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仲裁走进乡镇街──安徽六安市裕安区乡镇街劳动争议处理工作的尝试
本文关键词:劳动仲裁走进乡镇街──安徽六安市裕安区乡镇街劳动争议处理工作的尝试
更多相关文章: 劳动争议仲裁 裕安区 劳动仲裁 六安市 处理工作 劳动合同 乡镇企业 劳动关系 安徽 办事处
【摘要】:
【关键词】: 劳动争议仲裁 裕安区 劳动仲裁 六安市 处理工作 劳动合同 乡镇企业 劳动关系 安徽 办事处
【分类号】:D922.5
【正文快照】: 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乡镇街劳动争议仲裁办事处建立于1998年,3年来共妥善处理了75起 劳动争议案,涉及职工678人,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14940元,为职工追索工资、工伤待遇、 经济补偿等近80万元,有效维护了劳动关系的稳定,,促进了经济发展,成为乡镇政府和街道 办事处的好助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浙江:劳动仲裁实体化机构在全国率先实现全覆盖[J];中国劳动;2011年08期
2 ;问与答[J];农民文摘;2011年08期
3 胡丹丹;;企业之间承包如何确定用工主体[J];中国劳动;2011年09期
4 谭子;;社保争议这团“麻”[J];工友;2011年08期
5 陈廷元;刘曙光;;和谐劳动关系 维护一方稳定[J];中国就业;2005年02期
6 雷震;帅晓东;;职工劳动债权的救济途径是更正和诉讼,而非劳动仲裁[J];人民司法;2011年04期
7 ;劳动争议可否直接起诉[J];江门文艺;2011年15期
8 向春华;;社保费补缴:仲裁诉讼“前途”未卜[J];中国社会保障;2011年05期
9 ;分支机构能否成为用人主体?[J];法制与经济(上旬刊);2011年06期
10 本刊编辑部;;索要拖欠工资无证据怎么办[J];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11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敬波;;律师在劳动仲裁和劳动诉讼中的作用亟待增强[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陈世敏;;劳动仲裁若干热点问题浅析[A];探索与创新——浙江省劳动保障理论研究论文精选(第二辑)[C];2002年
3 龚和艳;;劳动仲裁受案范围争议问题的法理分析[A];探索与创新——浙江省劳动保障理论研究论文选集(第五辑)[C];2005年
4 高中林;;亟待完善的劳动争议仲裁制度[A];中国律师2000年大会论文精选(上卷)[C];2000年
5 王中;陈曦;刘显中;侯继山;;我国劳动争议解决制度的反思与重整[A];中国律师2000年大会论文精选(上卷)[C];2000年
6 滕军;;论我国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的改革[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陈玉萍;;劳动争议纠纷仲裁案件的管辖问题——建立劳动争议处理程序上“双轨”管辖体系的可行性[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黄钰;刘晓明;关保英;戴建平;张宪民;裘国梁;吴祖强;刘伟东;吴薇;朱永康;陆敬波;崔凯;姜国栋;罗欣;金苗林;张福祥;;劳动合同法与劳动行政管理关系研究[A];2009年政府法制研究[C];2009年
9 林磊;;我国现行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的缺陷分析与重构[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10 董保华;裘国梁;张宪民;戴建平;屠可风;宋志宏;周开畅;陆胤;关馨;徐颖;宋靖;朱懂理;薛孝东;朱雯雯;吕岗;;劳动关系多方协调机制研究(总报告部分)[A];2005年政府法制研究[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陈茹冰;本市劳动仲裁案件翻番[N];北京人才市场报;2008年
2 张烁;劳动仲裁 成为劳动者维权利器[N];兰州日报;2008年
3 记者 叶小钟 通讯员 张祥 梁嘉敏;广东全面推行劳动仲裁建议制度[N];工人日报;2008年
4 王启智;国企与劳动仲裁委共创和谐[N];中国改革报;2008年
5 杨霞;广东率先推行“劳动仲裁建议书”制度[N];民营经济报;2008年
6 何丽 简单;劳动仲裁需多长时间?[N];宁波日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乔瑞民;“劳动仲裁”:合法权益的保护伞[N];佳木斯日报;2009年
8 记者 李薇;我市今年劳动仲裁将“提速”[N];深圳商报;2009年
9 记者 尚新民;去年我市劳动仲裁为当事人挽回经济损失400多万元[N];开封日报;2009年
10 记者 朱海斌;提高劳动仲裁质量[N];吐鲁番报(汉);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迎颖;我国劳动仲裁与诉讼关系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2 彭伟伟;论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完善[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3 吴海涛;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4 宁静波;劳动争议裁审关系模式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5 周中瑞;我国现行劳动争议仲裁的不足及其完善[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郭梅;我国劳动仲裁制度的改革与完善[D];吉林大学;2006年
7 惠微;劳动争议处理体制改革探索[D];西北大学;2011年
8 王丽霞;我国劳动争议处理的裁审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9 吴晓萍;我国劳动仲裁制度之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10 张晓坤;论我国劳动监察和劳动仲裁的制度设计关系[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本文编号:9564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956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