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例以电子邮件为定案证据的劳动争议案理论研讨会综述
本文关键词:全国首例以电子邮件为定案证据的劳动争议案理论研讨会综述
更多相关文章: 电子邮件 劳动争议案 数据电文 定案证据 研讨会综述 视听资料 劳动合同 诉讼证据 原告 民诉法
【摘要】:日前,沪上法院在审理一起劳动争议纠纷案时,首次将电子邮件作为定案的有效证据,这种操作,在全国司法审判中尚属首例。故而引起了新闻媒体的极大关注,,同时也引起了沪上广大法律工作者的兴趣:电子邮件究竟能否作为证据 ?电子邮件的真伪究竟应如何来判断 ?2001年 1月 18日,上海《法学》月刊社邀请了复旦大学、华东政法学院等一些民法、民诉法专家、学者,就本案及本案所引申出的一些法律问题展开了深入的研讨。现将研讨观点综述如下。
【分类号】:D922.5
【正文快照】: 【案情】 原告汪某于 1997年 10月进入被告中国某投资公司工作,双方签订自 1997年 10月 1日至 1999年 9月 30日的劳动合同,约定原告任人力资源部人事服务经理;同时约定双方中的任何一方若不愿意再续订劳动合同,必须在合同期限届满前至少 30日通知另一方,否则视作自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梅;试论电子邮件能否作为诉讼证据——从全国首例电子邮件为定案证据案谈起[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2 耿永贵;对原告或第三人提出其在行政程序中没有提出的反驳理由或证据问题的处理[J];行政法学研究;2003年04期
3 李海霞;电子邮件的证据效力和保全问题[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4 杜伟峰;电子邮件作为证据的有关法律问题[J];上海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5 孔娟;对我国首例采纳电子邮件为证据的案例的剖析[J];天津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6 冯朝辉,陈玉剑;电子邮件的刑事证据问题探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04年02期
7 赵建凯,于振宇;这42个月工资该不该发──史振芳、赵谊江与中国科学院开封印刷厂劳动争议案审判纪实[J];中国职工教育;1999年08期
8 刘建;中国首例由电子邮件引发的劳动纠纷案[J];律师世界;2001年07期
9 蒋利和;电子邮件的法律规范浅析[J];广西社会科学;2004年02期
10 ;无法证明的证据 电子邮件能作证吗?[J];电子计算机与外部设备;2000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成渊;郭建端;;使用Imail Server建立企业内部邮件系统[A];中国公路学会计算机应用分会2004年年会学术论文集[C];2004年
2 向立莉;;Lotus Notes/Domino电子邮件功能应用及若干常见故障处理[A];2004年湖北省气象学会年会学术论文详细摘要集[C];2004年
3 陈建民;张双桥;张健;;电子邮件的安全与病毒防护[A];’2003天津IT、网络、信息技术、电子、仪器仪表创新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4 张彤;;巧用Foxmail过滤垃圾邮件[A];学报编辑论丛(第十五集)[C];2007年
5 赖广明;;基于Visualc++与OUTLOOK对象模型的EMAIL实现[A];2007中国科协年会——通信与信息发展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熊春茹;;电子邮件一期刊编辑出版现代化建设的有效工具[A];学报编辑论丛(第八集)[C];1999年
7 陈建民;张双桥;张健;;电子邮件的安全与病毒防护[A];第十八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8 夏朝晖;秦学文;;计算机及相关技术在科技期刊编辑工作中的作用[A];科技编辑出版研究文集(第六集)[C];2001年
9 吴为民;;从远程终端到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为中国第一个电子邮件诞生二十周年而作[A];从远程终端到网格计算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王新燕;范金刚;;初探云计算[A];两化融合与物联网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刘静;一桩一波三折的劳动争议案[N];北京人才市场报;2004年
2 陈新华;从一起劳动争议案引发的思考[N];江苏经济报;2004年
3 刘为念 钱光文;侵害商业秘密 电子邮件作证[N];人民法院报;2006年
4 记者 韩硕业;上海天价劳动争议案原告败诉[N];商务时报;2007年
5 袁场;北京法官预测:明年劳动争议案或将大幅增长[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6 张军华;南通妥处劳动争议案保稳定[N];江苏法制报;2009年
7 袁定波;劳动争议案近年来数量猛增 高法酝酿出台统一裁判标准[N];中国安全生产报;2009年
8 记者 孙文晔;劳动争议案首开周末法庭[N];北京日报;2009年
9 记者 雷晴;劳动争议案将以调解为先[N];昆明日报;2008年
10 本报通讯员 赵兴武 邓光扬 本报记者 殷学兵;超市群体性劳动争议案圆满解决的背后[N];南京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志君;证据犯罪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2 黄振中;美国证券法上的民事责任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0年
3 李晓霖;论股东资格确认[D];吉林大学;2008年
4 张越;行政诉讼主体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0年
5 周仕东;科学哲学视野下的科学探究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温建辉;率性犯罪罪过情感的证明[D];湘潭大学;2009年
7 郑旭;刑事证据规则[D];中国政法大学;2000年
8 罗国良;论证据与定罪[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9 李红枫;行政处罚证据原理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10 鄢超云;朴素物理理论与儿童科学教育——促进理论与证据的协调[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红艳;电子邮件抗抵赖的研究与实现[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2 郝洁;基于单片机的TCP/IP技术研究及应用[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4年
3 何成伟;电子邮件系统中安全认证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大连海事大学;2004年
4 陈鲲;基于S/MIME的域安全服务研究——邮件传输代理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5 李菲;安全电子邮件系统设计与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6 王雷;海巡船专用电子邮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大连海事大学;2005年
7 郭靖;电子政务中安全电子邮件的研究与设计[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8 李黄凤;用于日常交流活动的电子邮件文体特征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9 刘贤海;英文电子函件写作特点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10 于生祥;嵌入式Internet在远程监控系统中的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1810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1181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