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农民工合法权益的缺失及其保障
本文关键词:论农民工合法权益的缺失及其保障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镇和乡镇企业就业,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农民工。人数过亿的农民,离开了世代生活的土地,走进城市。为城市的繁荣和发展,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与此不相适应的是,农民工却没有被城市真正认可和接纳,其权益屡遭侵害却得不到应有的保障。因此,研究农民工权益的缺失及其保障问题无疑对于解决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协调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论文第一部分界定了农民工的定义和农民工应享有的合法权益的内涵。农民工主要是指户籍仍在农村,进城务工和在当地或异地从事非农产业的劳动者。农民工和其他城镇居民一样,都是中华人民公共和国公民,因此同样应该享有法律赋予的政治权益、经济权益和教育科学文化权。 第二部分阐述了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的意义。农民工的出现和发展,是中国国情的产物,将长期存在于现代化事业的进程中。正确认识和高度重视解决农民工问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一个重大的历史性课题。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有利于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 第三部分梳理了农民工合法权益缺失的现状。具体表现在劳动权益的缺失、基本社会保险权的缺失和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权受到限制。 第四部分剖析了农民工合法权益缺失的原因。以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和劳动力市场二元结构为特征的二元社会结构是导致农民工权益缺失,得不到公正待遇的根本原因。现有法律体系的不健全和非公有制企业工会组织的弱化也导致了农民工权益的缺失。 第五部分提出了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的对策。要从改革户籍制度、解决农民工工资和平等就业等方面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劳动权益;为农民工建立工伤保险、大病医疗保险和过渡性养老保险制度,确保农民工享有的社会保险权落到实处;另外还要多渠道地维护好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权利和充分发挥工会的维权作用。
【关键词】:农民工 合法权益 缺失 保障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D922.5
【目录】:
- 中文摘要6-7
- Abstract7-9
- 一、农民工的界定及其合法权益9-11
- (一) 农民工的界定9-10
- (二) 农民工合法权益的基本内涵10-11
- 二、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的重要意义11-16
- (一) 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有利于增强党的阶级基础12-13
- (二) 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3-15
- (三) 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15-16
- 三、农民工权益保障缺失的现状16-23
- (一) 劳动权益屡遭侵害16-20
- (二) 基本的社会保险权缺失20-22
- (三) 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受到限制22-23
- 四、农民工权益保障缺失的原因23-29
- (一) 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导致农民工权益缺失23-25
- (二) 法律体系的不健全导致农民工权益缺失25-28
- (三) 非公有制企业工会组织的弱化导致农民工权益缺失28-29
- 五、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的对策29-40
- (一) 保障农民工的劳动权益29-33
- (二) 保障农民工的社会保险权益33-35
- (三) 保障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权利35-37
- (四) 充分发挥工会维权作用37-40
- 参考文献40-42
- 后记4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传涛;;善待农民工要实至名归[J];致富天地;2011年08期
2 马晓峰;;妥善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 促进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J];党的建设;2010年11期
3 ;田林县加强农民工工资保障金管理出成效[J];人事天地;2011年06期
4 桂清;;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 农民工成为央企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在国资委首次召开的中央企业农民工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5 ;梧州市扎实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专项检查[J];人事天地;2011年03期
6 郭立场;;农民工讨薪难折射出什么[J];侨园;2011年07期
7 李清;;我骄傲,因为我是农民工![J];生意通;2011年04期
8 ;楚雄州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云南省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规定的实施意见[J];楚雄政报;2011年03期
9 王华;;女骑警送农民工踏上红地毯[J];东北之窗;2011年Z4期
10 黄海霞;;二代农民工:城乡边缘人的悲欢生存[J];神州;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胜明;;农民工犯罪研究[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尹继红;尹竣禾;;关于对“农民工”试行权益保障服务的思考[A];湖南省犯罪学研究会第八次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8年
3 白岫云;;农民工犯罪问题研究[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任丽新;;二元劳动力市场与城市农民工的权益保护问题[A];山东省社会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白岫云;;农民工犯罪问题研究[A];犯罪学论丛(第七卷)[C];2009年
6 班建蓬;杨少伟;谢双丛;;做好农民工管理的几项措施[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8卷)[C];2007年
7 张晓华;;在规范企业用工行为的同时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A];2003’江苏省劳动和社会保障论文集[C];2003年
8 《浙江省农民工流动就业问题研究》课题组;;农民工流动就业问题研究[A];探索与创新——浙江省劳动保障理论研究论文选集(第五辑)[C];2005年
9 严亮奇;;农民工暴力讨薪的防范对策[A];探索与创新——浙江省劳动保障理论研究论文选集(第五辑)[C];2005年
10 谢启文;李娜;;金融风暴下返乡农民工创业的社会资本建构的探索——以河南省原阳县个案为例[A];科学发展观与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五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9)[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周书浩;一切为了民工的利益[N];巴中日报;2005年
2 严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不动摇[N];鞍山日报 ;2005年
3 朱庆奎(作者单位:山东菏建集团);建设系统如何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N];菏泽日报;2005年
4 记者 姚剑波;重视并坚决维护好农民工合法权益[N];孝感日报;2005年
5 李伟锋 通讯员 许波;“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论坛举行[N];湖南日报;2007年
6 泰司宣;泰州:全力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N];江苏法制报;2007年
7 记者 聂敏宁邋通讯员 米更生;川京粤新部分法院召开联席会议[N];人民法院报;2007年
8 白天亮;2亿农村劳动力走向非农领域[N];人民日报;2007年
9 ;进一步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N];咸宁日报;2006年
10 刘军君;要高度重视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N];永州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英强;现阶段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2 谢嗣胜;劳动力市场歧视研究:西方理论与中国问题[D];浙江大学;2005年
3 李德;转型期城市农民工的婚姻策略[D];上海大学;2008年
4 王志浩;中国农民工流动行为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5 熊彩云;农民工定居转移问题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6 韦向阳;农民工与中国农村现代化[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7 张黎莉;家庭式迁移农民工的工作—家庭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8 罗胤;我国城市劳动力市场中的歧视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张力跃;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困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张清泉;二元经济结构条件下的中国农民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立;普法教育与农民工合法权益的维护[D];浙江师范大学;2009年
2 宣璐;论农民工合法权益的缺失及其保障[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陈静;农民工加入工会的法律探索[D];暨南大学;2006年
4 赵颖;农民工权益的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5 苗向玲;我国“农民工”社会流动的法律调整[D];吉林大学;2006年
6 周巧洪;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农民工社会保障探析[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7 徐静;农民工维权成本分析及控制对策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8 黄晓波;建筑行业农民工工伤保险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9 任峰;论我国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的建立与完善[D];山东大学;2006年
10 刘登学;论农民工权益保障及立法思考[D];安徽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5489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5489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