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雇佣的经济解释——解读《劳动合同法》中的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本文关键词:长期雇佣的经济解释——解读《劳动合同法》中的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摘要】:经济理论表明长期雇佣是维持和谐、稳定劳动关系的重要条件。在长期雇佣条件下雇佣双方通常会理性地选择对双方都有激励和约束作用的报酬后置的支付模式,但考虑到这种支付模式是双方的隐性协议以及我国劳动力市场中雇佣双方力量悬殊的现实情况,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用人单位单方面发生道德风险的可能性,而《劳动合同法》中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出台有效地保护了劳动者尤其是资深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作者单位】: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东北财经大学
【分类号】:D922.52
【正文快照】: 一、引言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及劳动用工情况的多样化,劳动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一些新型劳动关系(如非全日制用工、家庭用工)涌现的同时,现有劳动合同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用人单位不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短期化、滥用试用期等等,这不仅侵害了劳动者的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勇;非正式制度对海外华人经济发展的作用初探[J];八桂侨刊;2004年05期
2 何明珂;物流系统的治理结构[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3 于唤洲,徐余庆;企业理论的发展及对中小企业理论的支持[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4 吴昊,杨梅英,陈良猷;超竞争环境下企业的纵向效率边界分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5 汪锋;关于企业边界——基于交易经济学和分工与专业化理论上的研究评述[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6 陈高生,卢山;企业内部的组织协调费用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7 余立智;我国民营经济发展中的家族治理问题研究[J];商业研究;2003年02期
8 余江,叶林;资本稀缺性与企业权力安排[J];商业研究;2003年03期
9 潘晨苏;企业能力理论与交易费用经济学的比较述评[J];商业研究;2003年10期
10 金德智;独立董事制度及其有效性研究[J];商业研究;200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林丹明;叶会;解维敏;;信息技术对企业纵向边界的影响——来自信息技术行业的经验研究[A];信息经济与国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中国信息经济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何晓星;;再论中国地方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A];上海市经济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岳耀智;;流通体制改革在于创新与规范[A];中部崛起与现代服务业——第二届中部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忻华强;人力资本视角下的国有外贸企业制度创新[D];复旦大学;2003年
2 蒋利亚;企业战略的性质:共同演化下的动态匹配[D];复旦大学;2004年
3 柳士强;管理层收购:经营者激励的一种选择[D];复旦大学;2004年
4 林民书;中小企业的生存及其发展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5 张岗;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6 周亚庆;基于能力的顾客关系管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7 兰邦华;经理人员股票期权制效率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8 易剑东;社会资本与当代中国体育用品企业成长[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9 陈柳;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
10 林辉;现代金融制度分析[D];厦门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凌云;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的信用探析[D];苏州大学;2004年
2 俞海峰;中国连锁超市生鲜农产品经营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3年
3 徐忠;股票期权激励机制的机理分析及其应用性研究[D];重庆大学;2001年
4 银莉;中小企业产权证券化及其交易框架设想[D];湖南大学;2001年
5 陈晓东;我国企业销售人员酬赏模式探讨[D];南京师范大学;2001年
6 戴国斌;对民营企业监督机制建立激励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2年
7 聂华;中国农民收入问题的产权解释[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8 漆怡如;新经济下我国企业薪酬体系的问题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2年
9 孙峥嵘;上市公司控制权与经营者报酬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2年
10 张国峰;基于竞争战略的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东;孙瑞;;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浅析[J];学术交流;2010年01期
2 郭志辉;丁宁宁;;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对企业雇佣决策影响的经济学分析[J];中国就业;2009年07期
3 郭继强;;强制性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弊端及其改进[J];学术月刊;2009年01期
4 杨中旭;;劳动合同法:凸显劳动者本位[J];中国新闻周刊;2006年11期
5 常凯;;关于《劳动合同法》立法的几个基本问题[J];当代法学;2006年06期
6 孙继伟;;企业如何应对劳动合同法?[J];上海经济;2007年08期
7 胡庆波;;企业没有误读法律——专家解读“辞职门”[J];法律与生活;2007年22期
8 ;《劳动合同法》凸显十大新意[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7年21期
9 熊艳红;;与法共舞,,企业HR应对之策[J];人力资源;2007年21期
10 ;观点选登[J];上海国资;2007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俊丽;;当前形势下劳动者合法权益保护的难题及其分析[A];第三届西部律师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于博;;完善和规范我市劳务派遣用工的对策建议[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潘旦;;金融危机背景下私营企业劳动争议研究——以温州市为例[A];“关注省情民意、促进社会和谐”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林勇;《劳动合同法》谨防沦为法律白条[N];中国企业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郭晋晖;《劳动合同法》争论继续:谁真正代表工人利益[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3 郭晓宇;学习贯彻劳动合同法促进社会和谐[N];法制日报;2007年
4 汤璇;《劳动合同法》不是“洪水猛兽”[N];广东建设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王娇萍;争议声中形成的共同意志[N];工人日报;2007年
6 田雨 邹声文;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N];今日信息报;2007年
7 郭翼;全国人大举行学习贯彻劳动合同法视频报告会[N];人民代表报;2007年
8 记者 叶小钟邋通讯员 姚文军;广东三级工会宣传《劳动合同法》[N];工人日报;2007年
9 赖志凯;海南省总为职工急补《劳动合同法》[N];工人日报;2007年
10 唐帅邋姜峗;不要误读《劳动合同法》[N];人民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卫锋;《劳动合同法》与和谐劳聘关系的构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2 刁慧娜;高校教师劳动合同法律适用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李国庆;解雇权限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王皎皎;解雇保护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5 沈同仙;劳动力派遣中的政府规制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6 夏蕾;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解除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孙冰心;劳务派遣法律规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8 杨彬;劳动合同效力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王凯;劳动合同不履行及其法律效果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10 黄昆;劳动法主体体系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柯振兴;劳动合同法的双倍工资赔偿制度[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李黎;《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四川中小企业员工的影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3 张伊娜;完善我国劳动合同制度的法律思考[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4 黄凯;论劳动合同法中劳动者的违约责任制度[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5 白文钦;中韩劳动合同制度比较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6 苏宁;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制度的法律分析[D];复旦大学;2008年
7 李娟;论劳务派遣的法律规则[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8 李鹏;劳动合同法视野下的竞业禁止[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9 魏珂;我国劳务派遣立法完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10 邓雅静;《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的影响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1767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1176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