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摄像技师的劳动者性质——日本电影摄像技师案件评述
本文关键词:电影摄像技师的劳动者性质——日本电影摄像技师案件评述
更多相关文章: 劳动者 劳务提供 指挥监督关系 从属关系 摄像师 电影摄像 电影公司 灾害保险 报酬 所得税
【摘要】:本文通过对日本电影摄像技师事件的介绍分析,对承包合同与劳动合同进行了甄别和判断,对电影摄像技师的劳动者性质和法律地位进行了探讨。随着文学、艺术、影视等特殊领域就业形态的多样化,及时准确地界定和判断其劳动者的性质,提供相应的劳动保护是十分重要的。
【作者单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关键词】: 劳动者 劳务提供 指挥监督关系 从属关系 摄像师 电影摄像 电影公司 灾害保险 报酬 所得税
【分类号】:D931.3;DD912.5
【正文快照】: 一、日本电影摄像技师案精粹签订承包合同的承包者,在承包期间因病死亡,能否以劳动者的身份适用于劳动法规,,从而获得劳动者灾害补偿?本案告诉我们,无论当事人之间签订的合同形式如何,都要依据事实上是否存在使用从属关系等要素来综合判断劳动者的性质。一般来说,电影的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言弘;各种力量交互作用的合力推动历史运动[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1期
2 同甫;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若干问题的探讨[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0年02期
3 姚纯古;略论社会主义生产目的[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4 孙哲;坚持农业集体化 实现农业现代化[J];求实;1980年04期
5 战勇;按劳分配与社会主义[J];求实;1980年04期
6 吴兴福 ,肖继文;完善人民管理制度 消除个人集权弊端[J];求实;1980年12期
7 ;企业管理概论[J];求实;1980年S1期
8 ;劳动管理[J];求实;1980年S1期
9 ;政治工作[J];求实;1980年S1期
10 ;关于社会主义制度和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J];求实;1980年S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国芳;;西宁地区劳动力分布及问题[A];西宁市第三产业研究文集[C];1995年
2 钟本丽;;从产业结构的变化看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A];西宁市第三产业研究文集[C];1995年
3 刘文璞;刘霞;;用延安精神塑造一代新人[A];弘扬延安精神振兴青海经济——青海省延安精神与当代中国发展和民族工作实践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选[C];1997年
4 李秋梅;;延安精神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必修课[A];延安精神与中国现代化——延安精神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5 余新;;提高劳动者素质是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A];少数民族史及史料研究(三)——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8年
6 殷荣伍;;振兴我国质量的战略对策[A];全国推行全面质量管理20周年大会论文集[C];1999年
7 黄玲玲;;抓好早期教育,是提高人口素质的关键一环[A];’96全国优生科学大会大会学术讲演与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6年
8 张爱爱;;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提高人民文化素质[A];西宁市第三产业研究文集[C];1995年
9 马正录;;延安精神与青海民族教育的发展[A];延安精神与中国现代化——延安精神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10 李俊德;;关于农村教师素质的思考[A];学陶师陶 贵在实践——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第二届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199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刘莉 实习记者 魏长峰 张鹏;切实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N];兵团日报(汉);2004年
2 刘永佶;谁有权“处理”国企资产[N];中国财经报;2004年
3 ;非正规就业问题的观察与思考[N];中国妇女报;2004年
4 齐中熙 黄全权;政府应为农民工技能培训“掏腰包”[N];中国改革报;2004年
5 柳可白;不能将职工合法权益与改革对立起来[N];中国改革报;2004年
6 郑志国(作者系广东省委党校教授);老龄化社会要求更加注重经济运行的平稳有序[N];中国改革报;2004年
7 晓亮;公有私有都可以有多种实现形式[N];中国改革报;2004年
8 王玉玫(作者系中央财经大学保险系副主任、副教授);增加失地农民就业的几点思考[N];中国改革报;2004年
9 本报记者 王英;跨国公司“工会风波”三大悬疑[N];财经时报;2004年
10 闲云;社会保障:农民工的“奢侈品”[N];中国矿业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丽英;社会主义与现实[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2 雷霆;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制度与机制创新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3 尹智雄;员工持股制度与国有企业改革[D];浙江大学;2001年
4 赖少英;我国集体所有制产权变革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5 陈志烨;一般社会中的劳动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6 吴要武;制度障碍下的乡城迁移[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7 王金柱;双产权制度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8 王礼力;农村合作经济理论与组织变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9 张晓青;数字就业——基于GIS的区域劳动力市场信息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陈冬梅;保障利益论[D];复旦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军占;人力资源会计研究[D];长安大学;2000年
2 朱志刚;试论商业个体劳动者职业道德建设[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3 王根贤;我国个人所得税的效应及改革思考[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4 伍晓曦;不同产权制度下企业员工激励问题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5 邱爽;论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过程中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6 尚会永;论我国养老保险模式的构建[D];河南大学;2001年
7 肖晖;构建劳资共股的产权制度[D];辽宁师范大学;2001年
8 马淮;建立和完善国有企业产权体系[D];河北大学;2001年
9 张志强;中国国有企业激励机制分析[D];河北大学;2001年
10 王文创;人力资本持股与国有企业改革[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7630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7630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