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劳动法论文 >

我国飞行员流动法律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24 12:00

  本文关键词:我国飞行员流动法律问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飞行员流动 劳动关系 转会制 人力资本 专门立法


【摘要】:最近几年,飞行员“罢飞”、飞行员“辞职”、高额赔偿金、高铁快速发展等字眼频繁出现在各大媒体关于民航现状的报道之中,社会各界对于民航业的担忧可见一斑。随着民航业的逐步市场化,加之高铁的迅猛发展,民航业的相应体制改革势在必行,解决飞行员流动问题更是当务之急。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于当前飞行员流动问题进行了研讨。 首先,界定飞行员的法律地位。学术界针对飞行员与航空公司之间的法律关系曾经有过争论,但是,无论是在现行法律制度体系之下,还是进行相应的理论分析,航空公司与飞行员之间都应是劳动法律关系,飞行员是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者。 第二,在法律层面分析飞行员流动问题。飞行员流动问题具体到法律层面就是劳动关系的解除与劳动关系的再建立,从当前的法律规范入手,飞行员劳动关系的解除困难重重,不仅过程复杂,经济代价也极其巨大,究其原因,就在于飞行员劳动法律关系的特殊性——高投入、主体稀缺、高风险等。因此,飞行员流动问题的专门立法必须保证效率,但同时也要兼顾公平。 第三,对于“转会制”进行移植和创新。转会制度随着体育运动的发展而产生并随着体育产业职业化的深化逐步规范和完善。此部分就从“转会制”的产生与发展入手,通过“转会制”的发展历程展现出“转会制”所特有的制度优势,并结合当前飞行员流动中的具体情况,设计出有针对性且实际可行的具体操作规范。“转会制”的制度优势对于促进民航业的市场化、保障飞行员的劳动自主权、规范航空公司的用人机制意义重大而深远。 最后,分析制度设计的可行性与必要性。飞行员作为劳动力具有商品属性,飞行员具有人力资本价值,飞行员的人力资本产权具有可交易性,以上三点就使得飞行员“转会制”成为可能。而民航产业培养模式的特殊性,以及飞行员资源的稀缺性,加之飞行员流动问题专门立法的缺失,使得飞行员流动中引入“转会制”成为必要。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922.296;D922.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坤刚;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区别的再思考[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2 龙湘元;;从飞行员辞职案件看我国新劳动合同法的适用[J];湘南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3 杨凯;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若干实体法难题探讨[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4 凌小薇;;关于飞行员辞职法律问题的思考[J];法制与社会;2009年27期

5 张焕玲;企业人力资本投资及其风险[J];国外建材科技;2005年04期

6 成曼丽;王全兴;;服务期的法律定性和法律后果[J];中国劳动;2006年02期

7 吴军民;;行业协会研究综论:在国家与社会之间[J];理论与改革;2007年04期

8 宋昕;民航“十一五”人力资源规划的几点优先考虑[J];中国民用航空;2005年05期

9 刘少成 ,郑兴无 ,颜明池;中国民航企业竞争力研究(一)[J];中国民用航空;2005年07期

10 李义东;袁利平;;创新飞行人员管理模式 努力破解民航发展瓶颈[J];中国民用航空;2005年1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中国民用航空局航空安全技术中心 民航电信开发有限责任公司;[N];中国民航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为一;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分享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赵康;企业人力资本产权理论问题的研究[D];贵州大学;2006年

2 崔伟;试论主持人管理中的“转会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粟瑜;飞行员劳动关系的法律调整[D];湖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2221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12221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08a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