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劳动法论文 >

从劳动纠纷个案谈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缺陷与完善

发布时间:2017-09-27 12:06

  本文关键词:从劳动纠纷个案谈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缺陷与完善


  更多相关文章: 劳动争议 仲裁 诉讼


【摘要】: 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方式有四种,即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6条“劳动争议发生后,争议双方应当协商解决,不愿协商或协商不成的,可以向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的,可以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77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也可以协商解决”。协商、调解不是法律规定强制处理措施,因此在实践活动中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方式主要是仲裁和诉讼,理论界称之为“仲裁前置、一裁两审”处理模式。2008年5月1日新实施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相关规定虽然部分打破了这一传统模式,但并没有完全扭转我国“一裁两审、仲裁前置”的劳动争议解决模式。 随着我国劳动争议日益呈现复杂化、多元化、群体化,这一解决机制在实践中暴露了许多弊端,如仲裁前置往往流于形式、仲裁缺乏司法监督、诉讼程序完全套用民事诉讼程序造成审期过长等。此外,目前我国还没有设立专门的劳动法庭和专业的劳动法法官,劳动争议在诉讼阶段往往得不到及时、有效地解决,这与劳动争议快速解决的特性不相符合。劳动关系是社会生活中最基础、最广泛的社会关系,如果劳动争议发生后不能得到及时解决或是处理不当将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 因此,建立合理的、符合当前我国国情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刻不容缓。对此我们应该更加完善裁、审之间的衔接关系;加强仲裁的司法监督,建立仲裁法律权威性;建立“裁审分离、或裁或审”的双轨制劳动争议解决模式;确立相对独立的劳动争议诉讼制度等。确保劳动争议发生后能够及时、有效的解决,维护劳动关系稳定、顺畅。建立合理的、符合劳动争议特性的争议处理机制对促进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有着重大意义。
【关键词】:劳动争议 仲裁 诉讼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D922.5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9
  • 引言9-11
  • 第一章 劳动纠纷案例综述11-15
  • 一、案情概述11
  • 二、审判结果11-13
  • 三、处理程序之概述13-14
  • 小结14-15
  • 第二章 案件处理程序之缺陷15-25
  • 第一节 案件仲裁程序之缺陷16-20
  • 一、仲裁程序流于形式,反而成障碍16-17
  • 二、仲裁前置,限制当事人程序选择权17-18
  • 三、仲裁程序缺乏监督18-19
  • 四、仲裁机构组织不独立19-20
  • 第二节 案件诉讼程序之缺陷20-22
  • 一、诉讼程序有悖于效率原则20
  • 二、案件受理范围不统一20-22
  • 三、诉讼程序缺乏专业性22
  • 第三节 裁、审关系之缺陷22-23
  • 一、仲裁、诉讼互不相干22-23
  • 二、裁、审适用法律不一、结果不一23
  • 小结23-25
  • 第三章 完善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之对策25-32
  • 第一节 借鉴国外同类制度25-26
  • 一、德国25
  • 二、英国25-26
  • 三、澳大利亚26
  • 四、笔者评析26
  • 第二节 确立"或裁或审、裁审分离"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26-27
  • 一、学术界的观点26-27
  • 二、笔者评析27
  • 第三节 完善仲裁制度27-29
  • 一、建立独立的劳动仲裁机构27-28
  • 二、保证仲裁员数量,提高仲裁员业务素质28
  • 三、加强对劳动仲裁的监督28-29
  • 第四节 确立相对独立的劳动争议诉讼制度29-32
  • 一、建立劳动法庭29
  • 二、简化诉讼程序29-30
  • 三、强化调解程序30-32
  • 结语32-33
  • 参考文献33-35
  • 致谢3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洋;刘云广;;论农民工法律援助机制的改革[J];青春岁月;2011年12期

2 蓝寿荣;;劳资和谐与政府职责[J];中国行政管理;2011年07期

3 张焰;;劳动合同争议案件中用人单位常见败诉点解析[J];法制与社会;2011年24期

4 杨会山;;谈规范双重劳动关系[J];中国劳动;2011年07期

5 立花聪;;劳动合同的后合同义务浅析[J];法制与社会;2011年21期

6 蔡成平;;劳资关系法律规范的历史演变与改革论争——历史与理论的宏观分析[J];时代法学;2011年04期

7 刘祖梅;;浅析企业预防劳动纠纷之对策[J];技术与市场;2011年06期

8 高君智;;论非中心城市高校编制外用工中的法律风险问题[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8期

9 张力娜;;关于新时期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思考[J];中国-东盟博览;2011年04期

10 冯光春;;劳动争议中的工资界定伤了谁[J];人力资源;2011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玉华;;劳动争议及其预防[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关勇;;从劳动争议谈劳动者权益保障[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3 林磊;;我国现行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的缺陷分析与重构[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4 潘旦;;金融危机背景下私营企业劳动争议研究——以温州市为例[A];“关注省情民意、促进社会和谐”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9年

5 章群;邓君韬;;区域合作下内地与香港劳动争议处理机制探析[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3辑)[C];2009年

6 王明山;;锐意改革 开拓创新 推动劳动保障事业又好又快发展[A];2008学术前沿论坛·科学发展:社会秩序与价值建构——纪念改革开放30年论文集(下卷)[C];2008年

7 邱小平;;新时期我国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A];管理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2008年全国企业管理创新大会资料汇编[C];2008年

8 管唯;黄富银;汤涛;吴家声;汪建君;;劳动争议案件的司法精神病鉴定156例分析[A];中国法医学会司法精神病学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全国司法精神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9 胡珏珏;;关于构建“区镇村片线联动外劳调解网络”的思考和初探[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系列活动征文选[C];2008年

10 刘妍;;和谐劳动关系的道德调节[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陈健儿;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N];中山日报;2011年

2 记者 郑黎;宁波北仑:工会调解劳动纠纷,加强预警不坐等上门[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3 吴学安;化解劳动纠纷的“当家法”[N];人民代表报;2011年

4 叶光;打工遇到劳动纠纷该咋办[N];法制日报;2003年

5 高亚杰;一起劳动纠纷案引发的思考[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4年

6 赵德刚 吴刚;淮安共商劳动争议诉调对接[N];江苏法制报;2010年

7 余宁 周文君;鄞州 劳动争议有了对症“良药”[N];人民法院报;2011年

8 北京京颐律师事务所 孙秀云 尹利生;用调解方式化解劳动纠纷的尝试[N];法制日报;2004年

9 周小苑 乔学慧;北京处理劳动争议创新路[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10 记者 赖臻;北京设立专门机构调处外企劳动纠纷[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琳;日本劳动争议解决制度及其最新发展[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2 姚世华;在深外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3 吴宏洛;经济全球化下的中国劳资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4 梁茵;构建民营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金哲;休息权及其法律保障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6 朱剑宇;中国劳工权益保障制度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7 龚基云;转型期中国劳动关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8 田巍;和谐劳动关系的政治学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9 蒋阳飞;我国就业公平及其制度保障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10 刁慧娜;高校教师劳动合同法律适用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艳芬;从劳动纠纷个案谈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缺陷与完善[D];兰州大学;2010年

2 王丽明;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改革与完善[D];吉林大学;2011年

3 沈少蔚;完善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对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茆蓉;劳动争议证明责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5 王丽娜;论我国劳动争议分类处理机制[D];青岛大学;2010年

6 于岸峰;郑州市劳动纠纷中利益冲突及矛盾化解机制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7 聂正康;我国劳动争议的影响因素和处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8 李华武;我国劳动争议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9 初征;吉林中央储备粮企业劳动争议的内部预防与处理[D];吉林大学;2011年

10 韦凤泉;劳动争议裁审模式探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9295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9295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a56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