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争议案件司法实务若干问题探讨
本文关键词:劳动争议案件司法实务若干问题探讨
【摘要】:在国家深入推进司法公信力建设的背景下,劳动争议案件司法实务正面临若干新的挑战,国家对劳动争议案件司法处理有了新的更高要求,但审判的法律依据短缺,理论研究尚不成熟。依法妥善处理劳动争议案件,除了国家层面的法律规制外,还需要地方法院发挥其应有的司法能动作用,既要依法判案,保证公平正义,又要克制"造法"冲动,合情合理合法地对待每一件劳动争议案件。
【作者单位】: 西南政法大学;
【关键词】: 劳动争议 司法实务 劳动关系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平等就业权法律保障制度研究”(13BFX139) 第三批“重庆市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1)的部分研究成果
【分类号】:D922.5
【正文快照】: 在国家深入推进司法公信力建设的背景下,劳动争议案件司法实务正面临着新的挑战。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当前形势下做好劳动争议纠纷案件审判工作的指导意见》(法发〔2009〕41号)指出:人民法院应在“双维护”、促进劳资关系和谐、发挥劳动争议案件司法兼有的社会政策作用、构建多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谢增毅;;美国劳务派遣的法律规制及对我国立法的启示——兼评我国《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J];比较法研究;2007年06期
2 曹艳春;;劳动派遣关系中的雇主替代责任研究[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3 李康;;劳动争议案件疑难问题研究[J];法律适用;2012年01期
4 卢力;;审理竞业限制纠纷的若干思考[J];法律适用;2012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世强;;论劳务派遣用工单位的风险控制与防范——基于《劳动法》的视角[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2 张心淼;赵黎明;;现阶段就业模式与劳动力市场的变化特征研究[J];保定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3 俞小芳;;论我国劳务派遣法律规制的缺陷和完善[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4期
4 邓旋;;浅析我国的劳务派遣制度[J];法学杂志;2010年S1期
5 林嘉;邓娟;;社会法的研究视域和进展:关注民生,,促进社会建设[J];法学家;2008年01期
6 侯玲玲;;我国劳动派遣连带责任规定之法理分析——评《劳动合同法》第92条规定[J];法学;2008年05期
7 韩颖梅;;浅析我国劳务派遣制度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0年05期
8 陈煦;;我国劳务派遣适用范围探析——兼评《劳动合同法》第六十六条规定[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2年01期
9 刘琦;;被派遣劳动者权利保护探究[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2年04期
10 宋海伟;徐苏和;;劳务派遣相关法律制度研究[J];法治论坛;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毕加艳;蒋仕娇;;劳务派遣相关法律问题分析——胡某诉某啤酒公司劳动纠纷案[A];第五届西部律师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李跃利;桑家宁;;论我国劳务派遣制度的法律完善[A];京津冀和谐劳动关系论坛暨河北省法学会劳动法学研究会2012年会论文集[C];2012年
3 姚建军;;竞业限制不正当竞争诉讼研究——以竞业限制与商业秘密的关系为视角[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上册)[C];2012年
4 姚建军;;竞业限制不正当竞争诉讼研究——以竞业限制与商业秘密的关系为视角[A];2014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第五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第二部分)[C];2014年
5 林卉;吴红列;;论劳务派遣滥用及其法律规制[A];首届江浙沪劳动法论坛论文集[C];2014年
6 曹艳春;张扬;;劳务派遣中的工伤损害赔偿责任研究[A];首届江浙沪劳动法论坛论文集[C];2014年
7 钱叶芳;;劳务派遣中的政府管制[A];首届江浙沪劳动法论坛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孙维飞;当代侵权行为法学之发展[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2 丁婷;劳动合同违约责任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3 翟业虎;竞业禁止法律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丽华;“三性”原则视角下我国劳务派遣立法发展方向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许力涛;劳务派遣中的雇主责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张亚琦;论劳务派遣用工中若干实践问题及制度完善[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4 曲智;完善劳务派遣法律规制的若干思考[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5 王艳军;我国劳务派遣法律制度的缺陷与完善[D];湘潭大学;2010年
6 林丽俊;雇主责任法律分析[D];兰州大学;2010年
7 沈巍静;外企代表处劳动派遣的市场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戴广龙;劳务派遣中雇主责任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韩晔;我国劳务派遣规制的主要理论争议及路径选择[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10 陈莉;我国被派遣劳动者权益保护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蔡跃进;劳务派遣中的问题与对策[J];劳动保障通讯;2004年07期
2 郑爱青;;从英法劳动法判例看劳动法上的忠实义务与竞业限制条款——对我国《劳动合同法》规范竞业限制行为的思考和建议[J];法学家;2006年02期
3 王峥;论挂靠企业民事责任的承担[J];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4 陈玉娥;;对人才派遣热潮的冷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年01期
5 常凯;李坤刚;;必须严格规制劳动者派遣[J];中国劳动;2006年03期
6 沈同仙;;运用雇主分立理论确定劳务派遣中的雇主责任[J];中国劳动;2006年03期
7 刘畅;张军;尹松梅;杨杰;薛孝东;;劳务派遣用工中的风险防范[J];中国劳动;2007年01期
8 徐小年;;谈加班费举证责任分配[J];中国劳动;2011年02期
9 丁宇翔;;劳动合同法施行后经济补偿金的适用[J];人民司法;2009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维宏;;关于修订《国营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暂行规定》的几点意见[J];中国劳动;1991年02期
2 ;陕西省劳动争议处理实施办法[J];陕西政报;1995年19期
3 张亮;;劳动争议案件急剧上升的原因及对策[J];劳动理论与实践;1996年09期
4 赵自云;劳动争议案件的特点成因及预防对策[J];律师世界;1997年03期
5 阎宝龙;对我国劳动争议解决模式的思考[J];山东劳动保障;2003年09期
6 卢红丹;;解决争议小地图[J];人力资源;2006年19期
7 鲁志峰;;棘手劳动争议,谁有管辖权?[J];职业;2007年11期
8 丁宇翔;郭京霞;;涉及高新技术领域 劳动争议案件呈上升趋势[J];法庭内外;2007年11期
9 ;申请仲裁的时效是多久[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08年01期
10 钟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J];四川劳动保障;2008年Z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曲振涛;仲深;王春宇;;基于层次聚类分析的我国劳动争议案件地区比较分析[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C];2008年
2 孙智俊;;劳动争议案件中的几个疑难问题的探讨[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3 于伟;;关于劳动争议案件举证责任的相关问题[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4 陆敬波;;律师在劳动仲裁和劳动诉讼中的作用亟待增强[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韩卫军;;劳动争议诉讼的受理和立案要求[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梁智;;劳动争议案件的分类以及办理该类案件的相应法律依据[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刘胜题;范[菁;刘春泉;;劳动争议案件可以反诉吗?[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滕军;;论我国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的改革[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陈玉萍;;劳动争议纠纷仲裁案件的管辖问题——建立劳动争议处理程序上“双轨”管辖体系的可行性[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顾金林;;简言社区劳动争议调解是构建和谐稳定社会发展的需要[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系列活动征文选[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李思;劳动立法对金融人事合规操作的影响[N];上海金融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方力 黄宏 袁艳 通讯员 徐琼辉 陈露洁 (袁艳 整理) 朱海兵;“土律师”打官司的背后[N];浙江日报;2010年
3 张恩刚 李晓曦;部分劳动争议案件委托工会调解[N];青岛日报;2006年
4 吴杏萍 余浩;劳动争议案件明显增多[N];宜兴日报;2008年
5 张波 李建华;调解仲裁监察“三合一”[N];韶关日报;2008年
6 本报评论员 郭振纲;别让小争议酿成大事端[N];工人日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郭小平 通讯员 邓文瑶 朱建伟;劳动者应理性维护自身合法权益[N];新农村商报;2009年
8 孙吉学;有效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N];青岛日报;2005年
9 朱文奎;劳动争议案件缘何日趋上升[N];江苏经济报;2006年
10 于洋;劳动争议执行案件缘何升幅大[N];江苏经济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蔡毅芬;劳动争议仲裁制度之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2 吉达珠;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实证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3 丁婷;劳动合同违约责任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鹏;论举证责任分配在我国劳动争议案件中的运用[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2 郭梅;我国劳动仲裁制度的改革与完善[D];吉林大学;2006年
3 黄云飞;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李林蔚;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反思及重构[D];厦门大学;2007年
5 李兴东;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研究[D];安徽大学;2007年
6 陆学兵;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7 许宝锋;法院劳动争议案件审理难点与解决方案[D];兰州大学;2013年
8 褚利民;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缺陷与重构[D];安徽大学;2006年
9 顾虞丹;工会在劳动争议中的纠纷解决功能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10 房芳;论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改革[D];山东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6172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617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