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土地法论文 >

土地制度变迁视野下的乡村社会

发布时间:2021-11-10 11:38
  当前,中国社会最大的问题是农民问题。站在现代化门槛上的中国农民的昨天处于怎样一种境地?今天他们又在如何地生存?他们明天又要去哪去?对此问题的解决,正是对中国问题的解决。恩格斯说:“农民的现代化,说到底,就是农民摆脱土地的束缚。”但是,笔者认为,问题还不止于此,农民的现代化还根本地要求农村社会关系的更加和谐。 土地制度根本地决定农村社会的人与地关系及人与人的关系。故而,我在考察安徽省郎溪县农村从公社时期到单干时期以及当前的后单干时期的土地制度的流变过程中发现,农村经济经历一种道义经济发展到当前的理性经济的嬗变。其中,公社时期农村经济是一种“大而全”的以村庄为单位道义经济;而在单干时期则是一种“小而全”的道义经济;在当前的后单干时期,农业生产分工的深化,使得农村经济专门化、规模化、市场化,这即是当前的理性农业经济阶段。理性农业经济是对道义经济的否定,其在提高效率的同时却造成农村社会的社会关系破坏。笔者认为,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农村,土地制度先后经历了单干时期,乃至发展到目前的后单干的时期,正是农业经济逐步理性化的过程。理性化本身是一种韦伯所谓的二律背反的现代社会悖论。客观而言,工具理性... 

【文章来源】:安徽大学安徽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一、土地制度变革视野下的农村社会关系:一个研究视角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研究方法
    (三) 调查地点和研究对象的概况
二、单干前的公社时代的农村土地制度及社会关系
    (一) 公社时代的土地制度
    (二) 公社时代的农村社会关系
三、单干时期的农村土地制度及社会关系
    (一) 单干前的小组阶段
    (二) 单干性质的农村土地制度在农村的实行
    (三) 单干时代土地使用情况
    (四) 过于分割集体财产影响日后乡镇企业的发展
    (五) 单干体制较公社会制度而言利于效率的提高
    (六) 单干时期农业生产分工的深化及相应而造成农民的分化
    (七) 单干体制造成的资源退化与环境破坏
    (八) 单干以来农村社会关系的改变
四、对公社以来的土地制度及农村社会的理论分析
    (一) 公社时期“大而全”的道义经济视野下的农村社会关系
    (二) 单干时期“小而全”的道义经济视野下的农村社会关系
    (三) 后单干时期分化的理性经济视野下的农村社会关系
五、对理性农业经济的超越及构建和谐农村社会的一个尝试
    (一) 理性农业经济所具有的是一种片面的合理性
    (二) 公正的发展:农村社会发展的一个新的价值定向
    (三) 重建和谐农村社会的政策设计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人口流动对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J]. 段成荣.  西北人口. 1998(03)
[2]中国人口流动的现状和对策[J]. 周毅.  社会学研究. 1998(03)



本文编号:34871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tudifa/34871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fea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