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重构
本文关键词:论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重构
【摘要】: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具有独特的程序价值,应当体现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的精神,有助于释放争议劳动关系中的紧张因素,公正、及时地化解劳动争议,降低当事人耗费和社会成本,强化处理过程及结果的定纷止争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我国现行“先裁后审模式”和学者建议的“单一机构处理模式”不足以实现上述目的,有必要重新构建,即实行“或裁或审、裁审自择、两裁终局、两审终审”的制度;设置三级两裁的劳动争议仲裁体系,落实“三方原则”,加强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在人民法院内部设立专门的劳动法庭,并对劳动争议诉讼时效、当事人等制度进行改造。
【作者单位】: 重庆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
【关键词】: 劳动争议 仲裁 诉讼 制度重构
【分类号】:D922.591
【正文快照】: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推进,劳动关系作为我国基本社会关系的地位日益凸显,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已经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回避的艰巨任务。在和谐劳动关系建立的法律因素中,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具有独特的程序价值,应当体现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的精神,有助于释放争议劳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秋香,刘小鹏;我国劳动争议仲裁体制改革刍议[J];娄底师专学报;2003年03期
2 蔡红;英国劳动法的不公平解雇及其法律救济[J];欧洲;2002年02期
3 周贤奇;德国劳动、社会保障制度及有关争议案件的处理[J];中外法学;1998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唐菁;论我国劳动争议救济机制[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喻术红;我国无效劳动合同制度的缺陷及其完善[J];法学评论;2005年03期
2 叶荣贵;;美国反就业歧视国法制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法制与经济;2006年08期
3 郭丹;;SA8000社会责任认证标准与我国企业社会责任规范化[J];北方经贸;2006年01期
4 邓可祝,范圣兵;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之思考[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5 冯彦君,王佳慧;我国劳动法中应设立竞业禁止条款——兼谈弥补我国《劳动法》第22条的立法缺失[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06期
6 周开畅;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研究综述[J];中国劳动;2004年03期
7 丁卫强;论我国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构建[J];人民司法;2002年05期
8 颜湘蓉;;公司并购中雇员权利保护制度的比较考察[J];社会科学;2006年06期
9 苏勇,代渠阳;浅论劳动争议仲裁时效与劳动者的保护——兼评《劳动法》第82条[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10 石美遐;;中外劳动合同立法比较研究[J];环球法律评论;2006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相庆梅;民事诉权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2 薛长礼;劳动权论[D];吉林大学;2006年
3 吉达珠;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实证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4 刘焱白;劳动关系稳定之法律调整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5 胡玉浪;劳动报酬权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霄鹏;证券民事侵权赔偿诉讼若干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2 陶然;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评价及其完善[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3 张国庆;中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研究[D];郑州大学;2004年
4 马煜;社会保障法的比较借鉴和立法建构[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5 刘海燕;解雇权限制制度之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6 宁静波;劳动争议裁审关系模式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7 唐菁;论我国劳动争议救济机制[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8 黎泳宇;深圳市劳动报酬争议问题与政府对策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9 李伟;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现状及改革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10 蔡阳阳;劳动争议基层调解制度重构初探[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荣芳;美国劳资争议处理制度及其借鉴[J];法学评论;2004年01期
2 王全兴,吴文芳;《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不足及其完善建议[J];法学;2002年10期
3 王彭;试论现行劳动争议处理程序的重构[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4 全承相;世界劳动立法发展的历史轨迹与动态趋势[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年04期
5 伍奕;关于用人单位劳动规章制度的立法思考[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6 周开畅;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研究综述[J];中国劳动;2004年03期
7 王秋香,刘小鹏;我国劳动争议仲裁体制改革刍议[J];娄底师专学报;2003年03期
8 蔡红;英国劳动法的不公平解雇及其法律救济[J];欧洲;2002年02期
9 周贤奇;德国劳动、社会保障制度及有关争议案件的处理[J];中外法学;1998年04期
10 廖中洪;人权保障与我国民诉法的修改[J];现代法学;2004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浙江:劳动仲裁实体化机构在全国率先实现全覆盖[J];中国劳动;2011年08期
2 张涛;;破解劳动争议案件困局[J];北京观察;2011年08期
3 林静寂;;劳动争议案件现行收费规定之利弊[J];人民司法;2011年05期
4 杨云飞;;浅淡煤炭企业如何控制和减少劳动争议的发生[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年07期
5 ;劳动争议可否直接起诉[J];江门文艺;2011年15期
6 刘彩琼;;试论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不足与完善[J];南昌高专学报;2011年03期
7 郭隆;;六方联动 把劳动争议化解在基层[J];北京观察;2011年08期
8 许晋;;浅议我国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年07期
9 刘小根;;论劳动争议案件证明标准体系化构建[J];中国劳动;2011年07期
10 张乐;;论我国劳动争议调解制度的完善[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曲振涛;仲深;王春宇;;基于层次聚类分析的我国劳动争议案件地区比较分析[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C];2008年
2 孙智俊;;劳动争议案件中的几个疑难问题的探讨[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3 于伟;;关于劳动争议案件举证责任的相关问题[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4 陈玉萍;;劳动争议纠纷仲裁案件的管辖问题——建立劳动争议处理程序上“双轨”管辖体系的可行性[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李德玲;;浅析劳动争议纠纷仲裁案件的时效[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高中林;;亟待完善的劳动争议仲裁制度[A];中国律师2000年大会论文精选(上卷)[C];2000年
7 白保群;;劳动争议仲裁与诉讼的异同[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陆敬波;;律师在劳动仲裁和劳动诉讼中的作用亟待增强[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韩卫军;;劳动争议诉讼的受理和立案要求[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梁智;;劳动争议案件的分类以及办理该类案件的相应法律依据[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黄惠民;劳动争议多 仲裁协调忙[N];组织人事报;2006年
2 娄银生;劳动争议案件亟待调解立法支持[N];江苏法制报;2006年
3 林凌;应对劳动争议案件“井喷”要有实策[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8年
4 孙吉学;有效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N];青岛日报;2005年
5 记者 刘邦德;青浦拟建调解、仲裁、诉讼、裁审“四联动”机制[N];东方城乡报;2009年
6 张岩 记者 孙健;阵地前移助推 劳动争议案件“定纷止争”[N];大连日报;2010年
7 冯海玲 栾桂秀;劳动争议案件大增的应对之策[N];人民法院报;2009年
8 记者 徐恬 通讯员 王彤;劳动争议案件五成调解解决[N];深圳商报;2009年
9 陈磊邋本报记者 刘宏;小标的劳动争议案件 不能承受之轻[N];法制日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郑莉 王娇萍;关口前移,构筑“第一道防线”[N];工人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吉达珠;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实证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2 蔡毅芬;劳动争议仲裁制度之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梅;我国劳动仲裁制度的改革与完善[D];吉林大学;2006年
2 黄云飞;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李兴东;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研究[D];安徽大学;2007年
4 杨裕贤;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反思与重构[D];吉林大学;2006年
5 张雅芳;劳动争议裁审关系之探讨[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6 孟向明;论仲裁与诉讼衔接的法律制度构建[D];郑州大学;2007年
7 李鹏;论举证责任分配在我国劳动争议案件中的运用[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8 李林蔚;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反思及重构[D];厦门大学;2007年
9 陆学兵;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10 褚利民;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缺陷与重构[D];安徽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5927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5927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