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劳动争议的特点及其解决机制的重构
本文关键词:新时期劳动争议的特点及其解决机制的重构
【摘要】:本文从正当程序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现行劳动争议解决机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限制和解,以调解和仲裁为主,建立独立的调解、仲裁机构和专门的劳动法庭,实行审裁分立的重构方案。
【作者单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劳动争议 劳动关系 民事纠纷
【分类号】:D922.591
【正文快照】: 一、新时期劳动争议的特点劳动争议是劳动关系当事人之间关于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的争议。从性质上看,劳动争议是劳资双方的利益矛盾,是劳资双方劳动关系不协调的表现。一般认为,劳动争议具有频繁多发,涉及当事人为数众多,原因复杂,影响面大,后果严重的特点。改革开放以来,由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江;;体育纠纷解决机制研究[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2 张焰;;劳动合同争议案件中用人单位常见败诉点解析[J];法制与社会;2011年24期
3 杨会山;;谈规范双重劳动关系[J];中国劳动;2011年07期
4 立花聪;;劳动合同的后合同义务浅析[J];法制与社会;2011年21期
5 蔡成平;;劳资关系法律规范的历史演变与改革论争——历史与理论的宏观分析[J];时代法学;2011年04期
6 杨志城;杨圣琼;;我国农村纠纷的行政解决机制的法治构建初探[J];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7 冯光春;;劳动争议中的工资界定伤了谁[J];人力资源;2011年09期
8 邹静霞;;我国大专院校劳动关系问题及对策思考[J];当代经济;2011年12期
9 蒋彦龙;蒋天成;;无锡市建成广渠道多层次调解仲裁机制与网络[J];中国劳动;2011年07期
10 白志成;刘艳红;;对社会保险费的约定不能违反强制性规定[J];人民司法;2010年2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玉华;;劳动争议及其预防[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章群;邓君韬;;区域合作下内地与香港劳动争议处理机制探析[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3辑)[C];2009年
3 关勇;;从劳动争议谈劳动者权益保障[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4 潘旦;;金融危机背景下私营企业劳动争议研究——以温州市为例[A];“关注省情民意、促进社会和谐”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9年
5 张百灵;;跨行政区域水污染纠纷解决机制研究[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李晓春;;对我国行政争议解决机制的现状评估及对策报告[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行政问责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7·理论专刊)[C];2007年
7 刘晓芸;;论和谐语境下的水事纠纷解决机制[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周辉;高明阳;;论我国水事纠纷解决机制[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林磊;;我国现行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的缺陷分析与重构[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10 张式军;;环境纠纷解决机制探究[A];水资源、水环境与水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韦宝志邋吴利民;印江成功仲裁一起劳动争议[N];铜仁日报;2008年
2 刘璐 记者 王双;全省劳动争议疑难案例研讨会在盘召开[N];盘锦日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严峻嵘;解决劳动争议别有途径[N];人才市场报;2008年
4 记者 周建越 通讯员 王利群;劳动争议一半靠调解结案[N];苏州日报;2008年
5 ;江阴市总加大劳动争议调处力度[N];江阴日报;2008年
6 记者 李严;今年昆明劳动争议大幅上升[N];昆明日报;2008年
7 本报通讯员 沈宇 本报记者 顾雯;化解劳动争议,雨花台区新招迭出[N];南京日报;2008年
8 记者 俞艳婷 通讯员 吴军;劳动争议最快的当天就能解决[N];嘉兴日报;2009年
9 记者 尚新民;我市劳动争议仲裁调解驶上快车道[N];开封日报;2009年
10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吴亚平 林燕玲 刘元文;劳动争议协商程序亟待法律“撑腰”[N];工人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陶杨;法治背景下的行政法律规范冲突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2 田东奎;中国近代水权纠纷解决机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3 张成元;法治观念下的体育行业自治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金哲;休息权及其法律保障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5 朱剑宇;中国劳工权益保障制度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6 滕腾;我国就业歧视抑制制度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7 张在范;俄罗斯劳动法利益平衡理念的实现机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翟冰峰;中美医疗事故非诉讼解决机制比较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2 吕秋爽;我国医疗纠纷行政解决机制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9年
3 李冬华;劳动争议解决机制实证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2年
4 彭雯;受教育权纠纷及其法律解决机制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5 赵亮;我国教育法庭制度建构初探[D];重庆师范大学;2009年
6 李华武;我国劳动争议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7 王丽娜;论我国劳动争议分类处理机制[D];青岛大学;2010年
8 聂正康;我国劳动争议的影响因素和处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9 初征;吉林中央储备粮企业劳动争议的内部预防与处理[D];吉林大学;2011年
10 韦凤泉;劳动争议裁审模式探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5945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594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