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劳动法论文 >

我国特色的劳动争议仲裁终局化之理念和制度架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47条释正

发布时间:2017-09-18 01:20

  本文关键词:我国特色的劳动争议仲裁终局化之理念和制度架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47条释正


  更多相关文章: 劳动争议仲裁 终局裁决 裁审关系 劳动者本位


【摘要】:《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47条规定了一种有条件、有限制的终局裁决制度,它不仅引起了必要的条文上的规范分析,也带来了学术上的仲裁终局化畅想。从第47条出发来认识我国劳动争议仲裁的终局化,要认识该条文在实施中的制度性和技术性问题,要兼顾劳动仲裁制度的一般法理,更要把握住我国劳动争议仲裁终局化中给予劳动者倾斜性保护以及提升劳动争议解决效率的务实理念。在学理上,强拉硬拽的或裁或审、一裁终局观念只会弱化仲裁的作用,不符合我们强调调解、仲裁的国情。继续强调第47条背后仲裁和审判的平衡观念,有利于明晰独具我国特色的劳动争议仲裁终局化之理念和制度架构。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劳动争议仲裁 终局裁决 裁审关系 劳动者本位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0YJC820043) 201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2CFX088)
【分类号】:D922.5
【正文快照】: 一、问题的提出2007年12月29日通过并公布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于2008年5月1日起施行。迄今5年左右,有关该法第47条①的实践和研讨一直是一个重点和热点问题。不仅《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在第48、49、50条对之前的第47条进行了补充说明,此后在2010年9月13日实行的最高人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吉志铭;推行四个公开 构筑五项工程——泰州市劳动争议仲裁新举措[J];中国劳动;2004年03期

2 李晋蓉;社会保险争议不属于劳动争议仲裁受理范围?[J];四川劳动保障;2005年03期

3 ;南宁市举办2010年劳动争议仲裁员培训班[J];人事天地;2010年23期

4 李恩 ,李振华;试析劳动争议仲裁的强制执行权问题[J];中国劳动;1990年12期

5 周永祥;;五莲县劳动争议仲裁工作出成效[J];山东人大工作;1997年08期

6 黄天凭;福建省泉州市建立乡镇劳动争议仲裁体系[J];中国劳动;2000年04期

7 ;劳动争议仲裁办事手续(九)劳动争议仲裁参加人的条件[J];劳动保护;2000年08期

8 高齐岳;当前劳动争议仲裁中的问题[J];兵团工运;2002年10期

9 王福成;劳动争议仲裁受案范围[J];工会博览;2003年17期

10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争议仲裁申请期限应当如何起算问题的批复[J];新法规月刊;2004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智俊;;劳动争议案件中的几个疑难问题的探讨[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2 徐汉友;;重视医务工作者的劳动保障,为人民健康做贡献,一案例分析[A];中国西部第六届营养与健康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白保群;;劳动争议仲裁与诉讼的异同[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吕金朝;;劳动争议纠纷仲裁案件的时效问题[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李德玲;;浅析劳动争议纠纷仲裁案件的时效[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陈玉萍;;劳动争议纠纷仲裁案件的管辖问题——建立劳动争议处理程序上“双轨”管辖体系的可行性[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高中林;;亟待完善的劳动争议仲裁制度[A];中国律师2000年大会论文精选(上卷)[C];2000年

8 马建军;;涉外劳动争议的法律适用以及司法管辖[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A];2007年度中国汽车摩托车配件用品行业年度报告[C];2008年

10 董保华;裘国梁;张宪民;戴建平;屠可风;宋志宏;周开畅;陆胤;关馨;徐颖;宋靖;朱懂理;薛孝东;朱雯雯;吕岗;;劳动关系多方协调机制研究(总报告部分)[A];2005年政府法制研究[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薛亚芳;劳动争议仲裁不再收费[N];人才市场报;2008年

2 丁峰邋孙秋建;劳动争议仲裁不收费了[N];江苏法制报;2008年

3 劳保邋景文;劳动争议仲裁有新规[N];常州日报;2008年

4 王立群邋本报记者 公晓红;快捷高效化解劳动纠纷[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8年

5 记者 高云;劳动争议仲裁队伍亟待加强[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4年

6 记者 张璐;天津:劳动争议仲裁有了绿色通道[N];就业时报;2007年

7 邵大要;青岛开发区四道防线预防劳动争议[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6年

8 深圳商报记者 徐恬 实习生 肖宇;我市评出十大劳动争议仲裁能手[N];深圳商报;2007年

9 记者 杨丽萍;劳动仲裁将进一步“提速”[N];深圳特区报;2006年

10 记者 刘静;劳动争议仲裁5月起全免费[N];北京人才市场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永琦;关于完善劳动争议处理程序的初步思考[D];华东政法学院;2007年

2 陈唯得;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反思与完善[D];复旦大学;2010年

3 邹颖;浅析沈阳市劳动争议仲裁中的问题与对策[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4 柳适思;对我国劳动争议仲裁与诉讼制度衔接的思考[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5 颜浩;论我国劳动争议仲裁中的调解[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6 邹颖;浅析沈阳市劳动争议仲裁中的问题与对策[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7 刘苏源;我国劳动争议仲裁机制完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8 李艳国;论劳动争议仲裁与诉讼的衔接[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9 吴紫莉;劳动争议仲裁会话的会话结构及策略分析[D];暨南大学;2012年

10 岳增鹏;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缺陷与重构[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8725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8725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bbe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