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保证法律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8 22:24
本文关键词:人事保证法律问题研究
【摘要】:人事保证是指在劳动关系中因可归责于劳动者的事由导致雇主损害,而由保证人代为承担损害赔偿责任的一种保证形式。人事保证在我国经济生活中客观存在,表现形式也丰富多样。但目前我国法律尚未对人事保证做出明确规制,学术界对人事保证研究起步较晚且态度不一。本文将通过一则人事保证案例,在考察相关学理争议、域外立法及现有司法认定的基础上,对人事保证的法律问题展开分析,肯定人事保证的合理性,提出我国立法应对人事保证进行扬弃,而不应该完全否定,并就立法完善作一探讨。全文共分五部分: 第一部分:案件的基本情况及问题的提出。该部分通过一则人事保证案件,引申出如下问题:究竟何谓人事保证?人事保证如何定性?围绕人事保证有哪些学理上的看法?域外是否有可资借鉴的立法规制模式?对于司法认定会有哪些重要启示?我国立法究应如何回应人事保证这一现实的选择,进而为司法提供裁判的依据?全文将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进一步论述。 第二部分:人事保证概述。该部分阐述了人事保证的概念、特征及性质,指出人事保证是有别于损害担保契约的一种特殊的保证,应在立法上为其设置专门条款,并排除连带保证责任方式的运用,以保障受雇人及其提供的保证人的应有利益。 第三部分:人事保证的学理之争与域外立法。该部分介绍了学理上存在的针对人事保证的两种态度:即否定论和限制论;列举了瑞士、日本以及我国台湾地区关于人事保证的几种典型立法例。通过考察学理之争及域外立法,得出基本启示:人事保证有其存在的客观基础,应在限制的基础上予以有限承认。 第四部分:人事保证的司法认定及对本案的分析。该部分指出司法实践中已经摒弃了对人事保证案件不予受理的做法;就如何定性的问题上,司法判例观点不一,但以认可为主。围绕本案,存在两种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本案中人事保证合同无效,应根据双方过错大小确定被告是否应承担赔偿责任及责任大小。第二种意见认为本案中人事保证合同有效,被告应承担保证责任。通过分析,笔者认为本案应采纳第二种意见。 第五部分:构建人事保证制度的社会基础与立法建议。该部分对人事保证制度构建的现实背景及重要价值进行了分析,指出构建人事保证制度是客观现实的要求,顺乎世界立法发展潮流,与我国现行立法并不矛盾;构建人事保证制度有利于完善我国信用体系,有利于分担风险,稳定劳资关系,有利于劳动者就业,有利于完善我国法律体系。同时从保证范围限制、适用行业范围限制、保证人的责任范围限制、保证期间的限制、雇佣人的义务、保证人的权利和人事保证合同的形式等方面对人事保证制度的立法规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人事保证 学理之争 域外立法 立法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D922.52
【目录】:
- 内容摘要6-8
- Abstract8-11
- 前言11-12
- 一、案件基本情况及问题的提出12-13
- (一) 案件基本情况12-13
- (二) 问题的提出13
- 二、人事保证概述13-16
- (一) 人事保证的概念与特征13-14
- (二) 人事保证的性质14-16
- 三、人事保证的学理之争与域外立法16-19
- (一) 人事保证的学理之争16-18
- (二) 人事保证的域外立法18-19
- (三) 基本启示19
- 四、人事保证的司法认定及对本案的分析19-25
- (一) 人事保证的司法认定19-22
- (二) 回归本案的分析22-25
- 五、构建人事保证制度的社会基础与立法建议25-29
- (一) 构建人事保证制度的现实背景25
- (二) 构建人事保证制度的重要价值25-27
- (三) 构建人事保证制度的立法建议27-29
- 参考文献2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朱凡;论我国人事保证制度之构建[J];法律适用;2004年03期
2 杨巍;;浅析人事保证的性质——对我国应否建立人事保证制度的法律思考[J];法学评论;2008年04期
3 胡仕林;;论人事保证制度的禁止——兼评《劳动合同法(草案》相关规定[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4 王建军;劳动合同制度中强行法与任意法的选择——论劳动立法的科学性[J];中国劳动;2004年07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进锐;人事保证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8166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816670.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