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劳动法论文 >

论高校人事争议预防机制的构建

发布时间:2017-10-19 13:00

  本文关键词:论高校人事争议预防机制的构建


  更多相关文章: 人事争议 用人机制 劳动合同 预防机制


【摘要】:当前,高校人才流动的范围越来越大,高校用人机制也在不断变化,高校在处理人才辞职、辞退、调动、自动离职、解聘和辞聘等人事关系中,碰到了许多"难题",引发了诸多人事争议,特别是人才的流失给用人单位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大。如何稳定人才,让人才合理、合法流动,尽量避免人事争议的产生是高校面临的新课题。为此,文章结合案例分析,就如何构建高校人事争议的预防机制提出一些建议。
【作者单位】: 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工商管理系;
【关键词】人事争议 用人机制 劳动合同 预防机制
【分类号】:G647.2;D922.5
【正文快照】: 一、案情介绍案例讲述了某高校与其职工张某因辞职问题引发的人事争议。此案例对高校切实规范聘用制度,依法维护职工和单位双方的合法权益以及预防人事争议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张某于2003年7月至某高校工作,一直未签聘用合同。2004年2月,张某与该高校曾签署一纸协议,其中约定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梁冬青;;高校教师聘任制的实施现状、问题及对策[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2 陈建有;刘强;;对高校劳动争议问题的思考[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3 彭志忠 ,廖金芳;事业单位与职工之间的人事争议适用法律探析[J];才智(人事人才);2005年01期

4 尚子扬;;谈高校人事争议与依法行政[J];理论界;2006年06期

5 山鸣峰;李双;;从人事代理到人才派遣——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J];教育发展研究;2005年21期

6 陆霞明;高校人事争议的微观思考[J];苏州丝绸工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7 刘婉华;陈娟;潘云;;高校人事制度改革不能回避劳动争议问题[J];中国高等教育;2005年2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红育;;实行会计电算化后会计档案的管理[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2 王艳玲;;人事争议中的法律问题探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年01期

3 郑宇涛;薛晓东;邵捷;范入今;;四川省高校教职工劳动纠纷特点及解决机制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年01期

4 谭晓晴;;高校人事代理制的理论与实践[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5 谭渊;;中美高校教师聘任制的比较及启示[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6 周丹;;浅议高校人事代理与人才派遣制度[J];经营管理者;2010年18期

7 褚峥;陈万明;;高校人事管理向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演进及实现途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年10期

8 赵革科;;关于在高校引进人员中实行人事代理制度的思考[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9 徐斌;曾联平;;高校进一步推行人事代理制度的探讨[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10 石万曲;吕屏;唐丽琼;;新人事体制下高校机关青年职工群体现状及问题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1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琪;论我国普通高校教师人力资源配置优化的对策选择[D];沈阳师范大学;2010年

2 邹勇;我国聘任制下高校教师压力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3 吕珩;学校管理纠纷的非诉讼解决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孙琳;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及争议处理法律机制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5 盛晓娜;高校师资管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戴成兰;我国高校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7 赵淑丹;我国人力资源派遣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8 韩明;人才派遣和企业用工规模优化分析[D];汕头大学;2008年

9 任菲;陕西省民办高校教师聘任合同的问题及对策[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10 郭丕韬;事业单位人事争议处理与法律适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丽华;;高校纠纷的司法实践与依法治校的理论界定[J];高教探索;2004年04期

2 周开畅;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研究综述[J];中国劳动;2004年03期

3 陆宏彬;高校行政诉讼上升因素探析——再谈高校的依法行政问题[J];零陵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4 陈建;高校依法治校的理论探求[J];辽宁教育研究;2002年12期

5 洪兴文;高校内部管理自治性与他律性的法律思考[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6 程宇;高校成为行政诉讼被告的行政法思考——兼论高校管理权的行使[J];皖西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7 王国社;内地与香港劳动争议仲裁制度比较研究[J];现代法学;2004年03期

8 毕雁英;;教师法律身份及其与学校纠纷的解决[J];中国高等教育;2005年19期

9 徐智华;劳动争议处理几个疑难问题研究[J];中国法学;2003年03期

10 王立文;强化高等学校行政管理工作的理性思考[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天才 ,万勇;虚假劳动合同该不该废止?——人事争议个案分析[J];中国人才;1997年12期

2 彭志忠 ,廖金芳;事业单位与职工之间的人事争议适用法律探析[J];才智;2005年01期

3 吴庆安,张用剑;人事仲裁,我们为你喝彩[J];中国公务员;1998年05期

4 ;上海市事业单位人事争议处理办法[J];新法规月刊;2004年11期

5 任学强;适用劳动法解决事业单位人事争议[J];中国劳动;2005年09期

6 司义夏;人事争议仲裁工作的现状及有关问题[J];中国公务员杂志;1995年10期

7 聂波;我省人事争议仲裁办法出台[J];人事与人才;2001年06期

8 仲文;人事争议仲裁知识与政策信箱[J];人事与人才;2001年08期

9 ;信息传真[J];中国人才;2003年11期

10 汪卫平;;互动信箱[J];时代风采;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建标;王光荣;李晓义;张立党;;无期限劳动合同限制与劳资行为——来自实验的证据[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2 费信安;;正确把握劳动合同与劳务合同的区别合理选择企业用工形式[A];上海烟草系统2006年度优秀学术论文集[C];2006年

3 朱卫红;;论作为劳动合同“法定终止要件”的退休年龄[A];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宪法与人权委员会、行政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暨“律师参与化解社会矛盾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薛济民;;合同法与劳动法关于合同效力规定的比较[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胡丹;廖淦良;;突破传统用人机制的方法论思考——解放思想求突破的人才培养机制及改革断想[A];宜春市“解放思想求突破、科学发展促赶超”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徐阳;;倒签《劳动合同书》的终止日期是否有效[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7 陆敬波;刘丽珍;徐梦云;;违法解雇若干法律问题探讨[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8 赵宇奇;赵星奇;;关于劳动合同几个问题的思考[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文阳;;劳动合同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法律价值[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学会用人机制的改革为业务拓展奠定了基础[A];全国学会创新发展试点工作经验交流材料汇编[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见习记者 杨蕾;央企首家劳动人事争议预防调解中心落户航天[N];中国航天报;2011年

2 河南省开封市人事局 崔卫东 王继芝;人事争议调解四步法[N];中国人事报;2009年

3 记者 刘凌林;《关于加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工作的意见》出台[N];中国企业报;2009年

4 市人事局 李志坚;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应把握“四点”[N];郴州日报;2009年

5 李志坚 湖南省郴州市人事局;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应把握四点[N];中国人事报;2010年

6 记者 郑莉 丁军杰;调解成化解劳动人事争议基本手段[N];工人日报;2011年

7 陈德良 伍晓伟;资源共享 优势互补 调判结合[N];淮安日报;2011年

8 记者 迟宏波 通讯员 赵爽 张爽;黑龙江劳动人事争议案件结案率达97%[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1年

9 记者 迟宏波;提高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效能[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1年

10 ;哪些情况适用人事争议?[N];解放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帆;劳动合同中的合意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2 孙睿君;我国就业保护法律对劳动力市场影响的实证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3 太月;劳动违约责任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翁杰;基于雇佣关系稳定性的人力资本投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5 刘松珍;调职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张颖慧;企业组织变动与工作权保障[D];吉林大学;2012年

7 王鹏炜;我国公立高等学校教师聘任制的法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8 侯玲玲;经济全球化视角下的中国企业工资形成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9 于桂兰;私营企业工人劳动力价值实现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10 韩靓;基于劳动力市场分割视角的外来务工人员就业和收入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胤;论实际履行原则[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2 张怡超;劳动合同单方解除法律制度研究[D];湖南大学;2003年

3 马秋实;劳动合同解释方法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杨军;我国劳动合同违约金制度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5 洪秀丽;劳动合同若干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6 罗贝妮;论雇佣合同与劳动合同之关系[D];武汉大学;2005年

7 余琼琼;论劳动合同制度中的亲自履行原则[D];苏州大学;2010年

8 尤垒;论劳动合同的违约责任[D];苏州大学;2003年

9 付雷;关于企业规避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问题的案例分析[D];兰州大学;2010年

10 雷向春;论单方解除劳动合同[D];吉林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0612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10612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94d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