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用“试用期”
本文关键词:慎用“试用期”
更多相关文章: 试用期 用人单位 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者 劳动合同法 合同期限 合同约定 工资支付 劳动关系 劳动法
【摘要】:正关于试用期的规定是此次《劳动合同法》的一个亮点,《劳动合同法》在试用期的期限、约定次数、试用期的工资等方面都做出了具体的规定,加强了对试用期的规制,给企业管理者带来了一定的挑战。面对这些,企业管理者一定要对试用期的法律规定有深入的了解,谨慎使用试用期。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关键词】: 试用期 用人单位 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者 劳动合同法 合同期限 合同约定 工资支付 劳动关系 劳动法
【分类号】:D922.5
【正文快照】: 关于试用期的规定是此次《劳动合同法》的一个亮点《劳动合同法》在试用期的期限、约定次数、试用期的工资等方面都做出了具体的规定加强了对试用期的规制给企业管理者带来了一定的挑战。面对这些企业管理者一定要对试用期的法律规定有深入的了解谨慎使用试用期。[案例1:王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济;李世峰;;妥善安置停缓建单位的职工[J];中国劳动;1980年04期
2 悦光昭;;谈谈职工子女顶替问题[J];中国劳动;1980年05期
3 ;西安市人民政府批准颁布试行《西安市劳动服务公司暂行条例》[J];中国劳动;1981年04期
4 ;打破“铁饭碗” 实行劳动合同制[J];中国劳动;1983年03期
5 刘有锦;匈牙利的劳动合同制[J];中国劳动;1983年04期
6 ;问题解答[J];中国劳动;1983年07期
7 ;根据六届人大常委会决定国务院发出通知——认真整顿招收退休退职职工子女工作[J];中国劳动;1983年13期
8 ;东南西北[J];中国劳动;1983年14期
9 ;试行劳动合同制初见成效[J];中国劳动;1983年14期
10 俞树芳;我国劳动工资问题(四)[J];中国劳动;1983年1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铭;严大鹏;;浓缩变精华 写好履历表[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2 郭寿生;;以陶兴校 不断发展[A];'96陶行知教育思想与职业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3 浦利民;;创办“生利教育” 培养跨世纪的生利人才[A];'96陶行知教育思想与职业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4 崔邦梓;;以人为本科学管理实验室[A];第五届全国药理学教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0年
5 ;关于新世纪城市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A];新世纪: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对策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6 李川;;集体合同制度法律问题研究[A];深化企业改革的法律问题[C];2000年
7 王中;陈曦;刘显中;侯继山;;我国劳动争议解决制度的反思与重整[A];中国律师2000年大会论文精选(上卷)[C];2000年
8 张义忠;张克猛;范晓军;;当前理论力学课程改革中的几个问题与对策[A];世纪之交的力学教学——教学经验与教学改革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9 林荣根;;确立“三更”办学目标,打造“南昌按摩”品牌[A];中国盲人按摩学会医院管理工作委员会及教育分会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1年
10 支芬;刘在云;田建敏;;校企合作共建电子商务专业的初步探索[A];全国计算机网络应用年会论文集(2001)[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北北;打工大学生权益该保护[N];安徽经济报;2000年
2 中国人民大学会计系 李丽娜;从人大毕业生看会计就业趋向[N];中国财经报;2000年
3 记者 刘永青;河北出台优惠政策吸引院士[N];中国电子报;2000年
4 伍朝阳;就业挑战《劳动法》[N];中国机电日报;2000年
5 ;我国的职业介绍内容[N];中国机电日报;2000年
6 邓贵民 罗冲;人事代理制管理新突破[N];中国航天报;2000年
7 记者 陈红;网上招聘越来越火 人才网站开始赚钱[N];财经时报;2000年
8 俞俭/文;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N];中国教育报;2000年
9 记者 柯昌万;民办学校要以质量求生存[N];中国教育报;2000年
10 本报记者 孙军;“试用期”中有“猫腻”[N];中国教育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树义;战略联盟的博弈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2 赵子建;ISO9000在高等体育院校教育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3 蔡毅芬;劳动争议仲裁制度之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4 靳文静;性骚扰的侵权责任[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5 张林祥;我国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的机理、策略与效益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6 陈敏;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师资队伍专业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赵光辉;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互动机理及相关政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8 赵金昭;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与培养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9 许萍;会计人员能力框架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10 贾利军;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超;劳动合同若干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2 李鹏;论举证责任分配在我国劳动争议案件中的运用[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3 桑爱友;论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4 苏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探析及对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5 左显兰;中小学新教师入职教育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2年
6 郭建锋;基于AHP法的土建类大学毕业生质量评价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7 张怡超;劳动合同单方解除法律制度研究[D];湖南大学;2003年
8 喻玉峰;MM制造厂[D];暨南大学;2003年
9 陶谦;如何提高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市场竞争力[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10 张莹;云南省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现实思考与对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7213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721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