的若干法律问题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0541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10541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b78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