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转型时期的劳动权评价
本文关键词:中国转型时期的劳动权评价
【摘要】:劳动权是一项重要的基本人权,主要内容包括结社自由、平等就业(反歧视)、禁止童工以及反对强迫劳动,其中就业自由和平等是核心,是首要的前提。一个经济体中,劳动权的保障程度直接影响到其劳动市场的秩序和发展,进而影响到该经济体的长期稳定增长。长期以来,我国在劳动权的保障方面还是存在诸多问题,但针对这些问题的分析缺乏相应的科学依据,从而导致问题改进的困难。本文试图弥补这方面的不足。我们以企业基层工人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搜集了1117个样本的相关数据。通过这些数据的分析发现,有相当比例的人认为存在就业歧视或者就业方面的不平等,并且这种不平等主要来自身份的歧视或者作为农民工的歧视,相比这类歧视,性别歧视并不严重。同时,调查也发现了一些童工、强迫劳动等方面的证据。在劳动权保障机制方面,调查发现,私序是关键的机制,而工会和法院等正式制度安排基本上没有起作用。这预示着未来制度设计的方向。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经济学系;
【关键词】: 劳动权 就业歧视 私序 权利评价
【基金】:福特基金项目“天则经济研究所经济人权研究”子课题
【分类号】:D921;D922.5
【正文快照】: 一、导言尽管中国经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增长,但持续的就业压力仍预示着诸多社会问题已经显现,一个关键方面就是劳动权的保障问题。劳动者的权利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显而易见的。劳动者权利的最关键表现就在于公平就业和同工同酬,这两点恰恰是劳动市场秩序的内核,是劳动市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叶静漪,魏倩;《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与劳动权的保护[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2 朱艳,戴良铁;就业歧视的比较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3年12期
3 王美艳;;中国城市劳动力市场上的性别工资差异[J];经济研究;2005年12期
4 徐颖;劳动权问题研究综述[J];中国劳动;2004年01期
5 唐灿;性骚扰:城市外来女民工的双重身份与歧视[J];社会学研究;1996年04期
6 郁晓晖;解读"乙肝歧视"——关于一项"社会病"的学术再界定[J];社会;2004年10期
7 李实;农村妇女的就业与收入——基于山西若干样本村的实证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03期
8 姚先国;谢嗣胜;;职业隔离的经济效应——对我国城市就业人口职业性别歧视的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春明,郭兴之;紧急状态下人权保障的比较研究——国内法和国际人权法的视角[J];比较法研究;2004年02期
2 冯涛;;贸易自由化与劳工标准全球化[J];比较法研究;2006年01期
3 张爱宁;;国际人权公约特点评述[J];比较法研究;2006年06期
4 毛海强;;我国就业歧视现象简析[J];北京市计划劳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5 冯云廷;技能型劳动力城市间迁移的转换成本及政策含义[J];财经问题研究;2005年11期
6 官永彬;;农村劳动力外出收入转移对家庭的微观效应[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7 刘远风,张德明;农民工社会保障立法困境分析[J];重庆社会科学;2005年11期
8 陆云航;;要素积累、政府政策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J];当代财经;2006年04期
9 高帆;;新农村建设:一个政治经济学视角的解析[J];当代经济科学;2007年01期
10 刘远风;张德明;;农民工社会保障立法困境探析[J];调研世界;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丁士军;陈风波;陈玉萍;;农户非农活动及其收入影响因素分析——以江汉平原农户为例[A];湖北省人民政府第三届湖北科技论坛“三农问题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分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丁士军;陈玉萍;陈风波;;农户非农活动及其收入影响因素分析——以江汉平原农户为例[A];第三届湖北科技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5年
3 吴克明;;劳动力流动与中国城镇教育收益率上升[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张智勇;;低廉工资、最低工资立法与农民工就业[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士斌;职业维度的生涯历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单艺斌;妇女社会地位评价方法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0年
3 曹子玮;樊援的绳索[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4 李文;人口与经济可持续发展[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5 葛明珍;论权利冲突[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6 马春华;市场化与中国农村家庭的性别关系[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7 姚寿福;专业化与农业发展[D];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
8 王彦;行政诉讼当事人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9 李自杰;所有权、控制能力与企业的权威性质[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10 何志鹏;人权国际化基本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庞学真;人权的国际保护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2年
2 庄渝霞;当代中国女性从属地位的根源和出路探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3 李聿;我国贫困地区劳动力劳动时间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3年
4 宁立标;论受审判权[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杨芳;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与女性就业[D];东北财经大学;2003年
6 薛磊;国际人权法中的个人[D];华东政法学院;2003年
7 朱懂理;试论我国消除就业与职业歧视立法[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8 吕柯;“农民工”市民化的意义和途径[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9 李娜;我国高校毕业生市场就业歧视问题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10 洪必纲;刍论WTO中的人权及其保障[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林清;女性就业的行业—工资倾向与性别歧视[J];妇女研究论丛;2004年02期
2 刘婕;劳劲力市场户籍歧视法律经济分析[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3 常凯;劳权本位:劳动法律体系构建的基点和核心——兼论劳动法律体系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J];工会理论与实践-中国工运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4 曹艳春;浅析弱权利——劳动权的保障[J];工会理论与实践-中国工运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5 范进学;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劳动权论[J];山东法学;1996年02期
6 周晓虹;传播的畸变——对“SARS”传言的一种社会心理学分析[J];社会学研究;2003年06期
7 冯彦君;劳动权论略[J];社会科学战线;2003年01期
8 金福海,杨飞;宪法劳动权之重新解释[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9 卜卫;媒介传播与儿童权利保护[J];新闻与传播研究;1997年03期
10 徐安琪;夫妻伙伴关系:中国城乡的异同及其原因[J];中国人口科学;1998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延军;;美国《1964年民权法》与女性平等就业权[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晓玲;;弱势群体的平等权保护[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邓玉文;;论公民受教育权平等的法律保障——由“我国宪法司法化第一案”引发的思考[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本报记者 双华斌 万玉凤;宪行天下:2010十大宪法事例[N];中国教育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秦平;机会均等:对公民就业权利的思考[N];法制日报;2003年
3 本报记者 秦平;反就业歧视:从法律规定到司法审查[N];法制日报;2003年
4 周洪宇;制定《反歧视法》宜快不宜迟[N];检察日报;2004年
5 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教授 叶必丰;“歧视”的两张面孔[N];法制日报;2008年
6 凌锋;反就业歧视:法律不应沉默[N];法制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马福军;劳动权的税法保障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2 李雄;论平等就业权[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3 李树忠;平等权保护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燕;论我国公民就业平等权的宪法保护[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2 张格军;就业歧视的宪法学思考[D];苏州大学;2008年
3 张革成;残疾人就业平等权利的法律与现实[D];四川大学;2007年
4 吴树青;论美国工作平等权的保护[D];山东大学;2008年
5 刘玉岩;国际人权公约与我国劳动权的宪法保护[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6 钱峥莺;女性就业间接歧视及其法律规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7 刘坤轮;差别与补偿原则与弱势群体的人权保障[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8 崔艳;宪政视角下的妇女平等就业权[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9 王建宾;论妇女平等就业权的宪法保障[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10 田茜;我国女性就业平等权的宪法保护[D];中南民族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7692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769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