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我国反就业歧视立法探析
本文关键词:完善我国反就业歧视立法探析
【摘要】: 就业歧视是一个普遍的国际性问题,其形成具有多因性,涉及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法律等多个方面。为此,各国的相关研究者发挥各自领域的优势,分别从社会学、经济学、法学、人类学等角度对就业歧视现象加以研究,致力于从诸多方面采取综合措施解决这一世界难题的方法。而依据国际经验,进行反就业歧视立法,采取法律手段对就业歧视行为加以规制是一个得力措施。现在,进行反就业歧视立法,特别是建立专门的反就业歧视法已是国际通行规则,得到了包括联合国、欧盟、国际劳工组织及一些NGO的大力倡导。而反观我国,在就业市场上存在大量形形色色的就业歧视现象,危害甚大,却并未建立起有效的反就业歧视法律体系,现有的反就业歧视法律资源在应对就业歧视问题时显得捉襟见肘,甚至存在大量的制度性就业歧视。因此,越来越多的专家、全国人大代表等呼吁尽快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的反就业法律体系。对此,笔者深表赞同,写就此文算作是对以上呼吁的一种响应。 本文除引言外,全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引入了国际上公认的最权威的就业歧视概念,并对这一概念的全面性加以简单分析。接着从基于自然因素的歧视和基于社会因素的歧视两个方面列举了我国就业歧视的各种表现。第二部分在介绍国际反就业歧视立法概况的基础上着重归纳了其对完善我国反就业歧视立法的启示。第三部分阐述了我国反就业歧视的立法渊源及特点。第四部分分析了我国反就业歧视的立法缺陷。第五部分则借鉴国际反就业歧视立法经验,并针对我国反就业歧视的立法缺陷,提出了完善我国反就业歧视立法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就业歧视 直接歧视 间接歧视 立法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D922.5
【目录】:
- 中文提要3-4
- Abstract4-8
- 引言8-9
- 一、就业歧视的概念及表现9-14
- (一) 就业歧视的概念9-10
- (二) 就业歧视的表现10-14
- 1、基于自然因素的歧视10-12
- 2、基于社会因素的歧视12-14
- 二、国际反就业歧视立法及对我国的启示14-21
- (一) 国际反就业歧视立法概况14-15
- (二) 对我国相关立法的启示15-21
- 1、积极权利观指导下的反就业歧视立法15-16
- 2、明确了就业歧视的法律概念和判定规则16-18
- 3、部分举证责任倒置机制的采取18-19
- 4、专门化执行机构的设立19-20
- 5、公益诉讼的形成20-21
- 三、我国反就业歧视法律渊源及特点21-25
- (一) 法律渊源21-23
- 1、宪法21
- 2、法律21-23
- 3、行政法规23
- 4、部门规章23
- 5、地方性法规23
- 6、国际公约和文件23
- (二) 特点23-25
- 1、间接性23-24
- 2、规定原则难实施24
- 3、立法层次低且多为暂行性规定24
- 4、地区差别大24-25
- 四、我国反就业歧视立法缺陷之分析25-29
- (一) 欠缺就业歧视的法律概念和判定规则25
- (二) 举证责任分配不公25
- (三) 法律责任体系不完善25-26
- (四) 救济途径不畅26-27
- (五) 专门执行机构未设立27-28
- (六) 制度性就业歧视普遍化28-29
- 五、我国反就业歧视立法之完善29-39
- (一) 以积极权利观为指导之立法29-30
- (二) 就业歧视法律概念和判定规则之明确30-32
- (三) 部分举证责任倒置机制之采取32-34
- (四) 法律责任体系之完善34-35
- 1、民事责任34
- 2、行政责任34
- 3、刑事责任34-35
- (五) 救济途径之确立35
- (六) 专门执行机构之建立35-36
- (七) 违宪审查制度之建立36-37
- (八) 公益诉讼制度之引入37-39
- 结论39-40
- 参考文献40-42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4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鹤;段锦云;冯成志;;就业歧视的概念、形成机制及干预[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S2期
2 曾恂;美国反就业歧视立法的启示[J];南方经济;2003年05期
3 ;中国的就业歧视[J];世界博览;2010年16期
4 乔志峰;;就业歧视何时休[J];人才资源开发;2011年06期
5 塑人;;就业歧视,伤透求职者的心[J];公民导刊;2003年04期
6 ;编读往来[J];人民论坛;2006年09期
7 诸葛致远;;就业歧视何时休[J];工友;2003年03期
8 朱懂理;;论我国禁止就业歧视立法背后的权利观[J];工会理论研究(上海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9 吴秀霞;;大学生如何应对就业歧视[J];青年探索;2006年05期
10 汪志红;;关于消除就业歧视的思考[J];福建理论学习;200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莹;;就业歧视的经济学分析:研究进展及述评[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朱长贵;魏振涛;;消除就业歧视 促进就业平等[A];探索·创新·发展——聊城市“加快建设强市名城 我们怎么办”解放思想大讨论理论研讨文集[C];2007年
3 高永平;;按性别比征税:解决女性就业问题的一项政策建议[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性别视野下的中国道路和社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林凌敏;王丽芳;;劳动力市场性别歧视及对策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刘娟;张佳欣;;北京地区大学生就业歧视研究[A];北京市第十三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论文选编[C];2006年
6 郭欣欣;;流动人口就业与收入保护现状及其影响机制分析——文献综述[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胡秋阳;乐君杰;;东部地方经济发展转型的政策组合研究——基于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的综合模拟[A];系统工程与和谐管理——第十届全国青年系统科学与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陆静;;我国劳动法治的30年历程、经验及未来走向[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3)[C];2008年
9 吴佩娟;;浦东新区洋泾街道弱势群体就业现状的分析与对策[A];上海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与中国发展道路”理论研讨征文集[C];2011年
10 姜大仁;;贵州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能力评估及路径探讨[A];“科学发展观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仝静海;就业歧视,你遇到了吗?[N];河北日报;2002年
2 本报记者 张国香;反对就业歧视 建立和谐社会[N];人民法院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赵文明;隐性就业歧视仍难绝[N];法制日报;2008年
4 记者 张建平;就业歧视令求职者有苦难言[N];兰州日报;2008年
5 林其旺;台湾应对就业歧视不容乐观[N];法制日报;2009年
6 日报记者 曾繁华;就业歧视这堵“墙”该不该拆?[N];柳州日报;2009年
7 本报实习记者 李肖峰;就业歧视 大学生难以逾越的“坎儿”[N];通辽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李颖;我国艾滋病就业歧视第一案或诞生[N];广州日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王晓阳;建立监督机制 防止女性就业歧视[N];陕西日报;2011年
10 陈晓辉邋周兵;盐都区法院受理首例乙肝就业歧视案件[N];江苏经济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滕腾;我国就业歧视抑制制度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2 郝红梅;平等就业权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3 蒋阳飞;我国就业公平及其制度保障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4 李萌;中国转型时期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5 雷云;美国禁止就业歧视法律制度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6 韩靓;基于劳动力市场分割视角的外来务工人员就业和收入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7 朱剑宇;中国劳工权益保障制度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8 王利迁;当代中国就业问题与和谐社会构建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雄;论平等就业权[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10 石莹;我国劳动力市场中的性别歧视与户籍歧视[D];山东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覃伟丽;我国大学生就业歧视现象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娜;我国高校毕业生市场就业歧视问题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3 禹达平;我国反就业性别歧视法律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肖力群;完善我国反就业歧视立法探析[D];苏州大学;2009年
5 成剑;我国城市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6 钟君;反就业歧视立法初探[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7 郅晓莹;欧盟反就业性别歧视法律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8 洪维;健康就业歧视及其法律完善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9 蔡素琴;转轨时期农民工就业歧视的制度性根源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10 成q,
本文编号:10920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1092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