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劳动法论文 >

我国就业歧视及其法律规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0 02:19

  本文关键词:我国就业歧视及其法律规制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就业歧视 界定 立法现状 反就业歧视 法律规制


【摘要】:公平是人类孜孜以求的永恒价值目标,就业乃民生之本和安国之策。实行公平就业,反对就业歧视,保障劳动者的公平就业权,不仅关乎国计民生,更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而就业歧视的出现无疑是与公平就业的要求背道而驰的。就业歧视是对和谐社会的无情嘲讽。如果把和谐社会比作一曲动人心弦的合奏曲,那么,就业歧视的出现就如同在这曲合奏曲中突然出现了一个极不和谐的音符,而这无疑将会严重影响到这曲合奏曲的整体音乐效果。当然,就业歧视现象不是我们国家所特有的,也不是到了当今社会才突然出现的,而是一个具有普遍性、长期性的世界性难题,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甚至不同的历史时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就业歧视现象。而只是到了近现代,由于人们权利意识的觉醒和不断增强,人们才开始对就业歧视问题关注和重视起来,这方面的研究和立法也才开始逐渐增加。然而,由于我国长期处于封建专制统治之下,人民的权利意识和观念较为薄弱,因此,尽管我们国家改革开放已经三十多年,社会各个方面也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但对于就业歧视问题无论是国家、社会还是个人都处于认知不足、缺失或默然接受的状态。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就业歧视现象在我们国家之所以愈演愈烈与国人面对此种歧视所表现出的集体无意识不无相关。 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而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成熟和发达,各类人才如雨后春笋大量涌现,近几年中国劳动力呈现出持续性供大于求的状况,特别是全球性经济危机的爆发,更使得原本就不太理想的就业状况雪上加霜,就业压力持续增大。在当前就业形势如此严峻的形势下,就业歧视问题也就显得尤其突出,如果不能对此问题作出及时、有效、全面、妥善的解决,必然会造成严重影响求职者权利的不良后果,也将严重影响社会的稳定,阻滞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但是,现在我国有关保障公民公平就业的相关法律基本上都是宪法性的、宣示性的,不具有实际可操作性,正是基于以上考虑,笔者认为加快与公平就业相关的立法已迫在眉睫,目前亟待制定一部反就业歧视的专门法律,针对当前突出的就业歧视问题做出合理的规制,以有效扭转就业歧视愈演愈烈的严峻形势。 本文拟对就业歧视的内涵界定、产生原因、社会危害性、特征、主要表现形式以及当前中国就业歧视的现实和反就业歧视制度的现状等方面展开分析和论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在当前形势下如何通过立法、执法、司法等法律保障形式来有效遏制就业歧视现象的合理化建议,以充分保障广大人民的公平就业权,进而推动社会朝着理性与和谐的方向前进。
【关键词】:就业歧视 界定 立法现状 反就业歧视 法律规制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922.5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8
  • 目录8-10
  • 第1章 绪论10-16
  • 1.1 选题背景与选题意义10-12
  • 1.1.1 选题背景10-12
  • 1.1.2 选题意义12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12-13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13-16
  • 1.3.1 研究思路13-14
  • 1.3.2 研究方法14-16
  • 第2章 就业歧视的界定16-20
  • 2.1 “歧视”在语义层面的定义16
  • 2.2 “歧视”在法律层面的定义16-17
  • 2.3 就业歧视在法律上的定义和在法律上的界定17-20
  • 第3章 我国就业歧视产生的原因及其社会危害性剖析20-28
  • 3.1 我国就业歧视产生的原因20-22
  • 3.1.1 劳动者自身素质原因20
  • 3.1.2 我国封建专制传统的强大惯性20
  • 3.1.3 人类自身偏见的长期存在20
  • 3.1.4 经济上的原因20-21
  • 3.1.5 劳动力市场的原因21
  • 3.1.6 法律制度上的原因21-22
  • 3.1.7 用人单位的原因22
  • 3.2 我国就业歧视的社会危害性剖析22-28
  • 3.2.1 就业歧视剥夺了人的人格尊严23
  • 3.2.2 就业歧视严重危害社会公正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23
  • 3.2.3 就业歧视会造成社会资源的严重浪费23-24
  • 3.2.4 就业歧视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背道而驰24
  • 3.2.5 就业歧视为腐败埋下了种子24-28
  • 第4章 我国就业歧视的特征及其主要表现形式28-32
  • 4.1 我国就业歧视的特征28-29
  • 4.1.1 制度性歧视异常严重28
  • 4.1.2 就业歧视广泛存在28
  • 4.1.3 非歧视性就业不公平行为普遍存在28-29
  • 4.2 我国就业歧视的主要表现形式29-32
  • 第5章 我国反就业歧视法律保障制度的现状32-38
  • 5.1 我国现行反就业歧视法律体系32-34
  • 5.1.1 实体法方面32-33
  • 5.1.2 程序法方面33-34
  • 5.2 我国现行反就业歧视法律保障制度的缺陷34-38
  • 5.2.1 现有立法对法律原则的规定不够科学、严谨34
  • 5.2.2 缺乏系统的反就业歧视法34-35
  • 5.2.3 缺少可操作性35
  • 5.2.4 就业歧视范围过窄35
  • 5.2.5 法律适用的范围不够广泛35
  • 5.2.6 法律救济途径不完善35-36
  • 5.2.7 缺乏专门的反就业歧视宣传和执法机构36-38
  • 第6章 完善我国反就业歧视法律制度的建议38-54
  • 6.1 确立反就业歧视法律保障制度的基本原则38-39
  • 6.2 确立反就业歧视法律保障的立法模式39-41
  • 6.3 确定适当的立法名称41
  • 6.4 立法体例的合理安排41-43
  • 6.5 我国《公平就业保障法》具体内容43-54
  • 6.5.1 总则43-46
  • 6.5.2 公平就业法律保障的具体措施46-47
  • 6.5.3 公平就业宣传和执法机构47-48
  • 6.5.4 救济机制48-49
  • 6.5.5 法律责任49-52
  • 6.5.6 附则52-54
  • 结论54-56
  • 参考文献56-58
  • 致谢58-59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59-60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莫文静;就业中的基因歧视及其法律对策研究[D];新疆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0646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10646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36e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