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监督权与保护个人隐私之间的协调与平衡
发布时间:2019-09-27 21:49
【摘要】:舆论监督与个人隐私的保护都是现代社会的产物,也是社会走向文明的一个标志。但由于其各自的属性,在社会实践中导致了诸多法律层面的冲突。两者究竟应该由谁占据主导地位,还是应当平衡行使,各个学者的看法不一。笔者从理论领域出发,研究我国以及世界各国的现状,从而有效地探讨了二者冲突与平衡问题。
【作者单位】: 阜新高等专科学校成教部;
【分类号】:D923;D921
本文编号:2542910
【作者单位】: 阜新高等专科学校成教部;
【分类号】:D923;D9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陈燕;;论舆论监督权的行使和制约[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2 刘明皓;;浅议我国舆论监督权及其与公民私权利之冲突与平衡[J];法制博览(中旬刊);2014年05期
3 洪良友;;论媒体舆论监督权——由3.6亿巨奖引发的宪法学思考[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4 石毕凡;;诽谤、舆论监督权与宪法第41条的规范意旨[J];浙江社会科学;2013年04期
5 毛玉勇;;论人格权与新闻舆论监督权的法律保护及冲突[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7期
6 ;[J];;年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让宪法精神根植于每个人心中[N];检察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周甲禄;舆论监督权论[D];武汉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王旭耀;舆论监督权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0年
2 郭巍;论我国公民的舆论监督权[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3 宋娟;舆论监督权制衡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4 方朝英;从媒体诉讼看我国舆论监督权的保护[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5 陈浩;论网络舆论监督权及其行使的限制[D];山东大学;2013年
6 索燕妮;诽谤去公诉化与舆论监督权之保障[D];浙江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5429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25429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