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劳动主体立法模型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1 09:38
本文关键词:特殊劳动主体立法模型研究
【摘要】:我国《劳动法》与《劳动合同法》有关劳动主体的认定比较单一,国家的立法往往会遵循一定的框架逻辑,从立法模型的角度讲,我国劳动主体的立法采用的是单一的立法模式。这种立法模式使得在实践当中,从事劳动的人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难以被认定为劳动主体:或法律规定的过宽,难以界定劳动主体的界限;或法律规定的过窄,某些特殊劳动主体的权益难以得到保障。究其原因,单一立法模型不适用于多元化的劳动力市场,因此有必要对我国劳动立法的主体模型进行重新建构,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建构多元化的立法模型。《劳动合同法》的出台适应了保护劳动者权益的社会需求,但在其对特殊劳动者群体的保护效力方面却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飞行员群体、大学生群体、政府临聘人员劳动者群体为例对此作出论述与探讨。在比较中分析我国《劳动法》与《劳动合同法》中劳动主体立法模型的不足,并基于综合比较得出的结论,对我国劳动法差异化适用特殊劳动者的制度构建提出了建议。文章认为,我国应首先明确劳动法立法的总体思路,只有采取“劳动者分层”思路,摒弃目前劳动法所采取的“劳资对立”立法思路,对劳动法的倾斜保护对象进行“掐头”而非“去尾”,下移立法保护重心,才能使保护对象符合劳动法的立法目标,实现实质正义。而“劳动者分层”的立法思路,具有社会学、管理学、劳动法学三个维度的理论基础。运用该思路,本文在总体上对我国劳动法依据劳动者的不同层级而予以差异化适用进行了原则定位,并以此作为具体差异化界定标准制度构建的准绳。在此原则定位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我国劳动法差异化适用特殊劳动者的具体模式选择。指出了单独采用正面界定模式的弊端及其局限性,文章在最后对我国劳动主体制度设计,抛砖引玉的给出了建议。在区分劳动者的不同群体、不同阶层的基础上,尝试设计多元化的劳动主体立法模型,并对部分典型的特殊劳动主体模型的重构提供了思路。以期为完善未来立法提供一定的建议。
【关键词】:特殊劳动者 劳动主体 主体模型 多元化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2.5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绪论9-15
-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9
- 二、研究目的9
- 三、文献综述9-14
- (一)国内研究现状10-12
- (二)国外研究现状12-14
- 四、研究方法14
- 五、研究内容和主要观点14-15
- 第一章 相关概念的界定15-22
- 一、劳动者的概念界定15-17
- (一) 国外法律的界定15-16
- (二)国内法律的界定16-17
- 二、特殊劳动者的概念界定17-22
- (一)工作岗位职责上的特殊18-19
- (二)招用条件上的特殊19-20
- (三)待遇、工资上的特殊20-22
- 第二章 现行劳动主体立法模型设计与特殊劳动者权益侵害的联系22-30
- 一、部分特殊劳动者主体合法性受到质疑22-25
- 二、特殊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权屡遭侵犯25-26
- 三、特殊劳动者辞职权遭受侵害26-28
- 四、对特殊劳动者其他权利的侵害28-30
- 第三章 我国劳动主体立法模型设计的缺陷分析30-35
- 一、我国劳动关系主体制度的不足30-31
- (一) 劳动者无内涵界定且外延排除不全30
- (二)用人单位内涵空白且外延模糊30-31
- 二、我国《劳动合同法》预设的主体模型过于单一31-35
- (一)劳动者主体模型单一31-33
- (二)用人单位主体模型单一33-35
- 第四章 我国劳动主体立法模型设计的建议35-54
- 一、完善我国劳动主体制度35-37
- (一)劳动者的内涵界定及排除35-37
- (二)用人单位内涵界定及外延排除37
- 二、确立“劳动者分层”立法思路37-40
- 三、我国劳动法适用特殊劳动者的原则定位40-45
- (一)“劳动者分层”的社会学基础:社会分层41-43
- (二)“劳动者分层”的管理学基础:管理人员分层43-44
- (三)“劳动者分层”的劳动法学基础:从属性标准44-45
- 四、多元化劳动主体模型的重构45-54
- (一)区分劳动者的不同群体46-49
- (二)区分劳动者的不同阶层49-51
- (三)建立特殊劳动主体模型的实际方法51-54
- 结语54-55
- 参考文献55-59
- 致谢59-60
- 个人简历6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顾兆贵;论艺术劳动主体与艺术劳动力[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2 冯诚明;;提高经济效益必须充分调动劳动者积极性[J];浙江金融;1991年05期
3 彭峗;透视“本质力量对象化”过程中的劳动主体─—市场经济人学研究(二)[J];岭南学刊;1997年02期
4 黄建鸿;;对在校生劳动主体资格的思考[J];法制博览(中旬刊);2014年05期
5 陈飞;;马克思的财富思想及其现实意义[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6 黄建水;行静斐;;大学生劳动者主体资格的法律思考[J];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7 陈季宁;浅议知识经济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提出的新课题[J];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00年03期
8 ;[J];;年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董耀鹏;《艺术经济学导论》简介[N];光明日报;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周婷婷;特殊劳动主体立法模型研究[D];贵州民族大学;2016年
2 王凤杰;马克思需要理论的演进及其中国化的意义[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8937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893746.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