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知识产权侵权司法判例实证研究——以维权成本和侵权代价为中心
【图文】:
?000元以下。2.1.2著作权人诉讼费用的承担情况在本议题1997件有效判例中,原告承担部分诉讼费用的案例有1286件,占有效案件总量的64.4%。在全部有效判例中,诉讼费用平均为1560元,,其中由原告承担的诉讼费用平均为555元,原告分担诉讼费用的比例均值为28.15%。2.1.3著作权人维权总经济成本综合著作权人维权合理开支及其承担的诉讼费用,可以得到著作权人的维权总经济成本。在维权合理开支和诉讼费用均有明确数据的1236件有效案例中,原告维权总经济成本最低30元,最高25.96万元,平均为6883元,分段分布情况见图1。从中可以得出,88.01%的原告维权总经济成本在1万元以内,10万元以上的仅占0.97%。图1著作权侵权案件原告维权总经济成本分布图(纵轴单位:件;横轴单位:元)Figure1Distributionofthetotalcostofcopyrightprotectionincopyrightinfringementcases注:①在835件有效案例中,有131件案件中权利人未主张合理开支,另有354件案件中专利权人未明确提出维权合理开支数额,此类案件往往是在损害赔偿总额中概括主张合理开支,但表述模糊,也未提供证据支持。2.2商标权人的维权经济成本分析2.2.1商标权人维权合理开支情况在判定侵权成立的1126件有效商标权侵权案例中,原告明确提出合理开支诉求的有626件,其中诉求额最低为260元,最高为50万元,平均值为2.9万元。合理开支诉求在1万元以下的案例数最多,占到52.40%。2.2.2商标权人诉讼费用的承担情况在诉讼费用的承担方面,除去诉讼费用不明确的案件,本议题共有1099件有效案例,诉讼费用由原、被告共同分担的案例有706件,占有效案例总数的64.24%,另有4件案例的诉讼费用全部由原告承担。所有有效案例的诉讼费用均值为6714元,其中原告承担的诉讼费用平均为2310元。
木馇捣直鹞?.6万元、1.6万元和1.4万元。可见发明专利权人维权合理开支远高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权人。2.3.2专利权人诉讼费的承担情况在本议题835件有效案件中,原、被告承担的诉讼费用总额平均为8810元,其中原告承担的诉讼费平均为2078元,原告承担诉讼费用占诉讼费用总额的比例平均为23.97%。对三种不同类型的专利作比较,发明专利权人承担诉讼费平均为4110元,实用新型专利权人承担的诉讼费平均为2180元,外观设计专利权人承担的诉讼费平均为1490元,可见不同类型的专利在诉讼费的承担上存在较大差异。图2商标权人维权总经济成本分布图(纵轴单位:件横轴单位:元)Figure2Distributionofthetotalcostoftrademarkprotectionintrademarkinfringementcases2.3.3专利权人维权总经济成本综合专利权人维权合理开支及其承担的诉讼费用,可以得到其维权总经济成本。在维权合理开支和诉讼费用两项均有明确数据的434件有效案例中,原告维权总经济成本最低15元,最高30.9万元,平均为2.1万元。数值分段分布情况如图3所示,53.2%的专利权人维权总经济成本在1万元以内,超过10万元的仅占3.2%。图3专利权人维权总经济成本分布图(纵轴单位:件横轴单位:元)Figure3Distributionofthetotalcostofpatentrightprotectioninpatentinfringementcases但是,不同专利类型之间的差异也值得关注。发明专利的维权总经济成本均值达到4.6万元,明显高于实用新型(2.0万元)和外观设计专利(1.4万元)。3知识产权维权时间成本(审理周期)分析实践中,在经济成本之外,知识产权权利人维权的时间成本是另一重要维权成本因素,直接影响到权利救济的效果和权利人的维权意愿。本部分主要从两个方面对维权时间成本进行考察:第一是诉讼周期,具体是以一审
【作者单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福建工程学院法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反假冒贸易协定对我国的潜在影响及其对策研究(11BFX144),2011-2014 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有项目:我国知识产权合理保护水平的证实研究——定量测度、理想水平与现实选择(09SFB3024),2009-2014 国家知识产权局软科学研究项目(SS14-A-01),2014-2015
【分类号】:D92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王利明;美国惩罚性赔偿制度研究[J];比较法研究;2003年05期
2 李晓秋;;专利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引入抑或摒弃[J];法商研究;2013年04期
3 贺宁馨;袁晓东;;我国专利侵权损害赔偿制度有效性的实证研究[J];科研管理;2012年04期
4 董雪兵;朱慧;康继军;宋顺锋;;转型期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增长效应研究[J];经济研究;2012年08期
5 詹映;;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实证研究——国际比较与适度性评判[J];科学学研究;2013年09期
6 吴汉东;;中国知识产权法制建设的评价与反思[J];中国法学;2009年01期
7 和育东;;专利侵权损害赔偿计算制度:变迁、比较与借鉴[J];知识产权;2009年05期
8 李明德;;关于《专利法修订草案(送审稿)》的几点思考[J];知识产权;2013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小龙;;陪审团审理微观制衡机制考察——一个以美国为对象的分析实证视角[J];北大法律评论;2007年01期
2 张新宝;任鸿雁;;我国产品责任制度:守成与创新[J];北方法学;2012年03期
3 高波;;试析我国劳动合同法的惩罚性赔偿制度[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4 李广辉;外国惩罚性损害赔偿判决的承认与执行研究[J];比较法研究;2005年02期
5 马一德;;构建高效能、现代化的国家创新体系[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6 兰德旭;;建立假冒伪劣行为惩罚性赔偿制度的经济学分析[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7 钟建;李勇军;;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法》的几点建议[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8 马海霞;;企业商标权保护策略研究——对“好想你”商标权案的反思[J];财会月刊;2012年14期
9 高波;;论我国劳动合同中的经济赔偿金制度[J];大连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10 董文军;;论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惩罚性赔偿[J];当代法学;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正华;;我国高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问题研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阶段性成果集(华南卷)[C];2012年
2 胡欣;;环境侵权适用惩罚性赔偿研究[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6年
3 沈薇;;论电视购物买卖中的惩罚性赔偿制度[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1辑)[C];2010年
4 罗冠杰;;论惩罚性赔偿制度在我国药品安全责任领域的建立[A];2009年中国药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国家药物政策与《药品管理法》修订研究”论坛论文文集[C];2009年
5 邢雪梅;;侵权责任法中的惩罚性赔偿问题探讨[A];探索社会主义司法规律与完善民商事法律制度研究——全国法院第23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下)[C];2011年
6 孔庆兵;;论侵犯专利权损害赔偿的计算方法[A];2013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暨第四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汇编第三部分[C];2013年
7 庞璐;;浅析现有专利侵权赔偿制度的合理性[A];2013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暨第四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汇编第三部分[C];2013年
8 金晓;;在《专利法》中引入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探讨[A];加强专利代理行业建设、有效服务国家发展大局——2013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暨第四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选编[C];2013年
9 金晓;;在《专利法》中引入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探讨[A];2013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暨第四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汇编第四部分[C];2013年
10 毛祖开;;论专利侵权的惩罚性赔偿[A];专利法研究(2011)[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利;专利联营许可行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王锦;环境法律责任与制裁手段选择[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3 齐晓霞;药害事故防范与救济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4 于林洋;广告荐证的法律规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5 杨静毅;医疗侵权的经济分析[D];山东大学;2011年
6 董文军;平等视野中的消费者权利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7 麻锐;经济犯罪法律责任论纲[D];吉林大学;2008年
8 覃华平;1952年罗马公约现代化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9 庄敬华;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立法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10 董春华;中美产品缺陷法律制度基本问题比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翔;论我国食品强制召回法律制度的完善[D];湘潭大学;2010年
2 李石江;论大规模侵权的损害赔偿[D];湘潭大学;2010年
3 陈玮;论产品责任侵权的惩罚性赔偿[D];苏州大学;2010年
4 季向明;关于推进我国中小企业软件正版化的法律思考[D];苏州大学;2010年
5 何燕妮;产品责任的归责原则问题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6 龚忻;消费领域惩罚性赔偿制度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7 马明潭;国际产品侵权责任法律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8 徐智达;知识产权损害惩罚性赔偿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黄艳;侵权法上的惩罚性赔偿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10 姜明福;开放条件下中国知识产权发展机制与模式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卢海君;;中国应采取知识产权“强保护战略”——以经济分析为视角[J];中华商标;2006年09期
2 刘勇;周宏;;知识产权保护和经济增长: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8年06期
3 沈国兵;刘佳;;TRIPS协定下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和实际保护强度[J];财贸经济;2009年11期
4 陈希;;中美专利制度比较[J];中国科技投资;2008年02期
5 和育东;;专利侵权赔偿中的技术分摊难题——从美国废除专利侵权“非法获利”赔偿说起[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6 公丕祥;法制现代化的概念架构[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8年04期
7 赵梅生;关于专利侵权救济的国际比较分析[J];电子知识产权;2004年11期
8 张洪峰;;法的世界化与本土化之争及其超越[J];福建法学;2005年01期
9 温世扬,邱永清;惩罚性赔偿与知识产权保护[J];法律适用;2004年12期
10 寿厉冰,陈乃新;略论惩罚性损害赔偿的经济法属性[J];法商研究;2002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总裁 任正非;[N];国际商报;2006年
2 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教授 杨立新;[N];检察日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智;专利侵权损害赔偿评估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秉钧;;“华人”品牌的跨世纪之争——“华人”品牌知识产权侵权案的法律思考[J];广告大观;2001年08期
2 薛虹;;超文本链接与知识产权侵权责任[J];中国专利与商标;2001年04期
3 李永明;知识产权侵权损害法定赔偿研究[J];中国法学;2002年05期
4 赵阳;论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经济学诱因[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5 郭如瑾,晏辉;互联网知识产权侵权案之管辖权[J];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03年03期
6 郎贵梅;论知识产权侵权行为认定和责任确定的制度设计 兼论过错在知识产权侵权行为认定和赔偿责任确定中的意义[J];法律适用;2004年01期
7 吕曰东;知识产权侵权行为构成与认定[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8 童兆洪;浙江省企业在国外被诉知识产权侵权案件的调查与分析[J];法律适用;2005年03期
9 张青;;对我国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的思考[J];法律文献信息与研究;2005年04期
10 曹波;;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判定[J];中国发明与专利;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范一丁;;互联网上知识产权侵权诉讼的根据[A];中华全国律协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知识产权论坛暨2001年年会集[C];2001年
2 董正伟;;典型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双重违法和交叉法律适用[A];2009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年会暨中国律师知识产权高层论坛论文集(下)[C];2009年
3 侯继山;;论展会的知识产权法律保护[A];2009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年会暨中国律师知识产权高层论坛论文集(下)[C];2009年
4 李建勇;;论侵权案件审判中原创与再创的法经济学分析[A];2007年全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田子军;;论网络环境下知识产权侵权的责任——通过网络扩散破译他人权利保护信息[A];信息网络与高新技术法律前沿(2005)——电子法与电子商务时代的传统知识保护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焦磊立;确保打击知识产权侵权专项行动取得实效[N];张家口日报;2010年
2 孙韶华;美调查中国知识产权侵权 对准新兴产业[N];中国贸易报;2011年
3 记者 刘洋;市一中法院发布知识产权侵权典型案例[N];重庆日报;2013年
4 林世钰;加大知识产权侵权刑事打击力度[N];检察日报;2007年
5 记者 王海洋;知识产权侵权投诉率下降[N];医药经济报;2008年
6 记者李启章 吴艳;让广告远离知识产权侵权[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8年
7 蒋志培;认定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法律标准[N];中国贸易报;2001年
8 本报记者 王逸吟;知识产权侵权赔偿之惑[N];光明日报;2013年
9 本报记者 张维;知识产权侵权获赔额整体偏低[N];法制日报;2013年
10 全国律协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金诚同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 汪涌;知识产权侵权到底应该如何处罚?[N];中国知识产权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安培;知识产权侵权纠纷的可仲裁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3年
2 马晓倩;论知识产权侵权的归责原则[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3 刘婷婷;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中的知识产权侵权损害救济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2009年
4 徐伟亮;知识产权侵权的成因与对策思考[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5 刘丽鹏;论知识产权侵权的归责原则[D];上海海事大学;2007年
6 赵子涛;论知识产权侵权货物的海关处置措施[D];山西大学;2012年
7 林虹兆;论我国知识产权侵权诉讼证据收集[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8 代宝荣;知识产权侵权诉讼证据收集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9 杨波;中外知识产权侵权法律问题比较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3年
10 吴爱智;知识产权侵权及其损害赔偿问题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5414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25414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