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劳动法论文 >

完善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7-10-26 09:42

  本文关键词:完善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思考


  更多相关文章: 仲裁 劳动仲裁 受案范围 机构设置 裁审衔接


【摘要】:我国立法确立了劳动争议“一裁二审、仲裁前置”的基本处理模式,近年来随着劳动争议案件的急剧增长,该模式的弊端逐步暴露,理论和实务界均对其提出种种质疑,尤其是劳动仲裁制度本身存在诸多问题。为此,2008年出台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在劳动仲裁的时效、受案范围、机构设置、仲裁员的资格、审理期限等方面作了一定改进,尤其是增加了“一裁终局”的情形。但目前劳动仲裁的受案范围仍然存在局限和矛盾;仲裁机构的实体化进程缓慢,独立性依然不强,“三方机制”依然有名无实,仲裁员远远达不到立法对准入资格的要求;劳动争议处理的基本模式原则上并没有改变,“一裁终局”的规定在理论上存在缺陷,实践效果亦不佳;在此基础上,就算劳动仲裁机构办案质量不高却无法对其实施有效地监督。故本文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认为应在完善劳动仲裁制度本身的基础上实行“或裁或审”模式,同时进一步完善劳动诉讼环节,以应对我国目前劳动争议处理实践的迫切需要。
【关键词】:仲裁 劳动仲裁 受案范围 机构设置 裁审衔接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22.5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一章 绪论7-8
  • 第二章 劳动争议仲裁概述8-16
  • 2.1 仲裁的起源和发展8-10
  • 2.2 我国劳动争议仲裁的产生和发展10-12
  • 2.3 我国现行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特征12-16
  • 2.3.1 仲裁前置13
  • 2.3.2 仲裁裁决原则上不具有终局效力13-14
  • 2.3.3 仲裁机构的独立性不强14-16
  • 第三章 我国现行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不足16-25
  • 3.1 劳动争议仲裁的受案范围存在局限和矛盾17-19
  • 3.1.1 立法采用正面列举的方法无法穷尽所有情形17-18
  • 3.1.2 关于社会保险争议劳动仲裁和诉讼的规定存在矛盾18-19
  • 3.1.3 利益争议没有纳入劳动仲裁的受案范围19
  • 3.2 劳动仲裁机构实体化进程缓慢19-21
  • 3.3 劳动争议处理的基本模式并未改变21-22
  • 3.3.1 “仲裁前置”违反了程序正义的基本法制原则21
  • 3.3.2 “先裁后审”影响了仲裁裁决的效力21-22
  • 3.4 “一裁终局”的规定存在立法缺陷且实践效果不佳22-23
  • 3.4.1 只对用人单位终局,立法存在严重的不公平22
  • 3.4.2 “一裁终局”在实践中难以适用22-23
  • 3.5 仲裁委员会办案缺乏监督23-25
  • 第四章 国外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25-29
  • 4.1 设立专门的司法机构25-26
  • 4.1.1 模式简介25-26
  • 4.1.2 对我国的启示26
  • 4.2 劳动仲裁机构为依法设立的独立公共机构26-29
  • 4.2.1 模式简介26-27
  • 4.2.2 对我国的启示27-29
  • 第五章 完善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构想29-33
  • 5.1 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应当保留29
  • 5.2 完善劳动仲裁机构的设置29-30
  • 5.2.1 我国劳动仲裁机构的性质定位29-30
  • 5.2.2 提高仲裁员的准入资格30
  • 5.2.3 落实劳动仲裁“三方机制”30
  • 5.3 实行“或裁或审”的模式30-31
  • 5.3.1 对“只裁不审”观点的评价30-31
  • 5.3.2 应建立“或裁或审”的模式31
  • 5.4 扩大劳动仲裁的受案范围31-32
  • 5.5 建立“劳动法庭”32-33
  • 结论33-34
  • 参考文献34-37
  • 致谢3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燕艳;;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2 丁明胜;;日本劳动委员会劳资争议解决机制评析[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3 王辉;王骏;;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价值取向及完善[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4 申艳红;汪洋;;论我国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制度的演变与意义[J];法制与社会;2013年02期

5 范跃如;;劳动争议诉讼与劳动争议仲裁关系的重构[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6 ;澳大利亚劳动争议处理体制介绍[J];中国劳动;2001年01期

7 汪君清;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重构[J];中国劳动;2001年11期

8 李勇;关于调整和完善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建议[J];中国劳动;2003年01期

9 董保华;论劳动争议处理体制中“裁审关系”[J];中国劳动;2004年03期

10 劳动人事争议处理专业委员会课题组;郑东亮;曹可安;孙瑜香;周国良;;《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实施跟踪研究[J];中国劳动;2011年06期



本文编号:10981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10981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ce6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