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劳动法论文 >

劳务派遣工社会排斥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13 23:04

  本文关键词:劳务派遣工社会排斥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劳务派遣 劳务派遣工 社会排斥


【摘要】: 劳务派遣作为一种灵活就业的新型用工方式,已成为劳动力市场发展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新兴领域。但这一用工方式在促进了就业的同时也暴露出很多问题,由于在操作过程中涉及“派遣单位”、“要派单位”、“劳务派遣工”三方主体,更多体现了资本的选择,从而被指责为用工单位与派遣单位合谋规避法律规定,损害劳动者利益的手段。 劳务派遣工权益问题是多种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社会排斥理论恰好能够准确地揭示这些因素作用的原理与机制,学术界在对就业相关问题研究时引入了社会排斥视角进行分析,失业能够导致社会排斥、不稳定的就业也能导致社会排斥,劳务派遣工受到社会排斥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社会事实。 本文以“社会排斥”理论作为研究视角,以山东省J市劳务派遣工为研究对象,分析劳务派遣工社会排斥的现状,探寻社会排斥的原因,提出解决的对策和建议,开辟了对劳务派遣工研究的新角度和社会排斥理论适用的新领域。研究结果表明:一、劳务派遣工受到了社会排斥,而且对劳务派遣工的社会排斥具有多维性,包括经济、政治、社会关系、文化等多方面;二、造成劳务派遣工社会排斥的原因既有宏观社会环境背景的因素,即我国劳动力市场区隔的存在,也有微观劳资关系三方博弈的因素,即用工单位、政府、劳务派遣工三方出于各自利益所作出的选择;再者,文化及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因素也不可忽视。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D922.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尚元;;不当劳务派遣及其管制[J];法学家;2008年02期

2 景晓芬;“社会排斥”理论研究综述[J];甘肃理论学刊;2004年02期

3 姚宇;;国外非正规就业研究综述[J];国外社会科学;2008年01期

4 张丽宾;“非正规就业”概念辨析与政策探讨[J];经济研究参考;2004年81期

5 赖德胜;论劳动力市场的制度性分割[J];经济科学;1996年06期

6 李保平;;西方社会排斥理论的分析模式及其启示[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02期

7 毕小青;严荣;;国内人力派遣研究现状综述[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年06期

8 张丽宾;对劳务派遣发展现状的研究[J];中国劳动;2005年06期

9 王全兴;;应当理性对待劳动派遣[J];中国劳动;2005年12期

10 石美遐;王宝庆;;我国非正规就业劳动关系调整模式研究[J];中国劳动;2007年1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记者  王比学;[N];人民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姚宇;中国城镇非正规就业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章娟;城市农民工的社会排斥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2 孙晓冬;我国城镇弱势群体生存状态及其致贫因素分析[D];吉林大学;2006年

3 李卉;转型期下岗职工的社会排斥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4 张静敏;城镇女性就业的社会排斥问题研究:社会性别视角的分析[D];山东大学;2006年

5 高恩胜;中国非正规就业的法律界定[D];四川大学;2006年

6 狄永华;我国劳动力派遣发展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7 张荣;大专生就业问题的社会排斥分析[D];吉林大学;2007年

8 刘彬;劳动派遣中劳动者权益保护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9 肖霄;论我国的劳务派遣制度[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1827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11827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b73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