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劳动法论文 >

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完善之策

发布时间:2017-12-02 04:09

  本文关键词: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完善之策


  更多相关文章: 劳动争议 劳动法 劳动合同法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摘要】:通过对我国目前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现状及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完善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设想。我国目前实行"一调一裁二审终审"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这一制度设立的初衷是希望通过调解和准司法性质的劳动仲裁程序解决一部分争议案件,以节约诉讼成本。但实践中,这种模式非但没有达到设计者的预期,反而弊端凸显。尽管2008年《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中的"一裁终局"制度使部分劳动争议案件得以快速解决,但并未从根本上弥补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缺陷。通过论证并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调解前置或裁或审各自终局"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改革设想。
【作者单位】: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22.591
【正文快照】: 劳动关系作为一种基本社会关系,它的地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而日益凸显,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关乎到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长治久安。然而,劳动关系建立后,由于双方各自经济利益的不同,劳动争议①的发生不可避免。因此,科学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势必对解决劳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哈晓斯;王瑞;;美国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J];中国劳动保障;2006年03期

2 刘晨男;;不同国家劳动争议处理模式[J];中国劳动;2009年06期

3 孙德强;;劳动争议处理法制30年发展与展望[J];现代交际;2009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冬梅;;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比较研究——兼谈《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不足和完善[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2 杜波;宋云;;将劳动监察纳入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探讨[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3 周隽超;;我国劳动纠纷解决机制的实践困境与创新之维[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亚娜;劳动争议诉前调解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李恒;主要发达国家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研究及启示[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曾斯逸;我国政府主导下的劳动保障权利救济途径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沈少蔚;完善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对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惠微;劳动争议处理体制改革探索[D];西北大学;2011年

6 聂正康;我国劳动争议的影响因素和处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7 陈静;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改革的法律研究[D];宁波大学;2009年

8 贾宁;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反思与重构[D];北京化工大学;2011年

9 吴志斌;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管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10 潘悦;劳务派遣民事法律关系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国栋;凌晨雪;;“劳工荒”验证《劳动合同法》的“功过”——同张五常教授在“新劳动法”上的观点进行商榷[J];财经政法资讯;2010年06期

2 王婧;;劳动合同法的双重标准[J];法人杂志;2006年05期

3 刘丽;;行政机关应遵守《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J];共产党人;2008年10期

4 刘欣;;新劳动法直指政府责任缺失[J];沪港经济;2008年12期

5 廖晓虹;;浅析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制度[J];企业技术开发;2008年09期

6 东木;;新《劳动合同法》的思辩[J];中国纺织;2008年03期

7 肖良平;张小桃;;试论《劳动合同法》试用期制度的不足及其完善[J];商场现代化;2008年26期

8 廖秋子;;构建新型和谐的劳动关系——《劳动合同法》在泉州实施情况的调查分析[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9 肖斌;;新版《劳动法》:“阵痛”后的阳光[J];中国自行车;2008年03期

10 杨莉莉;;浅谈新劳动合同法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促进作用[J];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下半月刊);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齐斌;;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及其配套法规规章的“软法”现象刍议[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2 张立富;;新《劳动合同法》与新型雇佣方式的发展[A];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3 孙为新;;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双倍处罚之我见[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4 黎秀蓉;;《劳动合同法》的博弈分析[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赵武阳;唐跃军;苏勇;;二元劳工市场、解雇保护与劳动合同法[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周鹏;;劳动者权利与科斯逻辑的边界——兼评新《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后的争议[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C];2008年

7 邱小平;;新时期我国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A];管理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2008年全国企业管理创新大会资料汇编[C];2008年

8 刘沛佩;;浅析劳务派遣的《劳动合同法》规制[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8年

9 陈诗达;;完善劳动(集体)合同制度,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10 肖永泼;;劳动合同法与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意愿[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衍琪;新劳动法并未引起“撤资威胁”[N];北京日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宏宸;劳动新法促企业顺时而变[N];民营经济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吴飞;劳动法教授质疑《劳动合同法》[N];民主与法制时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郭妍;《劳动法》给学生就业带来新变化[N];陕西日报;2008年

5 ;劳动法教授质疑《劳动合同法》[N];就业时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田锦凡;中小企业因劳动法“变相”破产?[N];贵州政协报;2008年

7 乔新生;新劳动法:建立科学的利益博弈机制[N];中国经济导报;2008年

8 应华根邋见习记者 梁健;浙江民企尚未走出劳动法阵痛期[N];中华工商时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成静 实习生 马丁;新法:劳动权利之惑[N];中国经济导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何春辉;新《劳动法》下的旅业尴尬[N];华东旅游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翼飞;公司管理人员的劳动法适用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2 立花聪;《劳动合同法》的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3年

3 唐庆会;劳动合同法的经济学分析[D];吉林大学;2013年

4 刁慧娜;高校教师劳动合同法律适用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李国庆;解雇权限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穆随心;劳动法“倾斜保护原则”正义价值探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赵卫锋;《劳动合同法》与和谐劳聘关系的构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8 肖海英;南非劳动法研究[D];湘潭大学;2013年

9 张在范;俄罗斯劳动法利益平衡理念的实现机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10 沈同仙;劳动力派遣中的政府规制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柯振兴;劳动合同法的双倍工资赔偿制度[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夏娇;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3 白文钦;中韩劳动合同制度比较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4 张伊娜;完善我国劳动合同制度的法律思考[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5 卿松;《劳动合同法》施行后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问题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6 李黎;《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四川中小企业员工的影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7 王倩兮;劳动合同试用期规则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yぶ竞,

本文编号:12435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12435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0ea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