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集体协商制度比较研究
本文关键词:海峡两岸集体协商制度比较研究
【摘要】:本文从基本模式、协商主体、协商内容、协商程序、法律责任五个方面对海峡两岸集体协商制度进行了比较研究,分析了两岸立法各自的优劣之处,并对大陆集体协商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提出若干建议。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法学院 福建
【关键词】: 集体协商 集体合同 团体协约自治
【分类号】:D912.5
【正文快照】: 《劳动法》施行以来,我国大陆开始大规模推行集体协商制度。签订工资集体协议的企业从2001年的2万家发展到2006年的52.6万家,覆盖职工3714.6万人。同时,集体协商立法不断完善,继2004年劳动保障部颁布《集体合同规定》后,2007年《劳动合同法》也设专门条文规范集体合同。但不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徐伟;王仲孝;;论私营企业特征和劳动关系的和谐[J];求索;2006年02期
2 程延园;集体谈判制度在我国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冯涛;;贸易自由化与劳工标准全球化[J];比较法研究;2006年01期
2 王高社,赵志平;集体谈判制度推行中的问题与对策[J];经济问题探索;2005年02期
3 许基南;私营企业劳动关系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5年08期
4 吕景春;;和谐劳动关系:制度安排与机制创新——一个福利经济学的研究框架[J];经济学家;2006年06期
5 蒲奇军;我国推行集体合同制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J];企业经济;2005年06期
6 朱林兴,姜作培,陈峰燕;私营企业劳资关系研究——《构建和谐社会的六个关系研究》分课题之二[J];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7 李忠鹏,雷佑新;企业劳动者权益:从虚化到归位[J];社会科学研究;2005年06期
8 罗兴武;;如何构建民企和谐共赢劳动关系[J];商业时代;2006年02期
9 姜作培;陈峰燕;;论构建和谐的私营企业劳资关系[J];中州学刊;2006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云萍;浙江省出口型民营企业劳动关系管理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5年
2 李永生;我国农民工劳动力市场三方机制构建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3 丁宁;中国集体谈判法制建构[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4 王莹;有效制度供给与劳工权益保护[D];吉林大学;2006年
5 王文文;劳动契约自由的弘扬与规制[D];吉林大学;2006年
6 彭涛;中国不当劳动行为制度立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7 周溢;企业社会责任实践中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问题之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8 洪在有;浙江省劳动关系调整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9 陆慧;集体谈判制度中的主体问题研究[D];广西大学;2006年
10 熊薇;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劳资关系[D];暨南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常凯;罢工权立法问题的若干思考[J];学海;2005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仲裁庭录[J];当代工人;2011年10期
2 蓝寿荣;;劳资和谐与政府职责[J];中国行政管理;2011年07期
3 杨敏;;浅论工会的法律地位[J];法制与社会;2011年23期
4 范围;;我国集体合同法律制度实践的困境分析[J];阅江学刊;2011年03期
5 傅立军;;集体合同岂是一纸空文[J];中国就业;1996年04期
6 陈荣文;;企业社会责任与员工利益保护——以企业并购重组时对劳动合同的处理为视角[J];中国商法年刊;2009年00期
7 赵禹;;集体合同制度法律问题分析[J];金融管理与研究;2011年08期
8 黄昆;周国良;;该协议能认定为劳动合同吗[J];中国劳动;2011年09期
9 肖平容;;工会集体谈判权缺位的制度障碍与策略研究[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10 王潇;;“强国家、弱社会”下我国劳动关系调整的路径选择[J];商品与质量;2011年S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象珍;;集体合同,关键在于履约[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2 赵广英;;律师在实践集体协商制度中的作用[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李川;;集体合同制度法律问题研究[A];深化企业改革的法律问题[C];2000年
4 姜俊禄;;依法治国与中国集体合同制度的发展[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陈诗达;;完善劳动(集体)合同制度,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6 段毅;;对建立中国特色的集体谈判制度的分析[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7 杨恒敏;;论集体合同争议的处理[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陈玉萍;朱世龙;;浅谈解决劳资纠纷化解社会矛盾之集体谈判[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9 董保华;裘国梁;张宪民;戴建平;屠可风;宋志宏;周开畅;陆胤;关馨;徐颖;宋靖;朱懂理;薛孝东;朱雯雯;吕岗;;劳动关系多方协调机制研究(总报告部分)[A];2005年政府法制研究[C];2005年
10 孙为新;;浅析劳动合同中约定条款的法律效力[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路平;强解纠纷非常态 自主协商待躬行[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0年
2 记者 顾威;单位与职工签集体合同必须集体协商[N];工人日报;2007年
3 记者 田玲翠邋陈惟;职工权利由集体协商决定[N];文汇报;2007年
4 记者 姚剑锋;辽宁:用人单位与职工签订集体合同须集体协商[N];就业时报;2007年
5 ;甘肃省集体合同条例[N];甘肃日报;2011年
6 ;上海市集体合同条例[N];解放日报;2007年
7 ;《北京市集体合同条例》问答[N];北京人才市场报;2005年
8 袁飞;上海地方立法力推集体合同协商制[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9 郭军;合理性:集体合同的“发力点”[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樊丽萍;建立有效集体协商制度[N];文汇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黄昆;劳动法主体体系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2 丁建安;企业劳动规章的法律效力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3 张在范;俄罗斯劳动法利益平衡理念的实现机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4 刘松珍;调职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张颖慧;企业组织变动与工作权保障[D];吉林大学;2012年
6 陈龙帝(Mr.Vitoonthep Nawadejo);劳动规章制度立法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晨玲;我国集体协商制度的法律完善[D];浙江大学;2011年
2 秦慧敏;我国集体协商制度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2012年
3 郭永莹;我国集体协商制度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2年
4 田耘;集体合同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5 耿艳红;论我国集体协商立法的完善[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6 李文军;集体合同法律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7 吴钊;我国集体合同制度的完善[D];兰州大学;2008年
8 安帆;集体合同[D];四川大学;2004年
9 高凌霄;我国集体合法律制度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10 卫yN;集体合同订立制度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1126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11126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